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段野史却未必可信,因为从史料上来说的话,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这个小家伙还是疼爱有加的。
上面的那一段野史更倾向于是继续向慈禧太后的身上抹黑……
当儿子继承大统过后,醇亲王奕譞却是高兴不起来。
因为说句不好听的话,日后等到光绪皇帝亲政以后,那自然是要任这一份亲情的,到时候他可是“太上皇”啊!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是实际上他的处境现在却是十分危险的啊,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那个嫂子(慈禧太后)不是一个善茬子啊。
虽然说自己是没有野心,但是他管不住身边人啊!
身边的那些个王公大臣们为了“进步”那么一定会往自己身上押注,若是真到了那一天,那自己就是被抬上去的,是身不由己的啊!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慈禧一定会拿自己开刀,所以思考再三过后,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一定要从这一场权力的旋涡之中逃出去的……
所以,醇亲王奕譞直接向两宫太后提出了辞职。
两宫太后又何尝不知道他现在提出来辞职的意思呢,于是便给了一个台阶下。
后来事实证明,醇亲王奕譞的急流勇退是十分明智的一个举动……
时间来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光绪皇帝正式继承大统。
同年二月的先帝同治的嘉顺皇后病逝……
一切全部回到正轨之后,那么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光绪皇帝载湉拜师读书。
那么既然要读书的话,那老师的挑选是十分重要的。
若是师傅挑的好的话,那对于光绪皇帝的成长之路好处是无限的多,可若是调的不好的话,那大清日后的路,就只有天知道了……
经过了一番细心的挑选之后,指定了读书的地点,和光绪皇帝的师父。
读书的地方即以毓庆宫为上书房,而师傅则是选派了学识丰富的翁同龢与夏同善。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翁心存历任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三朝尚书、大学士等职,所以说他们一家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翁同龢在咸丰六年(1856) 会试,以一甲一名及第进士,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四年 (1865) 翁同龢在弘德殿行走,任同治帝师傅。
同治七年 (1868)升国子监祭酒。
等到光绪帝继位后,两宫太后便发布懿旨。“命翁同龢入毓庆宫为年幼的光绪帝当师父,有了这一层关系,所以很快便升为户部右侍郎。”
另一位师傅,夏同善,字舜乐,号子松。
咸丰六年的进士。
这两位师傅可是精挑细选的,而负责读书方面的总管则是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
光绪皇帝的读书日子也是十分辛苦,毕竟清王朝的学习制度十分严苛。
时间来到了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1876年5月14日)。
这一天是早已经决定让光绪小皇帝正式上学读书的日子!
我们早就说过,清朝上书房的作息时间是十分严格的……
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光绪皇帝便已经开始起床准备读书了。
他先是来到了钟粹宫和储秀宫给两宫太后请安,随后便来到了上书房。
由于是第一天,所以今天这些个王公大臣们都特别的重视,所以一大早帝师翁同龢与夏同善早早来到上书房等候。
此时的上书房内还不止他们两个人,还有着彦讷谟祜,奕匡及他的谙达广寿。
等到了要行拜师礼的时候,恭亲王奕?也来到了这里。
早上六点的时候,光绪皇帝载湉先是来到了孔子堂向孔子行拜师礼,毕竟天下的读书人都尊敬孔子嘛。
就算你是皇帝也不例外。
给孔子行完礼过后,就来到了上书房之内。
光绪帝来到上书房之后,在此等候的师父和大臣们先向他行三拜九叩的礼仪。
行过大礼过后,光绪帝自然是要给他的老师行拜师礼仪。
一般来说拜师礼是要磕头的,但是到达皇上这个身份的话,那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光绪皇帝只需要向他的老师行一个简单的作揖礼。
之后光绪皇帝在恭亲王的指点之下行过礼仪之后,老师们随后便都下跪作回礼。
这些繁琐的礼仪结束过后,恭亲王等便离开了,只留下老师授课。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先是拿起来了毛笔蘸了墨水。
随后在宣纸上写了八个大字“天下太平” “光明正大” 。
写完之后,他便握着光绪帝稚嫩的小手说道“皇上,先拿起来笔写一遍”
听到老师的话之后,光绪皇帝载湉便在宣纸之上描了一遍。
描写便是光绪皇帝上的第一课!
接下来读书的日子里,光绪皇帝十分的刻苦,他知道自己是要学一些真本事的,不然那自己的路还真的不好走……
所以从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1876年5月14日) 也就是光绪皇帝开始上学的日子。
一直到光绪十三年二月初三日 (1887年3月4日) 。
这一年光绪帝开始亲政。
在这读书的十一年之中,可以说光绪皇帝是十分地刻苦认真,且在这么多年的日子里他早已经和他的师傅翁同龢培养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等到光绪皇帝亲政之后,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的时候,他经常会来到毓庆宫以听课学习的名义和他的师傅翁同龢讨论这些事情。
不过这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因为毕竟他不知道光绪皇帝和他的师父说了些什么!
要是讨论的是一些不利于或者要反对自己的计划,那自己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所以为了防范于未然,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1896年2月25日)突然下了一道懿旨。
“懿旨上面说什么皇上年龄大了,已经不用读书了……”
随着这一道旨意的落地,作为上书房的毓庆宫便被裁撤了。
上书房的裁撤表示着光绪皇帝彻底结束了读书的生活,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就是大清真正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