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带着她去见了皇后,也是在那一刻她看到了更为强大的人,她震惊于甄嬛为了她父亲的事向皇后下跪。
甄嬛在她心里一直是一片天,也就是那一天,甄嬛的伟岸形象在她的心里轰然倒塌了。
从此以后更加坚定了她跟随皇后决心,因为她以为只有皇后才能庇佑她。
她上辈子对不起甄嬛,这一点她永远承认。
可惜她终究是与虎谋皮,为虎作伥,最终落得那样的结局,是她活该。
皇后才是这后宫中最为狠辣恶毒的女人。
这辈子她永远不可能站到皇后那一边去,她要成为自己,不再依靠谁的庇佑。
“朕知晓了,你动了胎气,虽说现在是无事了,但要好生养着才好,朕等着你为朕平安生下皇子。”
“这是臣妾的荣幸,也是臣妾的本分,臣妾只盼能平安诞下皇子,为了皇上,臣妾会努力做好一个母亲的。”安陵容坚定道。
皇帝拿了帕子,亲自给安陵容擦拭眼泪。
“朕的容儿深慰朕心。”
皇帝登基至今,除了温宜公主,没有任何别的子嗣降临。
后宫妃嫔怀上了也会莫名其妙的流产。
即便是潜邸时期,胤禛也只有三个皇子,他子嗣实在单薄。
作为一个皇帝,子嗣算是国本根基,子嗣不丰,恐怕在外的名声也不会太好听。
更何况,胤禛凶名在外,有不少人拿这件事来攻击他,都说他因杀人如麻才得了报应,生不出孩子来。
亦或者是得位不正,遭了天谴。
后者影响更大。
所以皇帝十分重视后宫怀孕的妃嫔,基本上要什么都满足。
但令安陵容感到可笑的是,皇帝有三个儿子,厌恶的丢到一边儿,喜欢的却又是个天资一般的。
欣常在所生的淑和公主按规矩养在阿哥所,曹贵人的温宜公主就能养到身边去。
人和人的参差在皇帝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不敢想象,若是自己生下的皇子也被皇帝厌弃,或者公主一出生就被送到阿哥所,从此母女两人连见一面都很困难。
若真这样,她真的会杀了皇帝!
“朕许诺你,无论你生下皇子还是公主,朕都晋你为嫔。”皇帝郑重的说道。
安陵容刚才还梨花带雨的脸上猝然出现一抹惊讶。
“皇上……臣妾,臣妾能够入宫陪伴皇上,便已是最大的福气,臣妾从来不在意这些名利,只要能够长长久久的陪伴在皇上身边,臣妾便已知足了,只是臣妾偶尔也会……”
安陵容闭口不敢再说下去。
皇帝顿了顿,追问道:“会因为什么?”他的语气放松了许多,明显是因为听了安陵容的话而心情愉悦。
“皇上赏赐臣妾一斛螺子黛,臣妾不胜欣喜,十分感激,想着亲自去勤政殿谢恩。”安陵容手上的丝帕被她搅动着,似乎在表达她的难为情。
“只是臣妾听到您和莞姐姐在里头……臣妾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回去之后臣妾独自一人生着闷气,不是因为嫉妒莞姐姐,而是觉得自己方方面面不如姐姐,实在是给皇上丢人了。”
皇帝被她一席话几乎气笑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
“你是朕的妃子,这普天之下,能成为朕的妃子之人有几个?”皇帝看到安陵容,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自己。
他一出生便被送到了佟额娘处,被额娘悉心照顾,小心教养。
可后来佟额娘去了,他的亲生额娘终究因此对他有隔阂,她更喜欢自己亲自养大的十四弟。
长大以后,他深知自己作为皇帝的儿子,大清的皇阿哥所必须担起的职责。
可普通皇子跟太子之间隔着的东西犹如天堑,起初他跟着太子二哥一起做了很多事,后来也生出了争一争的心思。
他惯会用的手段便是蛰伏和伺机而动,最后他打败了所有人,但他这个位置坐的并不安稳,他有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如今的位置。
今日天安陵容一席话,他起了劝人的心思,没想到却把自己给安慰到了。
他才是这大清的皇帝,能做天下之主的,这普天之下谁还能够比得上他?
“你喜欢朕,心里有朕,朕心里也有你,你不要妄自菲薄了,待你父亲之事查明,若是你父亲无罪,朕便让他留在京城如何?”皇帝语气柔和了许多。
“臣妾多谢皇上,皇上于臣妾之恩,臣妾恐怕今生今世都报不完了。”安陵容跪在床上,眼神专注的望着皇帝,仿佛此刻全身心都只有面前这个男子似的。
“朕不要你报答,好好给朕生个皇子,朕便心满意足了。”
“只是臣妾的父亲没什么才能,皇上千万不要委以重任,臣妾不希望他拥有了曾经无法企及的东西后变得无法自控起来。”
皇帝宠溺地点了点:“好了,朕都依你。”
此刻皇帝对安陵容满意到了极致,一个懂分寸,知上进,不重名利,又爱惨了他的妃子,他是格外喜欢的。
皇帝还有政务要忙,和安陵容约定晚上再来看她。
在皇帝走后,行宫里的妃子要么亲自来,要么送了礼来,宝韵一直忙着将东西登记入库。
惠嫔和甄嬛携手带着礼物来探望安陵容,见她脸色蜡黄,惠嫔心疼道:“你如今怀了身孕,你父亲的事皇上一定会好好考虑的,我已经修书给我父亲,让他想想办法,你也别太着急了。”
“多谢姐姐,陵容已经向皇上言明,若是父亲真的犯了国法,便按国法处置就是了,我是皇上的后妃,皇上每日为国家政务繁忙,为天下百姓生计忧劳,我不想让他为难。”安陵容这一番说辞十分大义凛然。
很快这话就传到了宫外,产生了连锁反应。
一群大臣上奏为皇嗣计,从轻处置安比槐。
实在是这位熙贵人太贤良了,让他们一群老家伙动容,不像之前的莞贵人那般狐媚。
甄嬛久居深宫,皇帝对她几乎做到了独宠,因而她在前朝的名声不太好,若不是有个大理寺少卿的父亲在周旋,参她的本子早就递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