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已降下三天,然除太子外,满朝文武竟无一主动请命之人,苏景易面上虽不显,但随着民间诸多猜忌的传出,心中不免焦虑起来,可谓是寝食难安。
晚间,苏景易看着一道道奏疏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低声笑道:
“平日里满嘴忠君爱国之语,如今真到了用人之际却一个个都当起了缩头乌龟。难道除了太子,就没人愿意去吗!”
他最后一句话语气很重,目光中满是嘲弄。郑渔闻言垂眸不发一言,只安静的听着,生怕触怒天威。
苏景易说完也觉心累,抬手揉了揉自己疲倦的双眼,目光落在了一旁的郑渔身上,眸光流转之间心下已然有了主意。
“宣二皇子来,他不是一直想立功吗,朕给他这个机会。”
郑渔有些为难,一时间僵在那里,苏景易有些不耐,瞥眼看去。
“怎么?”
“回皇上,二皇子晚间刚传来消息,说是病了,近日无法上朝。”郑渔低头回道,不敢去看帝王的脸色。
苏景易神色未变,只听咔嚓一声,笔杆断成两截。
他将笔随意扔在桌子上,嘴角扯起一抹嘲讽的笑来。
次日,太子于金殿之上再次请往江州,朝野震动,直呼不可,然皇帝看了他良久后竟一反常态允下此事,除了命他为赈灾使外,还特意赐下尚方宝剑,让他代天子之名抚慰民心。
一时间,太子贤名,遍布大渊,江州百姓翘首以盼,将其奉为拯救他们的神明。
*
自苏若清自请入江州后,便有不少人响应。周显炀亲自请旨,称自己愿意随行,负责押运粮草之事。
户部掌管钱粮,由于前些年北境的战事和雪灾,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存粮了,因此虽说有兵部相助,但也捉襟见肘。
为了能多筹集些粮食,尚书姚嘉予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许多,人也日渐消瘦下来。
经过户部各官员之间的几番商议,最终还是定下了捐粮的法子,而户部以身作则,率先进行捐粮、捐钱。
太师白瑞安与丞相赵明志紧随其后,第二日一大早便捐了不少粮食到户部,户部尚书看着屋里成堆的粮食,心下感动,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捧起一把,面上虽没说什么,眼眶却有些发红。
为了能筹集更多的钱粮,尚书姚嘉予除了号召朝廷各官员捐粮外还亲自写信到地方,希望各州郡也可以为江州之事出一份力。
自太师与丞相自愿捐粮后,朝中各位大臣也陆续做出表率,一个个有粮的出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皇上闻知此事后龙心甚悦,为了赞扬众人此举,特意写了一封告示赞誉此事,并让人张贴到各处。
于是乎,募捐之风盛行。
凡盛京富商豪绅、文人百姓,纷纷至户部捐粮捐钱捐药材。
消息传到地方,各州郡官员与商户百姓也纷纷效仿,甚至有地方军队自愿捐出自己一半的口粮,只愿能早日化解江州之危。
太师之子白子羽、白子宁,兵部尚书之子李昭明与丞相之子赵文贞几人商议后结伴入宫求见皇帝,称自己愿追随太子入江州。
皇帝担心几人只是一时兴起,于是再三问过几人意愿,可几人仍无退意、坚持前往。
皇帝欣赏几人的胆色,于是允下了此事。
太子出城之日定在三日后,即便宋辞整日里不出门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屋内,她盯着手中的剑看了许久,最后还是将它挂在了床边。
此次一行,是凶是吉,便看他的造化吧,宋辞在心中这样告诉自己。
可是,当想到他可能身死江州时胸口却有些发闷。
……
太阳升起又落下,夜晚,宋辞坐在廊下看着漫天的繁星,眼中闪过一丝茫然。
她不明白自己的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尽管她对皇室心有隔阂,但她也明白苏若清与他父皇是不一样的,他虽然心冷,但却有大爱。倘若他真的身死,是否会让父母兄长的期望付之东流?
还有……
宋辞垂眸看着腰间系挂的鞭子,眼中闪过一丝纠结。她真的愿意看到他死吗?
虽说他也有可能活着回来,但希望太过渺茫。不然的话,此等大功,为何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人愿意前往呢?
宋辞坐在那里想了许久,仍是没有思绪。第二日,她突然收到一封信,是青姝寄来的。
看到这封信时,宋辞心中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因为她知道,以青姝的为人若无大事是不会惊动她的。
果然,当她看到信中所写的内容时,眼中闪过一丝嘲讽。雪月宗的那几位老东西,竟然在她根基未稳之时想要趁机夺权!
当年,由于她母亲死的突然,且她扶棺回京无法过去,因此他们只知道宗主去世、少主接替宗主之位的消息。
子承母业,这并不算什么,且雪月宗本就是她外祖所建。
但她没想到,宗内的几位长老竟然趁她久久未去动了别的心思。
也好,宋辞在心中冷冷一笑,看来她必须要回去一趟了,不然,总有人不安分。
打定主意后,宋辞便去寻了太后,说自己想要陪着太子去江州。
太后闻言有些诧异,“江州如今凶险,你为何想去那里?”
“我想陪着太子一起。”宋辞低着头这样说道,“江州凶险,太子哥哥孤身前往难免分身乏术。我虽不才,但也习得几年武,多个人多份力,总归不是什么坏处。”
太后听她这样说了以后沉默了许久,她心里也担心她的孙儿,只是……
她看着宋辞,眼中闪过一丝疼惜,“哀家答应过你祖母会保护好你,江州凶险,哀家不能让你去!”
宋辞没想到太后会拒绝,诧异之余快速思索着,抬头时眼里已蓄满了泪。
“可是我真的很想去。”宋辞拽着她的袖子,眼中满是执拗,“祖母,您就让我去吧。”
“不行!”
太后言辞坚定,可再坚定也架不住宋辞的软磨硬泡,最后只得同意下来。
宋辞见她终于点了头,心里松了一口气,趁热打铁道:“那祖母快去和皇上说吧,我听说他们明日便启程了。”
太后闻言好气又好笑的看她一眼,伸出手在她脸上狠狠捏了一把,无奈道:“你啊。”
可真是我的小克星!
她在心中暗自叹道,最后在佩云的陪伴下乘软轿去了紫宸宫。
紫宸宫中,苏景易正在批阅奏折,看到来的人是太后显然有些惊讶。
“母后怎么来了?”
“哀家有些事想和你说。”
皇帝没有立刻回话,起身将太后扶在一旁坐下,沉声道:“母后若有事,直接差人和儿臣说一声便可,何必亲自跑这一趟?”
太后闻言笑了笑,“皇上政事繁忙,哀家不忍心打扰。”
苏景易也笑了,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政事再繁忙也不在乎这一时半刻……”
说着,他抬眼看向太后,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不知母后所为何事?”
太后没有立刻说明来意,端起茶盏看了半晌,开口道:“听说太子明日便要动身前往江州了。”
苏景易应了一声,思索片刻后询问道:“母后可是担忧清儿?”
太后轻轻应了一声,眉头不自觉的拧起。
“江州凶险,太子身边并无可心之人,哀家担心……”
她欲言又止,有些为难的看向皇帝,眉宇间满是忧虑。
苏景易点头道:“母后所忧亦是朕之所忧,不过……”
他话音一转,露出一个安抚的笑来。
“此次由周显炀亲自押运粮草,他虽功夫不及朝儿,手段倒也厉害,母后大可安心。”
太后笑着应了一声,“皇帝所言哀家明白。”
话虽这样说着,但她皱着的眉头仍未舒展,皇帝自然也察觉到了这点,于是问道:“母后还有何忧虑?”
太后闻言轻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虽说周显炀厉害,可毕竟不是专门保护太子的……”
她未把接下来的话说完,但皇帝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他轻轻摩挲着指腹,突然笑了起来。
“母后的意思是?”
话说到了这里,太后也不欲再卖关子,于是道:“哀家想安排一个人专门保护太子。”
皇帝心下了然,抬眼看向她,点头道:“母后所言极是,不知母后心中可有中意人选?”
“宋辞。”太后平静答道。
“宋辞?”
皇帝扬了扬眉,显然有些意外。
“没错。”
太后应了一声,抬眼望向他,“正是宋辞。”
她的语气坚定,但皇帝神色之间却有些为难。
宋辞是他留在京中的质子,若无大事,他是不想放她离京的。
太后显然也明白皇帝的顾虑,迟疑了片刻,道:“皇上是担心宋辞一去不复返?”
还不等皇帝回答,她便继续说道:“若皇上不信,哀家可以为她作保。”
皇帝闻言笑了笑,“母后想到哪里去了,儿臣只是想,江州一行凶险万分,不知她是否愿意前往。”
太后闻言也笑了,“这点皇帝不必担心,哀家会和她说的。”
话已至此,显然没了转圜之机,到底是亲生母亲,他也不想因此事与她闹僵,因此也点了头。
“晚间清儿过来时儿臣会对他说的。”
不过出去一趟罢了,不算什么,多派些人盯着便是了。他就不信,她还能不顾宋家多年的清誉跑了不成!
太后见事情已经拍板也不欲多做停留,于是道:“那既然如此,哀家就回去了。”
皇帝闻言站起了身,将她送至门外,叮嘱道:“母后路上小心。”
太后轻轻点头应了一声,“皇帝也要保重身子,折子是批不完的,还是要注意休息。”
苏景易笑着应了,只是不知听进去了多少。
……
晚间,皇帝因要与太子密谈的缘故,早早就遣散了宫人,整个紫宸宫空荡荡的,只有笔划过纸面的声音。
当苏若清来到紫宸宫时,皇帝正在埋头批阅奏折,听到推门声也没抬头,继续着手里的动作。
苏若清见此也不欲打扰,静静的站至一旁,直到见他停了笔才开口道:
“儿臣给父皇请安。”
皇帝闻言略微抬起头来,淡淡道:“起来罢。”
他示意苏若清入座,然后揉了揉自己困倦的双眼。
“知道朕今日为何召你前来吗?”
苏若清思索片刻,只答了两个字——“江州。”
“没错。”
皇帝笑了笑,只是眼神却没有丝毫温度,他冷冷道:“你知道你这件事做的有多冒险吗?”
面对帝王的质问,苏若清神情未变,只眼神中流露出坚定,预示着他的决心。
“儿臣不知,儿臣只知道,江州的百姓需要有人去解救!”
“呵!”
皇帝闻言直接笑出了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讽,“所以,你觉得你是那个能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人?”
苏若清摇了摇头,“儿臣并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能力,只是天下百姓需要一个能率先扛旗之人。在所有人犹豫不决时,儿臣愿意成为那个人!”
他的语气异常平静,但苏景易闻言却大笑起来,“好一个身先士卒!好一个扛旗人!那你可知,枪打出头鸟?你可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可知身为储君,一不留心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他突然拍案而起,紧紧盯着他的眼睛,只是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忍。
“你以为江州赈灾使是什么好差事吗!你以为为何满朝文武没一个人愿意去!只是因为江州凶险吗?错!大错特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出头鸟、一个失败了去承受全天下怒火的人!”
“《哀江州文》一出,群情激愤,天下百姓化作一体,请朝廷给一个说法,如若成功,这没有错!可是倘若失败了呢?”
他的目光直直望向苏若清,一字一句道:“若是失败,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的过错,只会把矛头指向那个导致失败的人!而你,苏若清!大渊的太子!将是被口诛笔伐的那一个!到那时,民心所向,谁也保不了你,你明白吗!”
苏若清张了张口没有说话,他所说的他怎么会不明白呢,但他仍是做了这个决定,并且没有丝毫动摇。
若因忧虑自身而置江州百姓于不顾,那他还有何颜面去面对天下人!
两人就这样剑拔弩张的对视了良久,最后是苏若清率先撇开视线。他的目光落在堆积如山的奏折上,轻声道:“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皇帝闻言没有说话,默默看了他良久,最后闭上了眼睛。再睁眼时,他的眸中早已掩去了所有情绪,只剩一片冰冷,俨然变成了朝堂上那个威严的帝王。
“若此次赈灾不成,朕会废去你的太子之位。”
苏若清闻言笑了笑,“若真到了那日,不必父皇下旨,儿臣会自请出东宫。”
皇帝定定看了他许久,直到确认他话语不似作假后才收回了视线。
他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既欣慰又痛恨。他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曾经自己的影子,可是他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一位深谙制衡之术的帝王。为此,他听了刘畅所言,迟迟不发粮草,导致宋璟夫妇殉国。而他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只是伤心了一瞬,随即便借机铲除刘家,偌大的一个家族,顷刻间灰飞烟灭。
想到这里,他内心深处突然涌上一股无力感和浓重的悲哀之情。
也许,身为帝王,有些东西注定是要被舍弃的。他在心中这样告诉自己。
他将心中的情绪压下,再睁眼时已恢复了往日平静。
他走到书案后坐下,在目光触及满桌奏折时突然想起今日太后的话,思索片刻后才开了口:
“此次,宋辞会随行。”
苏若清眸中划过一丝诧异,但被他很好的掩下。
“江州正值乱势……”
“这是太后的意思。”苏景易明白他想说什么,但事已至此他不想再听,于是忍不住出声打断。
苏若清哑然。
百善孝为先,既是祖母的意思,那他也只能应下了。
苏景易见他应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道:“江州一行不易,路上你要多照看着她些,毕竟是朝儿的妹妹,可不能折在那里。”
苏若清听到这句话,突然想起初见时她一枪贯穿敌人的胸膛,以及她碧影楼外一招一式之间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模样。
他明白,父皇是想要他保护她,曾经他也有这种心思,可是后来相处后才发觉,凭她的所作所为,哪里是需要人保护的模样,不过是需要一个人替她善后,看着她别捅破了天罢了。
想到这里,他眸中闪过一丝笑意,开口道:“宋辞她出身宋家,父皇不必担心。”
“那又如何?”
苏景易眼中闪过一丝嘲讽,不以为意道:“到底是个女儿身。”
女子而已,就算再强又如何?依旧摆脱不了相夫教子、困于后宅的命运。
即使他不再掌管她的婚事,难道她还能一辈子不嫁人吗?
嫁了人,总归是要以夫为天。
古来多少奇女子,可浩瀚史书之中可有人曾留下一笔?
纵使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也不过是以‘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记录下来罢了,何曾有过自己的姓名?
苏若清看清他眼底的嘲讽和不以为意,但他没有多说什么。
他心中有认定的事实,所以他就算说再多也是枉然。但他相信,她终有一日能让他刮目相看、让他收回今日的话。
“若无其他事,儿臣便告退了。”
苏景易轻点了下头,摆手道:“去吧。”
苏若清应了一声,行了一礼后转身便走了。
看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苏景易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再也抓不到他的感觉,于是忍不住站起身子唤道:
“清儿!”
苏若清停下脚步,转过身看他。
苏景易眸中闪过一丝纠结,两种声音不断在他耳边响起,一面是来自君王的冰冷无情,一面是来自父亲对子女的担忧与爱惜。
两种极致对立的情绪在他脑子里不断拉扯,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活着回来。”
他听见自己这样说道。
苏若清闻言怔了片刻,应了声“好。”
随后,他抬起头露出一个笑来,对着帝王的方向再次施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
窗外,月色明亮,月光从窗口照进屋内。
苏景易垂眸间盯着这柔光看了良久,最后放下手中的笔走到门外。
虽然如今已经入夏,但夜晚的风依旧有些凉意,他在那里站了许久,仰着头看着月亮一点点移动。
月光打在他的身上,给他的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光,也照清了他眼底的纠结。
“太子啊太子,朕到底该如何对你呢?”
他突然对着月亮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听到自己在不自觉间说出的话后,他怔愣了片刻,随后嗤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嘲讽。
怎么?
事到如今又想扮演慈父了不成?苏景易,当年的事你难道都忘记了?
别想了,父慈子孝这种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若他知晓当年的真相后,还会敬你爱你吗?不会的!
天家无父子,只有君臣!但凡涉及到皇位,所有人都一样野心勃勃,无一例外!只是装的深浅罢了。
想到这里,他闭上了有些酸涩的眼睛,任由月光打在他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