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范仲淹(宋)
在打这首小诗的题目时,对于“yuzhe”这个拼音,首先出现的是“愚者”,后翻一页,才见到“渔者”,说不定“愚者”才是“渔者”背后的真意呢!
江上往来人:此江为何江?此江乃众生之江,川流不息,滔滔不绝。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在这红尘之世,有追不尽的爱恨情仇,有求不完的功名利禄,有躲不开的生老病死,由是构成了水流湍急、波浪滚滚的红尘之河,众生之江,欲望之海,沉沦之洋。众生者,一切皆不由自主地生生灭灭,爱别离、怨憎会、五欲盛、求不得,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万般皆无主,半点不由人。此江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来者不知何来,往者不知何往,却一直在来来往往,没有尽头......
但爱鲈鱼美:天下众生,哪个不爱黄金屋?哪个不爱颜如玉?哪个不爱美味佳肴?哪个不爱富贵功名?爱之深,恋之切,贪得无厌,永不知足......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有超越的视角才能看清芸芸众生在这生死苦海中无尽轮回的真相——每个生命,就像一叶独木小舟,一直在动荡不安、风浪滔天的的欲望之海、生死之海里颠簸出没,兜兜转转,一直停不下、出不去,永远不得安宁,不得自由。
能够看清这一切而生起坚定的出离心、菩提心,心向大道,心向自由与光明,学习和实践究竟超越之道,生命也就打开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世界是心灵的乐土,寂静、安宁、自由、自在、光明、智慧、吉祥、圆满......这些皆是新的乐土世界里自然平常的风景......
看不清这一切,一直沉浮于其中,总是贪恋和苦苦追求那如水泡般忽生忽灭的欲望之乐,这样的人,看似是“江上渔者”,其实是“江上愚者”,看似在渔猎,其实早已成为欲望之网里的鱼虾,轮回牢笼里的困兽......
除非能与超越的视角完全融为一体,以无上的智慧和慈悲发起菩提心,重新穿上蓑衣,架起小舟,重新回到这大江之上,与众生同苦同乐,然后随机随缘地讲讲另一个世界的风景,另一种生活的方式,以自己心里的灯悄悄地点亮有缘人心里的灯——此灯或可名曰“渔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江上渔者”——已经点亮了心中的渔灯,其在江上往来、在风波里出没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有缘人点亮心中的“渔灯”,从而使“愚者”慢慢地变成“渔者”......
这件事其实并不容易。为什么?因为“渔者”知道,不管如何救,众生也是救不完的。而且“渔者”还知道,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众生,众生,仅仅是众生的一个梦而已。不仅众生是梦,这江,这鲈鱼,这小舟,这风波,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梦,都是梦中的场景而已。
就连这“渔灯”和“救”,也并没有真正的实质,同样如梦如幻。
虽然如是,这“渔灯”却不能不点,“众生”,亦不能不“救”,“渔灯”不点,不可名为“渔者”,“众生”不“救”,亦不可名为“渔者”。
成为“渔者”,是“渔者”的选择,是心有梦想的“愚者”的一个梦——这是比众生之梦更大的一个梦,为了实现这个梦,为了坚守这个梦,“愚者”在实现和坚守的过程中渐渐地成了“渔者”。
“渔者”,代表了对一种向往的坚守,这种坚守,很像是“执着”——那正是成为“渔者”所必须彻底打碎的东西。
于是,在很多江中往来的“智者”眼中,这样的“渔者”才是愚不可及的人。
对于这些看法,“渔者”只是憨憨地笑一笑:愚就愚吧,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首诗的作者其实也有点愚,不然他怎么会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但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愚者”前赴后继,苍生百姓才得到了福佑与庇护,从而过上衣食无忧和平幸福的生活。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但爱鲈鱼之美味,却不知渔者之艰辛——他们总是独自驾着一叶小舟,在风浪里出没,只为岸上的你能享受到岁月静好,和静好的岁月里默默涌动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