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们离开秦淮如家后,又接连走访了几户人家,却一无所获。就在他们感到有些气馁时,张警官突然想起之前在走访中,有个邻居曾不经意提到,许大茂失踪前几天,经常在四合院附近的一个小酒馆里和一个陌生人见面。
张警官和同事们立刻前往那个小酒馆。酒馆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擦拭着酒杯。看到警察进来,他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一丝紧张的神色。
“老板,跟您打听个事儿。” 张警官走上前,出示了证件,“前阵子有个叫许大茂的人,经常来您这儿和一个陌生人见面,您还有印象吗?”
老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犹豫了片刻才说:“警察同志,来我这儿喝酒的人多了去了,我哪能个个都记得啊。”
张警官敏锐地察觉到老板的异样,他从口袋里掏出许大茂的照片,放在柜台上:“您再仔细看看,这人个子不高,有点瘦,平时爱穿一件蓝色的中山装。”
老板盯着照片看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好像…… 是有这么个人,不过他和那个陌生人见面的时候,都坐得比较偏僻,说话声音也小,我也没太注意他们在聊什么。”
“那您还记得那个陌生人长什么样吗?” 张警官追问道。
老板皱着眉头想了想:“那人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我就记得他身形挺高大,别的真没注意了。”
虽然得到的线索依旧模糊,但这好歹是个新的突破口。张警官和同事们离开酒馆后,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对四合院周边的店铺和居民进行新一轮的走访。
与此同时,四合院的居民们也在私下里议论纷纷。傻柱和几个邻居聚在院子里,一边抽烟一边讨论着案件。
“这警察来了这么多次,也没个结果,这案子什么时候才能破啊?” 一个邻居忧心忡忡地说。
傻柱吐了口烟圈,无奈地说:“谁知道呢,不过我看他们也挺辛苦的,这许大茂到底得罪了谁,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而秦淮如则独自坐在自家屋里,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焦虑。她时不时地望向窗外,似乎在担心着什么。她的手不自觉地握紧衣角,嘴里喃喃自语:“可千万别查到我头上……”
另一边,新上任的所长李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他不断地翻看着案件卷宗,试图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到新的灵感。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份证人笔录上,那是关于许大茂借钱的记录。他心中一动,或许可以从许大茂的财务状况入手,顺藤摸瓜,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线索。
李明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张警官的号码:“小张,你们先暂停一下周边走访,重点调查许大茂生前的财务往来,看看他到底把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什么大的支出……”
张警官接到所长李明的电话后,立刻调整了调查方向。他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前往银行,调取许大茂生前的所有交易记录。看着那长长的清单,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们有些眼花缭乱,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逐笔仔细核对。
经过一番艰苦的排查,他们发现许大茂在失踪前一周,有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转入了一个陌生账户。张警官顺着这条线索,通过银行内部的系统,追查到这个账户的开户人是一个名叫赵强的人。可当他们进一步调查赵强的身份时,却发现此人的身份信息十分模糊,仅有的资料显示他是一个无业游民,平日里居无定所。
与此同时,四合院这边的气氛愈发紧张。居民们的恐慌情绪在不断蔓延,大家都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出入都小心翼翼。傻柱看着院子里人心惶惶的景象,心中也有些不安。他决定主动帮忙,四处打听赵强的消息。
傻柱凭借着自己在附近街巷的人脉,终于打听到赵强曾经在一个废品回收站打过零工。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警官。张警官和同事们迅速赶到废品回收站,找到了回收站老板。
“老板,您这儿之前有个叫赵强的人来打过工,您还记得他吗?” 张警官问道。
老板挠了挠头,回忆道:“是有这么个人,不过他干了没几天就走了,也没留下啥联系方式。这人看着有点神秘,平时也不怎么和人交流。”
“那您知道他离开后去了哪里吗?” 张警官追问道。
老板摇了摇头:“这我可真不知道,他走得挺突然的,就说有急事要办。”
张警官接到所长李明的电话后,迅速调整调查方向,带领同事们全力投入到许大茂财务状况的调查中。他们兵分几路,分别前往许大茂常去的银行。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一沓沓厚厚的交易记录被摆在了张警官面前。
张警官坐在堆满文件的临时办公桌上,眼睛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每一笔交易明细。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处,神色一凛。原来,许大茂在失踪前一周,有一笔五千元的款项转给了一个名为 “李三” 的人。在那个普通人月工资不过几十元的年代,这笔钱无疑是一笔巨款。
张警官顺着这条线索,通过银行系统和户籍档案展开调查,发现这个李三是个有多次前科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在当地的混混圈子里也算 “小有名气”。张警官决定先找到李三,看看他与许大茂之间到底有什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