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春乱花开 心情 来的有些早,没有做好准备
高棉驻兵在边境,
有悖常理要谨慎。
五路斥候齐回报,
原来战场在山南。
这几日,我都忙着看望我怀孕的爱妃们。早朝也有几天没去了,我对刘文海和俞法晨那是相当的放心,何况太子戴寿宁也越来越成熟了。
这天我正在高氏的寝宫陪高氏聊天,对于高氏的这个孩子我还是比较上心的,因为高氏原本就育有一子,就是段氏后裔、我的养子-戴封。
如果高氏再给我生一个皇子,那我就可以对我这个养子就更加的有把控了。
寝宫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太监在门外大声禀告道“陛下,太子、两位丞相和保皇司指挥使高敬之、兵部尚书林默求见。”
我先是一惊,我的股肱之臣这算是都到齐了啊,是有什么大事吗?还是我就几天没上朝,他们就来兴师问罪了啊?
“让他们在御书房等着。”我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心里想的却是,八成他们是组团来兴师问罪的。
来到御书房,众人纷纷下跪行礼,我还没开口。林墨就说话了“陛下,边关急报。高棉举兵十三万犯欲我南部边境,边境几座兵城的守将都发来求援信。”
“陛下,保皇司密报,这次高棉举兵是策划已久,事先保皇司没有发现任何的迹象。”高敬之也在一旁补充。
“都别跪着了,起来吧。”我听后便走到了地图前看了起来。
保皇司在高棉经营也有两三年了,没有察觉出一丝的动向,看来真是蓄谋已久啊。
高棉这样来挑衅我大理国,怎么想也想不出原因。就算高棉能凑出十三万人马,真正久经沙场的也就那么不足五万人。弄这么大的架势难道不怕我反攻进它高棉的腹地吗?
我带着这个疑惑转身看向众人,声音平和的说道“各位都是我大理国的柱石,尽可直言。”
“陛下,臣以为高棉举兵一定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还需提防蒲甘和吐蕃。”刘文海也开口说话了。
“臣以为可速战速决,我们迟早要和高棉有一场大战,趁着现在它们自己送上门来了,就尽可能的杀伤他们的有生力量。”林墨双手抱拳说道。
“速战似乎很难,从兵部的军报来看。这次高棉的军队连兵城也没有攻打的迹象,更像是想引诱我兵城的驻军出城来猎杀。而且交战之地没有特别合适的地形来打一场歼灭战。”戴寿宁提出了反对意见。
现在的戴寿宁在朝臣中的威信也是日益增长,这刚反对完林墨,林墨稍微思考了一下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像是同意了太子戴寿宁的观点。
我要来了兵部的军报和高敬之送来的保皇司整理的情报,我分析出来的结果和戴寿宁的观点是一致的,这让我对这个儿子又多了几分的信心。
“刘丞相说的没错,我们还要看一看蒲甘和吐蕃的反应。如果这三家,分三路来打我大理,我们可不好受啊。”我走到刘文海身旁,看了看他的表情。
看来我说的情况应该也是他最担心会发生的事情。
“兵部先调派五万人南下以防不测;保皇司迅速派出密探,探查蒲甘、和吐蕃军队的动向,同时高棉内部的情况也要探查,对占姜、南安两郡的监控也要加强;两位丞相和太子做好兵分三路抵抗来犯之地的方略。朕会在御书房等着你们的消息。”我神情淡定且坚毅的说道。
“遵旨。”众人也躬身领命,随后退出了御书房。
烛火在风的轻拂下摇曳不定,将昏黄的光影投在摊开的舆图之上。我身着一袭玄色龙袍,眉头微蹙,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舆图,身旁案几上,五路斥候加急送回的消息已经摞成了一小沓。
最上方的一封,字迹潦草却透着急切,是来自西南方向的斥候所报。上面详细描述了高棉国边境的动向,军队调动频繁,营帐林立,鼓声时不时响彻边境,看似是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我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摩挲着舆图上高棉国与我朝接壤的区域。
第二封消息来自东南,斥候言辞谨慎,说高棉国虽有调兵之举,但粮草的调配却并不充足,而且所集结的兵力似乎也不足以支撑一场持久的大战。
我心中一动,手指顺着舆图上的路线滑动,喃喃自语道:“粮草不足,兵力有限,这其中必有蹊跷。”
第三封消息是关于吐蕃的,斥候提到吐蕃在暗中集结精锐部队,动作隐秘却又频繁。
我目光一凛,吐蕃向来野心勃勃,其动向不得不防。
紧接着,第四封消息也证实了吐蕃的异动,在靠近山南的边境,吐蕃的哨卡明显增多,巡逻的频次也大大增加。
最后一封消息来自山南当地的斥候,他详细描述了山南的防御情况,以及周边的地势地形。山南地势险要,乃是我朝西南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我将五封消息一一看过,又对照着舆图反复思量。高棉国虽有进攻的架势,但种种迹象表明,其粮草、兵力的准备都不充分,更像是在虚张声势,吸引我朝的注意力。
而吐蕃那边,精锐部队的集结,哨卡的增多,以及对山南的觊觎,都透露出一股危险的气息。
“高棉国不过是一路佯攻,吐蕃才是真正的威胁,其主攻方向必然是山南。”我猛地一拍桌案,心中已然有了判断。山南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吐蕃一旦得手,便可长驱直入,对我朝的西部边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我立刻招来保皇司指挥使高敬之和兵部尚书林墨,当然还有在宫中的太子戴寿宁,将自己的判断告知于他们。
三人听后都同意我的判断,我随即下令让山南将军谭新宇加强山南的防御力量,兵部随时做好增派援兵的准备,同时密切监视高棉国和吐蕃的动向。
三人各自领命退下后,我心头还有一阵疑云没有散去。吐蕃、蒲甘、高棉三国算得上是以吐蕃为首的盟国了,虽说蒲甘和高棉一直纷争不断,但是在吐蕃的强压下两国也都把我大理视作不可缓和关系的敌国。
吐蕃和高棉的消息都有了,只是这蒲甘还没有消息。这蒲甘可也是一个悍勇的民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