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信点点头,顺着楚知行的指尖看去。
“确实如此,而且那边地势较高,适合建造大型工坊。”
楚知行欣然说道:“我已安排树根去处理地基,如今所缺属人手。若将军有合适的人选,不妨推荐给我。”
“人手不成问题,我会代为打点。”
志信对楚知行抱以信任的目光,“只是如今正值春耕之际,动员人手须得小心,不误农时。”
楚知行笑了笑:“正是此意。”
他能感受到志信是个实干之人,心中不禁生出仰慕之情。
与此同时,萧淑婉在凌云县内微服暗访,身边仅随从一位贴身侍女。
作为新登基的女帝,她有意见识这位楚县令的真实才干。
一路听闻县中百姓对楚知行的赞美,她不免对这位异乡县令颇有几分好奇。
“柳儿,这名楚县令,竟有如此口碑?”
萧淑婉对侍女问道。
“是听闻他兴新学,设学堂,均为百姓着想。”
柳儿轻声回答,望向萧淑婉,“娘娘,或许可去会上一面。”
萧淑婉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她要亲眼瞧瞧,是否如传闻一般。
这时,楚知行和志信登高远眺,似乎看到了远处的烟尘,隐约猜测有贵客即将到来。
而在县内,树根已纳集数十位工匠和民夫,热火朝天地开始动工。
楚知行赶到现场,指导着工人们如何使用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多亏少爷,若没有这些工具,我等怕是要累上许多。”
树根对楚知行满面笑意地说。
楚知行拍了拍树根的肩膀:“你也辛苦,待公事完结,定奖你三壶好酒。”
日落时分,工坊初具规模,楚知行靠在一旁欣赏着这份辛勤的成果。
他心想,只要这项改革顺利完成,凌云县必将焕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为这些淳朴善良的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安宁。
时光流转,天边霞光绚烂,萧淑婉的马车在此刻悄然驶入县城,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未来的种种际遇即将悄然揭幕。
次日清晨,天光未明,整个凌云县还笼罩在夜色的余韵中,萧淑婉已在客栈醒来。
她推开窗,凝望那寂静却又充满生机的小城,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亲切。
身边的柳儿忙侍奉着为她梳妆,轻声道:“娘娘,您今日可有安排?”
萧淑婉略一沉吟,微微一笑道:“楚县令的治理手段着实让我好奇,他曾多次听闻的新学之事,今日便去一探究竟。”
此时,清晨的阳光已洒落在县城的青石板路上,为今日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楚知行则已经在学堂,那是一座朴素却不失规制的建筑,窗明几净,传出朗朗书声。
学子们聚精会神,纷纷用心记下每一个知识点。
此时,他正与志信一同讲解新工具的工作原理。
“楚大人,这确如您所言,”
志信接着问道,“他们都很快学会,果真效果显着。若是在其他地方推广,百姓定会受益。”
“这只是开始,”
楚知行爽朗地答道,“我们得一步一步来,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
不久后,萧淑婉的一行悄然临近。
她在不打扰的情况下,安静地在学堂后旁听,心中不由赞叹这位年轻县令的远见与智慧。
她微微侧身,低声对柳儿说:“他的学堂,确是真正为民所设。”
就在此时,楚知行似乎觉察到视线,转头望见一位气质典雅、神态庄重的女子。
他隐约猜到她的身份,便起身迎向前致意:“这位夫人贸然驾临,还请见谅。”
萧淑婉唇角含笑,与他对视间,眼神流露出赞许:“楚县令,我是萧家的婉儿,今日冒昧前来,实在是想瞧瞧您的学堂。”
楚知行微微一怔,随即含笑点头,心中猜测她的真正身份并不简单,但并未多言,只是诚恳地邀请她入内参观。
整个过程中,楚知行一一解释自己的治理手段与未来设想,言语间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与赤诚。
而萧淑婉细细聆听,每每微微颔首。
她开始意识到,眼前的这个来自异乡的县令,正在用智慧和实际行动书写着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
而后,所有人一同前往县城外围,看望那些被广泛安置的流民。
楚知行耐心地与萧淑婉解释如何通过工坊与农业的结合,为这些人提供生存之道。
面对柳儿提到的燃料和住所的问题,楚知行信心满满,表示已有初步计划,并期待能得到朝廷大力支持。
萧淑婉此时不禁对这个县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同,她坚定地回应道:“楚县令,我会尽力调动资源帮助你,保障这些百姓的基本需求,大奉国的未来也需要更多像您这样的人才。”
言语之间,是一个执政者对另一个执政者的承诺与共识。
随着阳光中,他们又进一步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两人的命运也在悄然牵引交织。
当阳光逐渐暖和起来的时候,楚知行和萧淑婉正走在县衙前的石板路上,继续讨论着流民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
楚知行脑海中闪过各种现代社会的治理方式,努力想在这个时代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案。
就在此时,他注意到了远处向他们走来的一个身影——是一名中年男子,身穿简单却不失考究的长袍,目光中透着深思熟虑。
楚知行认出来了,那就是人称“博学者”
的金正亨。
“楚县令,久仰大名。”
金正亨走近,微微鞠躬,言辞恭敬。
“金先生,你好。”
楚知行回以礼貌的微笑,然后转向一旁的萧淑婉,“这位是萧淑婉夫人。”
萧淑婉轻轻点头,眼神中藏着一丝审视。
金正亨对她略显敬畏,但还是保持了礼貌:“久闻萧夫人乃国之栋梁,今日有幸得见,实为三生有幸。”
楚知行微微皱起眉头,却很快释然。
他隐隐感到金正亨身上的不安,但依旧保持着和善的态度:“金先生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贵干?”
金正亨看了看周围,似乎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说:“听闻楚县令在治理方面颇有建树,特来一观。另外,想与县令商议一些有关科技的传播应用之事。”
萧淑婉对此产生了兴趣,问道:“金先生对科技也有研究?”
“略知一二。”
金正亨谦虚回答,眼中闪烁着渴望与不确定。
楚知行感受到气氛的微妙,试图缓解:“那正好,金先生若有好的建议,欢迎随时赐教。”
三人继续沿着石板路慢慢走着,树影在阳光下斑驳交错。
金正亨和楚知行之间的对话渐渐深入,但萧淑婉察觉出金正亨的谨慎,似乎有些话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