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李承风批阅着奏折,时不时抬头看看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却并不平静。
四大家族被抄家流放,看似风波平息,实则暗流涌动。
五大营统领的态度暧昧不明,恭亲王更是蛰伏不动,像一头伺机而动的猛兽。
“陛下,宋大人求见。”
小刘子躬身禀报。
“宣。”
李承风放下朱笔,揉了揉酸胀的眼睛。
根据称呼,李承风能判断小刘子说的应该是宋泽林,这呆不住的小老头。
宋雨薇近几日才和自己说过,宋泽林经过调理,身子好了不少,估计是最近动静不小,他也闲不下来了。
须臾,宋泽林缓步走入御书房,虽然精神头比前些日子好了不少,但脸色依旧有些苍白,步伐也略显蹒跚。
“臣参见陛下。”
宋泽林行礼,动作利落,看起来恢复得不错。
“宋爱卿免礼。”
李承风虚扶一把,“身子可好些了?”
“托陛下的福,臣已大好,可以继续为陛下分忧了。”
宋泽林拱手道,眼中闪烁着期盼的光芒。
李承风看着他,心中暗叹一声。
宋泽林是忠心耿耿的老臣,辅佐自己尽心尽力,劳苦功高。
但毕竟年事已高,这次病倒,元气大伤。
让他继续操劳国事,李承风实在于心不忍。
“宋爱卿忠心耿耿,朕心甚慰。”
李承风语气温和,“只是朕看你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不如再休养些时日,待完全康复了再回来也不迟。”
宋泽林一听,顿时有些急了,“陛下,臣……”
“朕知道你挂念国事,”李承风打断他,笑了笑,“但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是累垮了,谁来帮朕分担这偌大的江山?”
“最近的事,丞相也不必担忧,令千金处理得非常好。”
“陛下……”宋泽林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承风抬手制止。
“朕听说,张远和陈廷书在河西推行新政,颇有成效。”
“朕正想派人去视察一番,不知宋爱卿可有兴趣?”
李承风状似随意地问道。
宋泽林一愣,随即明白了李承风的用意。
这是变相地让他出去散心啊!
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却又有些哭笑不得。
“臣遵旨。”
宋泽林躬身道,心中既感动又无奈。
“好,那就这么定了。”
李承风笑着说道,“铁柱和小刘子就陪你一起去吧,也好有个照应。”
“陛下,臣一人前往即可,不必劳烦铁柱和小刘子……”
“小刘子本就是你给朕的,这小子机灵,铁柱是朕的侍卫。”
“河西路途遥远,有他二人照应,朕也放心。”
“再说,铁柱和小刘子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宋泽林知道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只得领旨谢恩。
宋泽林领旨谢恩后,缓缓退出御书房。
刚走到门口,便看到女儿宋雨薇俏生生地站在那里,似乎已经等候多时。
“爹爹,陛下都跟您说什么了?”
宋雨薇迎上前,关切地问道。
宋泽林看着女儿,欣慰地笑了笑,“陛下让我去河西视察,说是散散心。”
宋雨薇何等聪明,一听便明白了李承风的用意。陛下这是体恤父亲年迈,变相让他去休养啊!
“爹爹,陛下圣明,您就安心去吧。”
“朝中之事,女儿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重托。”
宋雨薇语气坚定,眉宇间已出了一股英气。
宋泽林拍了拍女儿的手,欣慰道:“薇儿,你办事,爹爹放心。只是这朝堂之上,波谲云诡,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
“爹爹放心,女儿省得。”
宋雨薇嫣然一笑,眼波流转间,尽显聪慧。
铁柱和小刘子早就候在宫门外,见到宋泽林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宋大人,陛下吩咐了,让小的们陪您一起去河西。”
铁柱咧嘴一笑,憨厚模样颇为讨喜,身形高大魁梧的他,站在宋泽林身旁,像是一座小山。
“有劳铁柱和小刘子了。”
宋泽林笑着说道。
“宋大人客气了。”
小刘子机灵的说道,“能陪宋大人出去走走,小的求之不得呢!”
三人一路说说笑笑,回到了宋府。
铁柱和小刘子帮宋泽林收拾行李,别看铁柱五大三粗,收拾起东西来却意外的细致,小刘子则在一旁插科打诨,逗得宋泽林哈哈大笑。
第二天一早,三人便启程前往河西。
一路上,铁柱负责赶车,小刘子负责照顾宋泽林的饮食起居,三人配合默契,相处融洽。
“宋大人,您看这山,这水,真是美不胜收啊!”
小刘子指着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兴奋的说道。
宋泽林靠在车厢里,闭目养神,听到小刘子的话,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窗外秀丽的景色,也不禁感叹。
“是啊,我大乾朝的山水风光,真是惊艳。”
铁柱憨厚一笑:“等到了河西,小的带您去吃那里的特色美食,保管您吃了还想吃!”
而此时,千里之外的河西,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自从五斗米军伏诛后,刘风便撤回了自己的军队,回到了西京。
张远和陈廷书二人,一个安抚流民,开垦荒地,一个推行赋税新政,将河西治理得井井有条。
张远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止不住的笑容。
“张大人,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了不少啊!”
一个老农走了过来,满脸笑容的说道。
“是啊,托陛下的福,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张远笑着说道,自从陛下将陈廷书派来,自己瞬间轻松了不少。
“张大人,您看这新政推行之后,赋税减轻了不少,大家伙儿的日子都比以前好过多了!”
老农感激的说道。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老人家,您可要好好种地,来年争取更大的丰收!”
张远拍了拍老农的肩膀,鼓励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老农连连点头,干劲十足。
陈廷书坐在县衙里,翻看着账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陈大人,这是今年的税收情况。”
一个衙役走了进来,将一份账簿递给了陈廷书。
陈廷书接过账簿,仔细的翻阅了一遍,脸上笑容更甚。
利用张远教给他那个神奇的“九九口诀表”,计算赋税和总结账簿更加快速。
“不错,不错,今年的税收比往年增加了三成!”
陈廷书兴奋的说道。
“这都是新政的功劳啊!”
衙役感叹道。
陈廷书点点头,“是啊,新政推行之后,百姓的负担减轻了,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所以税收自然也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