随着陈元的下跪和认错,陈刚似乎意识到了。
眼前这位张大人不仅早就跟自家打过交道,甚至自己的儿子还狠狠得罪过贵人。
难怪老爷子当年提到张伟这位武隆县的传奇人物时,神情总是那么奇怪。
看到当年羞辱自己的人如今跪在自己面前认错并求饶。
张伟当年心头那点不忿之气就已经消散了。
对方毕竟没做过实际伤害张伟的事,再加上陈老爷子对张家当年的恩情。
如今已经消气的张伟自然不会再报复陈家父子,当然更不可能帮忙他们了。
让他们父子尴尬的离开之后,张伟不去想这陈元该怎么跟自己的父亲解释。
也不想知道陈刚听完事情始末后,会怎么看待自己的妻儿子女。
张伟稍做调整后,从当天下午开始拜见内阁大佬,亲朋长辈,同事好友。
接替王伟杰担任内阁首相的王楠是山西北部人,六十刚出头。
之前一直在北方边地担任地方要员,性格豪爽,做事干脆,但为政也极为强势,在内阁大事上喜欢说一不二。
之前他以吏部尚书身份进入内阁时,那时他连副相都不是。
却敢直接跟当时的首相王伟杰叫板,让内阁经常形不成统一的意见,搞的大顺帝父子不得不用吏部左侍郎马民把他换了下来。
这次王伟杰下台后,大顺帝实在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首相人选,于是把他扶到了首相的位置。
王楠见张伟时,只安排了一刻钟的时间。
两人见面几乎没有什么客套,王楠听张伟讲了苏北行省的成绩和问题后,简单点评了几句。
最后王楠说:“卓然,苏北行省是我大夏赋税重地,千万不能出乱子。
你在苏北要配合左定宇好好干,干好了,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的。“
张伟自然点头称是。
随后见的是副相赵进,之前很多年都在六部和地方任职。
直到五十多岁才担任工部侍郎,又熬了好几年然后才升为工部尚书。
赵进对大夏朝全国的水利工程了如指掌,但对于内阁中的朝斗,则并不是十分精通。
赵进见张伟时,的确没有什么好脸色,但他主要的问题是担心张伟过于年轻,不能担任如此重任。
赵进:“张伟啊,你年纪轻轻,虽然在苏北做出了一些功绩。
但应该在知府知州这个层面久呆一段时间,好好沉淀一下。
不过既然你如此年轻已经做了从三品高位,一定要虚心向前辈们学习。
凡是三思而后行,否则不但害了你自己,也会害了苏北数千万百姓。“
张伟对赵进的批评和指点,都虚心倾听,至于是不是照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内阁其他礼部尚书代如海,吏部左侍郎马民,财相李明道等对待张伟,都和其他普通官员一样,用的都是官场的老套路,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
只有目前内阁中最老牌的阁老,督察院左都御史吕师贤特意跟张伟多说了几句。
吕阁老:“卓然,你我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张伟:“应该是大顺十年时,我二伯带我来这里拜见阁老的,算下来已经有十二年了。”
吕阁老::“是啊,一晃就十二年就过去了,老夫七十有二了,是时候该回老家颐养天年了。”
张伟:“内阁您正是老当益壮的年纪,陛下和朝廷都离不开你。“
吕阁老:“那有朝廷离不开的人,朝廷离了谁都一样转。
卓然,老夫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你这些年做的都非常好。
老夫是特别看好你的前途的,希望你可以和逸尘携手共进,在仕途上混出一片天地来。”
张伟:“阁老放心,我与卓兄必定同舟共济,共同进退。“
吕阁老:“嗯,你们年轻人好好干,如果我们这些老家伙没退之前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再扶你们一程的。“
拜别了吕阁老,张伟又去见了现任的工部尚书,苏北行省的前布政使谷少海。
鉴于两人在苏北省的良好合作,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友好。
谷少海见到张伟,感慨的说:“想不到老夫离开苏北行省不到三年,苏北发生了这么多的事。
扬州盐乱我更是想不到,汤正信这个人老夫是认识很久了。
不瞒卓然说,一开始老夫还是挺看好他的,甚至他能担任扬州知府,老夫还是出了力的,想不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人。
多亏了卓然你去扬州力挽狂澜,不然老夫当年的一时眼瞎,就要给苏北特别是扬州百姓造成大祸了。“
张伟:“人都是会变的,大人不必自责。
当年汤正信刚上任时,未必不想为扬州百姓做一番大事,只可惜官当久了,丧失了最初的本心。“
谷少海:“唉,善始善终真的太难了。对了苏北现任的左布政使怎么样,你们合作还愉快吗?“
张伟:“左大人想有自己的想法,为政也很稳重,对工商业看法有点激进。
下官还是很尊重左大人的意见的。“
谷少海听出来了张伟对左定宇有些许不满,他开口劝解说:“卓然,老夫在苏北任职了六七年,对苏北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老夫真希望你们能精诚合作,让苏北继续繁荣发展。”
张伟:“这点大人放心,苏北的发展已经上的正轨。
只要没有外力强行打断,以苏北人民的勤劳和才智一定会把苏北搞好的。
下官在苏北也为官了五年多,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半个苏北人,一定会为苏北繁荣发展尽自己的全力的。“
谷少海:“卓然,你的人品和能力我是放心的。
要是大夏官员都和卓然一样就好了。”
张伟:“大人过奖了,大人深谋远虑,行事果断,您才是我大夏官员的楷模。“
谷少海之后,张伟又拜访了大理寺卿汪忠平,自己在刑部的老上司,现任的刑部尚书秦尚书等人。
也在苏北会馆宴请了自己在刑部时的老同事,当时的上司江西清吏司郎中刘远和属下曾凡和袁宫北及自己大顺十年的一些在京的同年和同窗。
比如大顺十年的状元,现在在礼部任郎中的宋持正,比如回京任兵部主事的汪忠平之子汪仁松。
还有张伟在京熟识的其他官员。
总之,林林总总的官员都算下来,张伟在京城也有了一张上到阁老尚书,下至主事县令,遍布北京城各衙门的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