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吴三桂反叛清朝最主要的不是他本身,其实还有些以前蠢蠢欲动的势力随着这次的吴三桂反叛之风一起凑热闹的,可以想想这个时候距离明朝灭亡已经快30年了,那么念及明朝好的估计也跟吴三桂的岁数差不多了,所以说那些前明的根本就翻不起多大浪,就是台湾有个郑经,蒙古这边有个布尔尼两个算是比较大的势力。
察哈尔部首领布尔尼虽获清廷封为亲王,位列内蒙古诸王公之上,但布尔尼以成吉思汗之嫡裔却受他人之制感到屈辱,常怀为其祖父林丹汗复仇之心。到了布尔尼这代已经第三代了,因为当年林丹汗与皇太极打仗,被多尔衮赶到了大草滩上,皇太极招降了他的儿子额哲,并且娶了他妈,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额哲感恩戴德,那就肯定忘记了他皇太极是杀害父亲的凶手了。但是好景不长额哲死了之后,他的弟弟和他弟弟的儿子对大清就不是那么友好了,他的弟弟阿布鼐后来也是被大清捉了去,永远圈进,命他的儿子布尔尼接替王位,所以这个布尔尼对大清也没啥好感。
正好1675年,听闻吴三桂举兵攻占江南六省,清军主力大举南下,而北京防卫空虚,本以为察哈尔王布尔尼率领铁骑帮着康熙一起平叛,但是没想到布尔尼起兵呼应吴三桂,趁火打劫,威胁清廷后方。幸亏康熙留了一手,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布尔尼对朝廷的忠心耿耿是装出来的毕竟阿布鼐的仇就放在那里的,所以康熙对他是暗中监视,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他打到了北京城才发现,那这个大清的故事也就能书写到这了。
可是当时清廷无兵可调,不但没有兵连将都没有,这个时候孝庄太皇太后给他推荐了一个人,图海,他原来是中和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听名字就知道这哥们是个文官,相当于今天的文化教育部的部长,并且他已经赋闲在家很长时间,是个退居二线的老干部,任命他为满洲都统,说到这个图海啊,可以说说顺治的帝王心术,图海其实原来是留给康熙的一位辅佐之臣,尽管他不是四大辅政大臣之列,但是顺治对他是寄予厚望的。当然这可能就是皇帝的心术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图海下了大狱了,差点还给斩首了。可怜的图海不知道实情,还一直向皇帝喊冤,顺治皇帝当然知道他冤枉,自古以来,冤枉你的知道你有多冤枉,就是他王八蛋整的你,他当然知道了。顺治为什么这样对图海?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他知道让人忠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恩赐的让他感激涕零,要不就是让他责罚的心生恐惧,很显然顺治对图海的方式选择了后者。这招很奏效,康熙继位之后,恰巧赶上了察哈尔的叛乱,立刻按照顺治留下的遗言,将图海重用加提拔,因为这个时候图海对康熙的恩德是感激涕零,自然对康熙是忠心耿耿。
但是没有兵,只能凭借太皇太后之威望招募八旗家奴壮丁数万人,图海知道家奴的战斗力跟正规军的是没法比的,但是还要打仗怎么办呢,那就靠抢吧。于是靠劫掠维持士气。图海说这个察哈尔这支啊,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元朝统治了中国近100年,那他们家的钱那海了去了,光是黄金就是一万万两,更以察哈尔继承元代数百年之业、财宝不可数计,激励士兵奋战。这些包衣奴才一听这个那不是去打仗送死去了,简直就是去抢劫去了。这帮人是一路势如破竹,这个时候布尔尼又判断失误,他想的是朝廷没工夫收拾他没想到图海直接打到家门口了。至察哈尔达禄,布尔尼设伏于大梁山之下,以三千骑兵引诱图海。清军追至大梁山,伏兵四起,图海率军处以死地而奋战,大破察哈尔军,两个月就班师凯旋,康熙一看我天,这图海这么能打,于是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西北战场的重任又落到了他的肩上。
在察哈尔举兵的同时,时任陕甘右镇总兵王辅臣,农民军出身,为吴三桂义子。听闻吴三桂起兵,王辅臣先命其子王继贞入京告变,获康熙帝加官进爵。然而,王辅臣与陕西经略莫洛不和。1674年十二月,王辅臣策动兵变,冲击莫洛军营,混乱之中莫洛咽喉中箭而死,王辅臣收拢其部下并遣人于吴三桂处投诚。吴三桂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许以二十万两军饷。莫洛被杀,四方震动,康熙帝一方面派王继贞返回陕西宣谕抚慰,另一方面命副都统鄂克济哈星赴西安牵制王辅臣。王辅臣虽遣使投靠,但吴三桂口惠而实不至,因此仍处观望状态。当其子携康熙帝上谕返回,当中提到不追究其擅杀莫洛之罪,王辅臣当即上书向清廷表示忠心;然而,当吴三桂将军饷运抵王辅臣处,辅臣又起兵反清,叛军很快攻陷陕西北部、甘肃南部。清廷以抚远大将军图海、孙思克等携察哈尔之战余威击败王辅臣于平凉,切断吴、王间的联络,王辅臣再度降清。陕甘平定之后,清廷集中精力进攻湖南。
这个时候吴三桂北上的梦想彻底就碎了,而且这个时候战争的天平已经向清廷方向倾斜,之前说到的那个台湾的郑经想在福建多占些地盘,于是就跟靖南王耿精忠打了几仗,耿精忠考虑到我不能腹背受敌,于是跟清廷讲和,他的归顺就影响到了邻居尚之信,没有几个月尚之信也投降了,这个时候吴三桂这边的广东和福建的势力就都没有了,不光是在军事上,在经济上也是捉襟见肘了,其实都知道打仗,外行看武器,内行看后勤,后勤是什么,后勤就是吃喝拉撒,说白了就是钱,你这个经济上出问题了,那就说明你这个战争要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