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归厚,字德坤,其家族背景在《通鉴考异》所引用的《梁功臣列传》中得到了详尽的描绘。他的祖父张兴与父亲张处让,均为当时社会中颇具声望的人物。张归厚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他年少英勇,不仅武艺高强,更兼有深邃的智谋与卓越的战略眼光。在众多武艺中,他尤为擅长使用弓箭与长矛,这两种武器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成为他战场上无往不胜的利器。
中和末年,天下大乱,黄巢之乱席卷中原,无数英雄豪杰在这动荡的时代中崭露头角。张归厚与他的兄长张归霸,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毅然决然地从黄巢军中投奔而来,选择了他们认为更有前途与正义的一方。太祖,这位未来的开国君主,慧眼识珠,对张归厚兄弟俩的投奔表示了极高的欢迎,并立即任命张归厚为军校,委以重任。
当时的淮西地区,兵力强盛,威震一方,而太祖的军队尚处于起步阶段,兵力相对薄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张归厚却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胜多,每一次战斗都能精准地把握战机,运用巧妙的战术击败敌人。在他的带领下,太祖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战无不胜,逐渐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春天刚刚来临,万物复苏之际,张归厚便迎来了一场重要的战役。在万胜之地,他与秦宗贤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面对强敌,张归厚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凭借着出色的指挥与士兵们的英勇战斗,他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为太祖的势力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夏天,蔡州将领张晊率领数万大军压境,驻扎在赤堈之地,气势汹汹,意图一举吞并太祖的军队。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张归厚再次挺身而出。他单骑出阵,与张晊进行了一对一的较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中,张归厚展现出了他超凡的武艺与智谋,张晊无法抵挡他的攻势,最终败逃。张归厚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不仅俘虏了大量敌军,还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太祖对张归厚的表现极为满意,立即提拔他为骑军长,并赏赐给他鞍马、财物等丰厚奖励。
此后,张归厚在战场上更是如鱼得水,他协助朱珍讨伐时溥,驻扎在丰、萧之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他穿越徐军营地如同行走坦途,让众将都对他赞叹不已。他的英勇事迹与卓越才能也逐渐传遍了整个军营,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英雄与楷模。
龙纪初年(公元889年),张归厚的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被奏请升任为检校工部尚书。这一职位不仅是对他过去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许。同年冬天,他再次领兵讨伐徐州,率领一支偏师直捣敌境。在九里山下,他与徐军遭遇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与决心。当他看到叛将陈璠在敌军阵中时,他怒目而视,大骂陈璠,单骑直冲过去,决心要擒拿这位昔日的叛将。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冲锋过程中被飞箭射中了左眼,被迫撤退。尽管如此,徐军众多,却无人敢追击他,他的英勇与威猛让敌人望而生畏。
这次受伤并没有让张归厚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国效力的决心。大顺元年(公元890年),他被奏请加封为检校兵部尚书,并被命令统领亲军。这一年,郴王迁移营地时遭遇了兖、郓两地的大量敌军。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太祖急忙登上路边的高地观察敌情,并命令张归厚率领所部兵马直接冲击敌军。张归厚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他率领着勇士们奋勇杀敌,经过二十多次的出入冲杀,终于将敌军击溃。敌军大败将向北逃窜,而援军也及时赶到。张归厚紧随其后与敌军苦战,请求太祖率领数十骑先行撤退。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张归厚再次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勇气与坚韧。当时,他所骑的马被流箭射中而倒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战斗。他手持长矛步行战斗,逐渐撤退,同时保持着对敌军的威慑力。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张归厚的英勇与坚韧,他们也不敢轻易逼近。太祖回到营地后,立即命令张筠、刘儒飞骑前来迎接他,但心中却充满了担忧与不安。他们以为张归厚已经阵亡在了战场上,心中悲痛欲绝。
然而,当张筠等人赶到战场时,却惊喜地发现张归厚仍然活着。他身上中了二十多箭,鲜血染红了战袍,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着。直到张筠等人赶到并击退了敌军,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太祖见到他后,抚摸着他的背哭着说:“你能够平安归来,即使损失再多的兵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句话不仅是对张归厚英勇行为的赞美与肯定,更是对他深厚情感的流露。
随后,太祖命人将张归厚用肩舆抬回汴州,并每天前来探望他并赏赐财物。他对张归厚的恩宠非常深厚,不仅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不久之后,张归厚便被升任为中军指挥使这一重要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