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包拯推测凶手为夺鸳鸯血玉佩背后的宝藏线索而杀害柳家满门,遂安排公孙策深挖玉佩来历,展昭调查城中可疑人物动向。
这日,包拯放心不下案件进展,决定微服私访,亲自探寻线索。他与展昭二人乔装打扮,扮作普通商旅,在汴梁城各处走访。
不知不觉,二人来到一座道观附近。包拯正与街边一位老者闲聊,试图从他口中获取些有用信息,却听老者压低声音说道:“客官,你们可听说了,最近这道观来了个神秘道士,行为举止甚是古怪,老是打听一对什么鸳鸯血玉佩的事儿。”
包拯心中猛地一动,与展昭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包拯继续不动声色地问道:“老人家,您能详细说说这道士是怎么回事吗?这鸳鸯血玉佩又是何物,为何他如此上心?”
老者左右张望了一番,见四周无人,才缓缓说道:“我也只是听旁人说的,那道士逢人便问有没有见过鸳鸯血玉佩,还说什么这玉佩关系重大。具体怎么个重大法,我也不清楚。就知道他找得挺着急,给人感觉这事儿不简单呐。”
谢过老者后,包拯和展昭径直朝着道观走去。进入道观,展昭向观中一位年轻道士打听那神秘道士的下落,年轻道士指了指后院方向,说道:“那位道长正在后院静室中清修呢,二位若是找他,还请小声些,莫要惊扰了道长。”
二人来到静室,只见一位身着灰色道袍的道士正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包拯上前拱手,客气说道:“道长,打扰了。听闻您对鸳鸯血玉佩之事颇为了解,在下对此也有些好奇,不知能否请教一二?”
那道士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在包拯和展昭身上打量了一番,眼中瞬间闪过一丝警惕,随即矢口否认道:“二位想必是误会了,贫道从未打听什么鸳鸯血玉佩,你们还是请回吧。这道观清净之地,还望二位莫要随意打扰。”
包拯察言观色,发现道士神色慌张,眼神闪烁不定,心中愈发笃定此人定与玉佩之事有关。
展昭也察觉到道士的异样,趁道士不注意,迅速扫视了一眼静室。只见角落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古籍,封面破旧,隐隐露出“玉佩传说”几个字。
展昭心中一动,几步上前拿起古籍翻阅起来。发现上面记载的正是鸳鸯血玉佩的传说,而且在关键处标有一些奇怪的符号。
道士见事情败露,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突然起身,朝着窗户飞身而去,嘴里还喊着:“你们休要纠缠!”企图逃跑。
展昭反应迅速,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伸手如鹰爪般精准地抓住道士的后衣领,用力一拉,将道士拽了回来,顺势一个扭身,将其制服。
道士挣扎着喊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抓我?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道观行凶,还有没有王法了!”
包拯走上前,一脸严肃地说道:“我们乃开封府之人,正在调查柳家命案,想必这命案与你打听的鸳鸯血玉佩脱不了干系。你最好如实交代,否则罪加一等!你以为装疯卖傻,就能逃过本府的追查吗?”
道士一听“开封府”三个字,顿时吓得瘫软在地,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带着哭腔说道:“大人饶命,贫道说,贫道说。贫道确实受雇于人寻找鸳鸯血玉佩,但那人蒙着面,贫道实在不知其身份。他只说找到玉佩重重有赏,若走漏风声,便要了贫道的性命。贫道也是一时鬼迷心窍,才答应了他。”
包拯皱了皱眉,紧盯着道士的眼睛,问道:“那他可有说寻找玉佩所谓何事?还有,这古籍上的奇怪符号又是何意?你最好别耍什么花样,否则本府的大刑可不会留情!”
道士哭丧着脸说道:“大人,那人没说找玉佩的用途,贫道也不敢多问呐。他只是给了贫道这本古籍,让贫道按图索骥寻找玉佩,说只要找到玉佩,其他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告知贫道。至于这符号,贫道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啊,大人明鉴!”
包拯思索片刻,觉得道士所言或许属实。他对展昭说道:“展护卫,先将这道士带回府中,严加看管,切莫让他再与外界联系。本府要从他身上挖出更多线索。”展昭应道:“是,大人。”说罢,便押着道士,与包拯一同返回开封府。
一路上,包拯看着那本记载玉佩传说的古籍,心中暗自思忖,这神秘符号或许是解开宝藏和命案谜团的关键,看来案件又有了新的突破口。但这背后的势力如此谨慎,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阴谋呢?包拯的眉头紧紧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