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乾宫,御书房。
王猛、房玄龄、张居正、狄仁杰、诸葛亮等人齐聚一堂,为的是商议接下来的前方防线布防。
从大乾拿到江陵道和风陵道开始,
西玄道再也不是大乾的前线。
西玄道的位置比较适合做一个中转。
现在的大乾最前线,从西往东北形成了一整条战线。
以栖云道、江陵道、风陵道、剑北道、黔东道、黔中道和洛王城的防线。
而且这些前线的对手均是拓苍皇朝。
毫无疑问,大乾的主要将领和军团都应该在前线驻扎,随时准备与拓苍皇朝交手。
甚至于需要防备的可能是拓苍皇朝、连云王朝和月丘王朝的联军。
阎辅向拓苍帝提出的等到北方战事平定之后依然与月丘、连云王朝的建议,
李承泽这边已经知道了。
对于阎辅的这个建议,房玄龄他们表示有影响,但这个影响不算特别大。
首先,大乾的防线就是从西到东北这么一条防线,能够选择进攻的地盘是固定的。
这一点就算是拓苍皇朝后面有十个王朝也没有用,同时能进攻的地盘就那么多。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
人数多总归是有人数多的优势,他们能够利用人数多的优势,全天候的进攻。
且人数多的时候,带给人的压力就不一样,尤其是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卫青、韦睿,李靖,徐达等人肯定不会害怕,但是下面的将士很难保证没有影响。
当然,也并不是说这就对于大乾完全没有好处。
首先,他们只是联盟,而不是一个同一个国家,也不是非常完整的团体。
而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两大王朝和拓苍皇朝都是处于战争状态的。
这对于大乾就是有机可乘的。
连云王朝和月丘王朝的根据地在北方。
如果他们之前真的决定联盟,共同讨伐大乾的话。
两大王朝的大军来到南方,很有可能他们的后勤是要由拓苍皇朝来负责的...
不然就按照他们的后勤,想要来到南方前线,代价太大了。
两大王朝还有拓苍皇朝的后勤补给,李承泽都派人暗中了解过了。
他们的后勤补给根本就比不上大乾。
他们的后勤补给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常年因为补给跟不上而不得不退兵。
这是这些王朝的通病,原本的大乾其实也是这样的。
只能用人力和牛马来运输的粮食,到了前线就所剩无几。
李承泽之前花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修建的运河和官道。
又让浦元制造了木牛,牛马就是为了这一刻,大乾的后勤远胜拓苍皇朝。
别的李承泽不太敢保证,但如果是破坏后勤方面,木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甚至是后勤方面也可以做文章,以后勤入手,破坏三大王朝之间的联盟。
和月丘、连云两大王朝联合,势必会让拓苍皇朝的后勤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唯一的问题就是拓苍皇朝太大了,占地面积太广,占据着南域最好的山川河流。
想要拖垮拓苍皇朝的后勤,可能可能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事情。
有些时候,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手段才能够达成这个目的。
之所以和诸葛亮他们谈论起这个,是因为现在是征讨拓苍皇朝的绝佳时机。
拓苍皇朝现在的兵力主要都在北方,为了尽快扫平北方,他们抽调了部分南方的兵力。
也就是说,现在拓苍的南方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最薄弱的时刻。
在这种前提下,诸葛亮,王猛等人都建议李承泽要,趁这个时候对拓苍皇朝出兵。
这次接连攻打风陵道和江陵道,
打了,但是没完全打,
对手基本上都是投降的。
而且原本的千灵王朝和风陵王朝治理的都还算不错,不用太过操心。
这两道的百姓甚至都没有太影响生活,只是从别的王朝子民变成了大乾子民。
而且还有不少斩获。
也就是说,虽然刚刚结束战事,但是对于大乾而言,并没有什么需要休养生息的。
即便是不算上刚刚拿下的江陵道和风陵道,依然还有剑北道、黔中道和黔中道可以出兵进攻。
甚至于其实都不用有什么战果,这边可以只要佯攻,牵扯拓苍皇朝的精力就可以了。
迫使他们不得不将抽调到北方的兵力调回,甚至是要从北方抽调援兵。
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延缓拓苍皇朝和另外两大王朝联手扫平北方的时间。
不光是诸葛亮,王猛他们有这个想法,在前线的李靖、徐达等人也有同样的想法。
李承泽也认为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
拓苍皇朝跟大乾之前遇到的对手是不太一样的。
不同点就在于拓苍皇朝国祚已经延续很多年了,百姓基本上都只会认为他们是拓苍皇朝的子民。
在这种情况下,让拓苍皇朝的百姓对拓苍帝,拓苍皇朝产生失望的情绪是必须的。
不然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即便大乾已经得到了拓苍皇朝的疆域,但是没有办法将子民变为自己的子民。
甚至很有可能导致内部出现叛乱,就像是当时的曹操一样,后方出现连续的叛乱。
这种情况也跟多米诺骨牌是一个道理的,一旦有人响应,很有可能掀起一场起义的浪潮。
所以,一些必要的手段是必须的。
当然,他们这个手段是针对拓苍皇朝的军队,针对拓苍帝。
当然,虽然决定要在拓苍皇朝正在处理北方局势的时候对他们动手,但不是立刻。
目前,大乾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将最前方的防线布防好。
为此需要进行一些将领的调动。
正好,趁着这个时候也刚好将各大军团总将的位置确定下来。
将各大军团确定下来之后才是真正向拓苍皇朝发起进攻号角之时。
而且李承泽想等到英魂塔解封,也就是七月一日的时候,这样战力也能得到一些提升。
首先是对北衙禁军的改制,不少人都是接着北衙禁军统领的名字。
诸葛亮他们建议,既然都在边疆了,
还是不要冠以禁军的名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