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贝多芬 048 话》
2011 年 7 月 13 日,天才小提琴家贝贝的首次登台演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音乐界引发了强烈的震动与回响。仅仅是柏林爱乐乐团对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进行改编,并与小提琴家携手协奏这一点,就足以成为乐坛的一大焦点。
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这场演出的主角在仅仅一年前,还是那个创作了风靡全球的《最大的希望》的五岁东方人。正因如此,欧洲各地的音乐杂志、新闻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里,展开了一系列的报道与采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五岁的小孩竟然能与柏林爱乐乐团协奏?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算他在作曲方面有天赋,可作为演奏者?贝贝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强大的后台?”
“简直是无稽之谈。柏林爱乐乐团怎么可能会与一个无名小卒协奏?他们可是一向高傲的。”
“不过,看起来音乐家们似乎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坂本龙一、托马斯·菲尔斯都亲自去观看了演出。”
“布莱哈茨和高文也是。”
那些真正去进行采访报道的记者们也都惊讶不已。毕竟,柏林爱乐乐团作为世界顶级的管弦乐团,这是无人能够否认的事实。包括常任指挥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在内的所有成员,都以自己隶属于“柏林爱乐”而深感自豪。也正因为他们拥有如此卓越的实力与地位,记者们才会在怀疑与惊讶中去探寻真相。
而当普通观众和记者们聆听了贝贝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降 b 大调交响曲》后,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与惊叹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他们不禁感叹,古典音乐竟能达到如此精妙绝伦的境界。尽管他们此前聆听过无数场音乐会,但这次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无疑是一场具有革命性的创新。那原本似乎有些刻板、传统的古典音乐演奏,仿佛在这一刻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产生了一种仿佛古典音乐迈出了崭新一步的错觉。
当天晚上,各个杂志和新闻媒体便迫不及待地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文章。
《柏林爱乐,开辟管弦乐新境界》
《威廉·富尔特文格勒:“降 b 大调交响曲是贝贝与柏林爱乐的合作结晶”》
《关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
《作曲家贝贝,以小提琴家身份出道》
《柏林爱乐官方声明:“贝贝是柏林爱乐的客座演奏者”》
仅仅是与柏林爱乐乐团 7 月 13 日演出相关的文章就多达数十篇,这让古典音乐界的人们大为震惊。其实在几年前,人们就偶尔听闻过贝贝这个名字,但其中很多人对这位东方作曲家并不了解。他们仅仅是听过包括《最大的希望》在内的他的一些正式专辑,只是将他视为在古典音乐并不发达的华夏偶尔出现的一位天才少年而已。然而,在看到德国七家媒体以及英国、奥地利等地发表的文章后,贝贝这个名字才真正在欧洲范围内被广泛知晓。
一个年仅六岁,集作曲家与小提琴家于一身的人,这实在是让人难以轻易相信。尽管相关报道铺天盖地,信息海量,但仅凭这些内容,还是很难让人完全信服。无论是专业从事古典音乐的人士,还是仅仅将其作为爱好的人,都很难想象一个仅仅六岁的孩子能够完成如此壮举。
- 今天有去柏林爱乐音乐会的人吗?新闻内容有点让人难以置信啊。
- 柏林爱乐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是不是没事干了,找个小孩来炒作?
- 我去了。贝贝的演奏非常迷人,柏林爱乐依然是世界顶级水平。
- 新闻是真的吗?
- 至少我认为是真的。几乎所有观众都起立鼓掌了,包括我。
- 别瞎说了。莫扎特六岁就开始四处旅行演奏了。我不知道贝贝是谁,但看起来就是为了出名不择手段。
- 我也去了。真的难以置信。虽然说是对协奏者的礼遇,但看到大师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和柏林爱乐乐团为了让贝贝独自接受掌声而做出的安排,真的很让人惊讶。
- 啊,我也这么觉得。还有那个年轻的小提琴家让大师和乐团成员们一起起身接受掌声的场景也让人印象深刻。
- 啊,这些人都是在打工吗?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胡说八道,然后就消失了。
- 我知道贝贝的第一张专辑《钢琴与小提琴作品集》是他亲自演奏的。推荐大家去听听他与坂本龙一合作的古典吉他与小提琴二重奏。
- 看起来有人今天心情不好啊。希望事情能顺利解决。
- 好像遇到烦心事了。加油。
与久别重逢的父亲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后,第二天清晨,母亲和父亲便开始为我忙碌起来。我几乎还没睡醒,正准备闭着眼睛吃早餐时,他们就催促我换衣服,我不禁问道:“今天要去哪里?”
父亲笑着帮我脱下睡衣,其实我自己也能换,但他总是这样。这段时间因为他不在身边,我已经有些习惯自己做这些事了,不过此刻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举起双臂配合他,就在这时,他告诉我一件我差点忘记的事情:“今天是贝贝参与的电影上映的日子。”
“啊。”我这才想起,由于一直专注于音乐会的筹备,我都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原来是《死亡遗物:第二部》这部电影今天上映,它是《死亡遗物》系列的最后一部故事。
‘录音应该没问题吧。’我心中暗自思忖。其实来到德国后,因为各种事情需要适应和处理,我便将《死亡遗物:第二部》的音乐顾问工作委托给了坂本龙一。毕竟对于他,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如果是其他人,我可能就不会这么放心了。只是这次录音的地点不是洛杉矶爱乐乐团,这让我有些担忧。虽然我按照坂本龙一的建议,在谱写乐谱时尽量做到让其他人能够清晰地理解,但不同的指挥家对作品的解读可能会有所差异,这是我无法控制的,所以难免会有些担心。
‘坂本应该会处理好的。’我一边想着,一边穿上袜子,然后和父母一起走出家门,来到街上。
天气炎热,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相反,我觉得这就像是对我过去几周努力筹备“音乐会”的一种补偿,能和家人一起出来游玩,让我感到格外开心。
“据说柏林有超过 300 块银幕呢。”在前往电影院的路上,父亲告诉我,这让我意识到柏林的电影产业非常发达。
柏林市内据说有一百多家电影院,如此庞大的规模让人难以想象。我不禁想起在华夏去过的电影院,很难想象这里会有一百多家那么大规模的电影院。
我们慢慢地走着,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一家比我想象中要小一些的电影院。
“UcI?”我看着电影院的招牌说道。
“这是我和你妈妈约会的地方。”父亲笑着说,母亲听到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轻轻推了他一下。
“爸爸也在德国待过吗?”我好奇地问道。
“因为你妈妈,在这里待了很久。”父亲回答道。
“贝贝,别听你爸爸瞎说。他那时候每天到处跑,一消失就是好几周,确实在德国待了很久。”母亲笑着解释道。
我原本还担心父亲看不懂德语字幕怎么办,但现在看来似乎不用担心了。我们走进电影院,买好票,来到放映厅,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因为是最后一部,所以人特别多吧。”母亲说道。
“是啊。希望电影能好看,是吧,贝贝。”父亲说道。
我点了点头,然后坐在父母中间,喝着可乐。这时,母亲悄悄地把我的杯子和她的换了,我抬起头看着她,她却左右摇了摇头,我只好无奈地放弃,喝起了没有加糖的橙汁。
不一会儿,放映厅内的灯光逐渐暗了下来,电影开始放映。
整部电影的呈现非常精彩,让人满意。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时而紧张得手心出汗,时而被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而又为故事中的悲伤情节而黯然神伤。到了最后,看到影片中的角色们长大成人的场景,我不禁微微点头,心中感慨万千。在电影结束字幕滚动的时候,我回想起从第一部开始的整个故事,那种感觉就像是与一位相伴许久的老朋友分别,心中满是不舍。毕竟,从此以后,这个故事的后续就只能靠想象去填补了。
“贝贝,好看吗?”电影结束后,母亲抚摸着我的头问道。
“好看。只是那对帅气的双胞胎死了,有点让人难过。”我回答道。
母亲听后,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
“贝贝创作的曲子在哪里出现的呢?”父亲问道。
我向他们解释道,从电影标题出现后,以魔法学校为背景的场景开始,到精灵的坟墓出现的那一段,以及魔法学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准备防御的过程中的一部分,还有在展示混血英雄留下的记忆时,都使用了《ein mutiger Geist(勇敢的灵魂)》这首曲子。父母听后,看着我的眼神中充满了欣慰与爱意,仿佛在说我很了不起。
“因为贝贝,爸爸也看得很开心。”父亲说道。
“嗯。”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因为自己的音乐能让父母感到快乐。
另一方面,在华夏,由于 EI 电子公司总裁崔宇的压力,关于贝贝的话题此前一度沉寂。然而,随着 7 月 13 日《死亡遗物:第二部》的上映,情况发生了变化。电影的反响极为热烈,那些通过社交媒体实时分享观影感受的人们纷纷发表评论,电影院从上映日开始连续多日爆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备受喜爱的《死亡遗物》系列的各种信息不断涌现。在众多信息中,一位电影评论者的文章揭示了一个事实。
《更有趣地欣赏〈死亡遗物:第二部〉》
该视频的点击量随着电影的上映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包含了与贝贝相关的内容。
- 第五点。《死亡遗物:第二部》的音乐总监是法国电影作曲家亚历克斯·德斯普洛。但这里有一个特别之处,很少见的是,还有一个人的名字。贝贝。是的,就是几个月前还在电视上露面的天才音乐家贝贝 君参与了《死亡遗物:第二部》。
随着点击量的不断攀升,该视频下方开始实时出现大量评论。这些评论以“是真的吗”为标题在各个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热度越来越高。
- 太夸张了吧,真的假的。
- 不是六岁吗?这是怎么回事?感觉很奇怪。
- 我在电视上看过他。小提琴拉得超棒,让人起鸡皮疙瘩。
- 是啊,下一个莫扎特。
- 哎呀。不知道贝贝 的话就别瞎说了。他在日本仅古典音乐专辑就卖出了近二十万张。
- 看看这篇文章。据说他在柏林爱乐乐团以演奏者身份出道了。[链接]
- 翻译呢?
- 去年 6 月,柏林爱乐乐团的行政总监卡米拉·安德森宣布,贝贝正式与柏林爱乐签订了客座演奏者合同。
- 柏林爱乐是什么?
- 不是,现在这不是重点,关键是这有多厉害啊?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吗?
- 但是为什么没有相关报道呢?
- 可能是因为他不在韩国活动吧。
- 为什么他是华夏人却不在华夏活动,只在国外呢?
- 我怎么知道啊。
无论是之前就了解贝贝的人,还是因为这次机会而对他产生好感的人,亦或是对他持有负面看法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贝贝这个名字再也无法被掩盖或忽视了。意识到这一点后,华夏的新闻媒体们急忙派遣记者前往柏林进行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