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将那一本自己写的十分精致的美食攻略,向林修竹面前递了递说,“你看看吧,我敢保证这东西如果付印的话,放在书铺一定会大受欢迎。”
林修竹接过那册子,仔细的看了两眼,发现顾晚风确实将太原府的美食攻略写的十分之有趣和易懂,甚至条理十分清晰,还按照规格高低列出了上中下三档。
林修竹不由得认真思考,然后说道:“你做的这样的说明小册子,确实在有些时候十分有用。若是能把这种小册子的作用发挥起来,想来大赚特赚也是不在话下。”
顾晚风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看到了小册子的价值,如果不是有前世的经验,顾晚风觉得自己绝对是看不出来这东西的前景的。
在家里进行了好几天的庆贺之后,顾九天决定单独去看望自己的夫子,虽然宴席上已经再三表达了对夫子的感激之意。
但像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应该在特意备了礼单独的去感谢夫子一趟才好。
顾九天没想到的是他出来的一路上,不断的听到有人在议论,这次的科举考试。
尤其是太原府里面,今科中了不少举人,基本上每家举人都举行了热闹的宴席。
这一桩桩接一件件的热闹,便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的闲谈碎语。
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们自家林府的了,因为只有他们家开了九天的流水宴。
以至于整个太原府,基本上闲着没事的,都去他们府门前吃了一席。
甚至走在路上的时候,顾九天还遇到了好几个不认识的人,向他打招呼,同他说恭喜。
顾九天一面客气的应答,一面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接下来一段日子,还是先不要轻易出门了。哪怕需要出门,起码也要坐个马车。
这种被人当面议论的刺激,实在有点让人受不住。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顾九天看到有揽客的马车停在路边,他本来打算今天闲着无事,徒步而行,也算锻炼身体了。
现在却是彻底改了主意,一看到招揽客人的马车立刻凑了上去,讲好价钱,便钻进了马车里。
马车带着他滴滴答答的出了城,很快赶到了继仁书院。
顾九天熟门熟路的进到了苏夫子的小院里。
苏夫子正站在一张大桌案前,挥毫泼墨。三尺长的大墨卷上是一座巍峨挺立的高山。
顾九天走过去的时候,夫子正在画山脚下的流水,笔锋轻抹淡勾,很快,一汪流水便跃然纸上。
顾九天忍不住说道:“夫子的丹青还是这样让人神往。”
苏夫子停笔,含笑看着顾九天,“你上次画的船行图也不错。若是你肯在书画上多下些功夫,说不定还可以赶超吴唐呢。”
顾九天摇了摇头,“我就不与吴兄争这笔尖长短了,还是做文章更适合我一些。”
苏夫子点了点头,“心神不为外物所扰,这很好。虽说你已经拿下了举人的功名,然而学问不可一日懈怠,还是时时学习为好。”
顾九天点点头,“谨遵夫子教诲。”
顾九天又将带来的几件礼物送上,其中一件流水笔洗,特别得苏夫子的喜爱。
小巧的笔洗雕成了一个举着大缸的小孩儿。那大缸里装着清水,清水沿着一条小渠一路流到一汪小泉那里。
小泉那里有一个开关,往下一按,小泉的泉底便会沉落下去。
小泉里的水便会流进一个盒子里,一松开开关,泉底便会上升一,接着大缸里的清水便重新注入,使得洗笔泉里的水又是一汪清水了。
这个小巧精致的设计,特别适合画画和写字的时候洗毛笔用。
苏夫子直接便将这笔洗放在了案台上,拿来画画用。
顾九天便安静的站在苏夫子身边,认真的看苏夫子作画,半个时辰之后,苏夫子完成了画作,洗净毛笔,在旁边的小桌旁坐下。
顾九天立刻熟练的给苏夫子倒了一杯热茶,师生两个对坐而谈。
苏夫子开口道,“前日刚收到吴唐的来信,说是这两天便要动身返回继仁书院了。”
顾九天有些惊讶,“吴兄这么快就要回来了吗?都不在家里多呆几天的?”
苏夫子含笑解释,“他家里想要让他一鼓作气,直接参加这次的春闱,不想耽误时间,他便想着早日返回书院学习。”
顾九天很是高兴,他本是和吴唐几人在一起学习惯了的,这段日子,忽然和同窗们分开,还颇有些不适应。
他好奇的询问,“不知曲自心,孟朔,张百川他们几个可有写信给夫子?”
苏夫子点点头,“基本上都写了书信过来报喜,恐怕不日也都会陆续回到书院。张百川已经在书信中表明他会提前动身,说不得现在都已经在路上了。”
顾九天点了点头,他这几位同窗当中,当属张百川家距离继仁书院最远。
师生两个又闲谈许久,苏夫子抬头看看天色,日已近正午,遂开口说道:“难得你今日来了,便陪我用个午饭吧。”
顾九天点点头,“说起来也好些日子没有吃继仁书院的学饭了,还挺想念的。”
用过午饭,顾九天向苏夫子告辞。
本来他现在算是离继仁书院最近的,已经可以直接回书院学习了。
只不过苏夫子说他们几个同时备考春闱的都还没有到,只顾九天一个人,放在其他班级里面,又怕扰乱了其他还不曾得中功名的学子之心。
一个人单独成班吧,又犯不着。所以只给顾九天布置了一些功课,便让他先回去了。
等顾九天在家里温习了几天功课,这日终于接到了继仁书院传来的消息,言说吴唐他们已经都陆续到达书院了。
顾九天连忙收拾行李,也返回了继仁书院。
几位熟悉的同窗再次同聚一堂,大家都很高兴。在书院食堂里拼了两张桌子,六人聚在一起,热闹的说着别后的近况。
说到后面,吴唐更是直言没有你们陪着一起读书,我感觉书本都不香了。
众人听的哈哈大笑。
返回继仁学院的第一堂课,苏夫子便与他们探讨了这次的秋闱题目,又让几个人分别说了赴考的感想。
总结完经验,接下来几人的目标都是备战春闱了。
如果说秋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那么春闱的难度可以说是秋闱的好几倍。
夫子带着他们将各种基础知识巩固了几天之后,对六人说道:“春闱的考场就是在京城了,若论备考春闱最合适的地方,也当属京城。近日,你们张夫子来信也说起此事,有意让你们提前进京,春闱前的这段日子,就一直留在张府读书,不知你们几人觉得如何?”
众人得知这个消息,脸色都有些发僵,之前他们在京城的那段日子,也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张公庭夫子的分量和名声,能在这样的夫子门前求读,对他们科举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在京城借读张府的那段日子,让他们深深的领悟了什么叫刻苦,什么叫奋进。
在张夫子的眼皮子底下读书,那是半分懒惰的心思都不敢生的。
只是几人心里叫苦归心里叫苦,行动上可都不含糊,纷纷出言表示赞同此事我。
苏夫子也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读书求学问者,该当有此上进之心。你们既然都没有意见,那我便去信张夫子,应下此事。这时节正好,是个适宜赶远路的好时候,你们这一两天便把行李收拾了,也好早日赶到京城去。”
另外五人的行李都是在身边的,直接回斋舍收拾就好。
唯独顾九天因为就住在这学院附近,并不曾带多少行李过来,只好当天晚上向苏夫子请了假,赶回太原府城。
顾晚风乍然见到顾九天回来,高兴非常,连忙让人准备了好吃的端上来。
只是没想到刚坐下吃饭,就听顾九天说道要前去京城读书了。
这消息可真让顾晚风心里郁闷了一下。自从顾九天进了书院读书开始,两个孩子在她身边就的日子就少的可怜。
好容易秋闱过了,顾晚风本以为,这次顾九天能在家里多留些日子。
没想到继仁书院又早早的就把他们喊了回去念书,这也罢了,如今更是要让他们去京城读书了。
虽然知道为着孩子们的前程,这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好多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但一想到又要有好些日子见不到顾九天,顾晚风就难免郁闷非常。
顾九天见娘亲闷闷不乐,连忙劝慰道:“娘亲不要为儿子忧心,我到了那边会尽快给娘亲写家信的。而且京城离太原府并不算太远,有机会儿子也会回来看望娘亲的。”
顾晚风被他说笑了,连忙摇摇头,嘱咐道:“你可千万别再跑来跑去的了,本来你春闱的日子都很近了,没多少时间给你们读书,哪里还能再浪费在路上?”
说着她给顾九天夹了一筷子菜,“更何况,你也说了,既然离得不远,有空娘亲去看你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