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好就步步高升,运气不好的,就蹲在翰林院当个一般的学士到老也是有的。
杨海涛这是想让阮浩然投入他门下了。
识相的,对一般像阮浩然这种毫无根基的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然儿,阮浩然不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毛头小子,他早已历尽千帆。
“学生多谢大人赏识,只是学生阅历尚浅,想琢磨琢磨一下,再回复大人。”阮浩然状似考虑一下,谨慎的回答。
杨海涛神情一滞,似是没有想到这毛头小子竟然还有顾虑,他堂堂一部尚书,亲自邀请阮浩然,居然还被拒绝了。
“哈哈哈!好小子,有志气。不急,想好了,就来找我!”
杨海涛自坐上尚书之位,还没有被低阶层的蝼蚁噎得如此难受。他几乎磨牙,但口中却是爽朗的笑道。
若非他假脸装得炉火纯青,都要破功了。
要不是阮浩然学识方面特别突出,这不识抬举的东西,他以前就要弄废他。
现在想法不一样了,越是惹他恨的人,还真就要拉上他了!
就他家里的那一老一少两个女人,阮浩然的将来会比他惨百倍!
杨海涛不相信阮浩然一个初出茅庐没有家族助力的农家小子,会有多大的能耐。
他越是骄傲,杨海涛就越是想把他打入泥潭。
两人你来我往,说了一番毫无营养的废话,最终杨尚书没有撕破脸。
阮浩然心安理得的吃了一顿杨尚书请的饭,菜式丰富,味道不错,改天,他也带阮菁过来试试。
殿试终于开始了,要考上一天。
因为阮浩然是第一名,进殿考试座位自然靠前。上首龙椅上的就是当今皇帝,阮浩然前世已经和他共事二十载。
现在的隆安帝登基八年,正是大力发展忠于自己的人手的时候。
隆安帝的根基其实还没稳固,那些老臣子们在朝堂总是左右他政策施行,但凡动一点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有诸多的“堂堂正正”的借口阻挠。
先帝性子温和,说白了就是软弱,很是包容他们,也养肥了他们的胆子。
就如杨尚书这种出身底层的人,进入了这个圈子,他先是被人拉拢,也学会是明里暗里借助各种力量发展自己的关系网。
虽然他自己没有底蕴,妻族似乎也只是三流无实权贵族。
但杨海涛善于伪装,连在同僚面前被嘲笑惧内都笑纳的人,是很难有什么事能打击到他的。
关系网不算广,却能物尽其用,加上自己的能力,爬上了六部之一的礼部尚书之位。
人无耻便无敌!
阮浩然也是在听阮菁说过这句话之后,才更深刻的了解了杨海涛这个人。
而隆安帝和先帝不一样,他少年时上过战场,也曾经是个杀伐果断的性子。
但老臣子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像一张网一样紧紧的罩在他的头顶,动作幅度大一点都困难重重。
经过几番较量,隆安帝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感觉,揪不动。不得已才变得隐隐,现在正是在慢慢的找机会脱离那些老狐狸的束缚。
上辈子阮浩然用了多年时间,当了天子近臣才摸清皇帝的心思,现在他就想帮皇帝把进程加快!
所以,当很多人在攀找关系的时候,阮浩然要坚持做到“独自一人”,不,他还要告诉简正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同窗。
听说,简正的表姐夫已经在帮简正找关系了,虽然杨二爷也未必能找到什么大人物,但总归会被皇帝的探子觉察到的。
所以,上一世阮浩然根本没听说过有简正这一号人。
当然,像阮浩然这种还没入职场的小蝼蚁,还不值得让上层的大人物们注意到,只不过杨海涛的本意也只是找一个好拿捏的女婿罢了。
如果杨尚书知道阮浩然对他无益反而有害的话,他捏死阮浩然易如反掌。
但他心里像魔怔了一样,偏偏就想把“初出茅庐”雄心万丈的阮浩然,用自己的曾经受过的憋屈,不甘,羞耻来折磨另外一个他看不惯的人,看着他磨掉骄傲,磨掉棱角,看着他颓废不堪在女人面前抬不起头!
对!他杨海涛就是那样恶趣味的人。
* * *
殿试考的是:诗赋,策论,经义和时务四方面的内容。
殿试中除了皇帝,还有内阁首辅次辅等大人物阅题,杨尚书虽然已经入阁,也是批阅试题的一员,但权力排在后面,想做点什么手脚还真没这个胆量和资格。
上辈子阮浩然的阅历和学识远没有现在的深厚,而且,那时夫子教的,太锋芒毕露不是一件好事。那时他的策论也是保守中庸,不敢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首辅刘嵘已是花甲之年,他大儿子官至吏部左侍郎。得意的长孙已经考取了举人功名,且学识过人。
不久,他就要至仕,为了后辈们的前途,刘嵘对皇帝的态度已经开始有所软化。
次辅高兴业刚刚四十,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在朝堂上,他和刘嵘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但在对付皇帝时,又紧密合作。
只要刘嵘显示弱势,高兴业势必会把他的势力吞并。
幸好还有宗室皇亲全力支持隆安帝,这几年他也发展了不少势力,但还是没能跟刘嵘和高兴业相比。
阮浩然就把自己作为一个初生之犊,不想依靠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一方。本着被人打压,也要让皇帝发现他的理想的想法,决定在策论方面崭露头角。
皇帝现在需要一些心性坚定的新生代力量,阮浩然要做隆安帝想要的刀!
果然,阮浩然的策论引起在场两大巨头——首辅和次辅的重视,两人相互对视一眼,便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
殿内所有事情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隆安帝自然看见了首辅和次辅两只老狐狸看似面无表情,实际上眼中精光闪过。
他便知道这届会试中有特别的。隆安帝是个文武双全的人,自然也能从文章中找出那令两人侧目的考生。
“皇上,这是臣等一致认可的前十名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