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事务愈演愈烈,天武帝已经感受到东宫与宗亲议会之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而六皇子的军事动作则进一步让边疆局势变得复杂。他召集内阁、兵部、监察司和宗亲议会的核心成员,共同商议下一步的边疆策略。
在会议上,天武帝一反常态,没有让任何一方主导发言,而是亲自开口:“北漠连番进犯,边疆事务复杂异常。朕想听听诸卿的意见,如何既能平定边疆,又不损朝廷安定。”
兵部尚书许从儒建议:“陛下,边疆驻军虽已有整合,但部分物资调拨不畅,战力仍受限制。臣以为,应进一步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理,调派京中精锐以稳定局势。”
苏子恒补充:“陛下,边疆危机的背后不仅是外敌的威胁,还有内部的问题。下官查明,部分宗亲议会成员利用职权中饱私囊,甚至妨碍军需调配。这些人若不查清,朝廷的威信将进一步受损。”
宗亲议会的代表梁王宗长旭则不满地说道:“监察司的清查未必完全公正。宗亲议会一直致力于边疆后勤,若无我们的协助,边疆早已陷入更大的混乱。陛下,臣以为,监察司的行动应当收敛,以免影响地方士绅的信心。”
宗邺轩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父皇,区域协防计划已显成效。若能给予地方驻军更多自主权,并简化中央的审批流程,边疆的防御力量将会更加强大。”
面对四方的提议,天武帝缓缓说道:“许卿和苏卿的建议,朕可以理解。边疆事务的确需要更严密的管控。但梁王的话也不无道理,若宗亲议会的士绅和地方力量被过度压制,朝廷也会失去基层支持。”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至于邺轩,你的区域协防计划虽然奏效,但太过削弱中央权威。朕不得不提醒你,地方驻军始终是朝廷的军队,不是任何个人的私兵。”
最终,天武帝决定:
设立“边疆统筹使”:由兵部、监察司和宗亲议会三方共同负责,六皇子宗邺轩担任副使,协助总管边疆事务。
加派京中驻军:天武帝命令京中调派一支精锐部队直接进入边疆,以增强中央对边疆的掌控。
对宗亲议会展开限定清查:允许监察司继续追查涉及军需问题的个别成员,但要求清查行动必须向兵部报备。
天武帝的决策刚一公布,宗亲议会内部便掀起了新一轮争论。梁王宗长旭认为,天武帝的裁决已经表明了对宗亲议会的不信任,而宗邺昭却认为,这是朝廷给宗亲议会保留的最后机会。
在一次议会上,梁王冷笑道:“雍王殿下,陛下允许监察司继续清查,这意味着宗亲议会的核心成员都成了监察司的目标。你还觉得我们有机会?”
宗邺昭语气冷淡:“梁王,你对中央的判断未免太过悲观。陛下并未完全否定我们,反而让我们继续参与边疆事务。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东宫的软肋。”
宗亲议会因两派的争论再度分裂,而梁王开始私下联络部分地方士绅,试图建立独立的支持网络。
天武帝对六皇子和宗亲议会的宽容态度让东宫的部分支持者感到不安,但太子宗邺文表现得异常冷静。他对苏子恒说道:“父皇虽然没有直接支持我们,但他的决策已经表明,他对宗亲议会和六弟都有所保留。”
苏子恒点头答道:“殿下所言极是。下官以为,当前局势对我们虽不利,但也未必完全是坏事。宗亲议会的内部分裂已成事实,而六殿下在边疆的扩权,也引发了部分将领的不满。只要我们继续推动分化,他们迟早会自乱阵脚。”
宗邺文微微一笑:“很好。接下来,让东厂加强对边疆驻军的情报监控,同时,监察司要在清查行动中突出宗亲议会的问题。我们不必急于求成,但一定要让父皇看到他们的真正面目。”
六皇子宗邺轩对天武帝的态度表现得十分恭敬,但在边疆,他的行动却越发高调。他与几名边疆将领达成协议,绕过兵部审批,直接调配了一批新型武器用于驻军整备。
宗邺轩的幕僚提醒道:“殿下,此举虽然提升了战力,但也容易引起监察司和东宫的注意。是否稍作收敛?”
宗邺轩冷笑道:“朝堂之争永无止境,但边疆的胜利才是父皇最关心的。只要我能彻底平定北漠,即便东宫再多挑剔,也动摇不了我的地位。”
在一次私下密谈中,宗邺昭对心腹说道:“天武帝的裁决不过是权宜之计,他不想过早与太子撕破脸。但只要我们能在边疆事务中取得更大的话语权,朝廷的天平就会向我们倾斜。”
与此同时,太子宗邺文对苏子恒说道:“六弟与雍王看似合作,但他们的目标各异。这种同盟必然不会长久。接下来,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利用他们的矛盾,逐步削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