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上回,在崔庭旭与崔夫人闹过一场之后,崔尧一行人也没了参观西域歌舞的念头,鬼知道里面会蹦出什么牛鬼蛇神出来。
崔庭旭与众人辞行过后,就要去找他爹爹去,崔尧明知道崔老爷子现在陪着陛下,却不敢胡乱开口告知。
旁边有个胖子今日还在忧愁爸爸去哪了,他怎么敢乱说?万一惹的李大帝不痛快了,明日怕是不好过!
于是只能放任崔庭旭像个没头的苍蝇一般乱窜,崔尧表示爱莫能助,祝你好运吧!希望爹爹能找到爹爹!
几个人一路有说有笑地走着,最终寻到了一处幽静的凉亭。他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亭内,各自找了个舒适的位置缓缓坐下。
刚开始的时候,气氛还有些拘谨,但很快就被轻松愉悦的氛围所取代。大家东拉西扯,闲聊着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由于彼此之间还不算特别熟悉,所以讨论的话题都比较浅显,没有触及太过深层次的东西。
坐在一旁的李泰,目光不时落在对面的崔尧身上。他心里一直好奇这位新妹婿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学诗词的呢?
于是便开口问道:“崔尧,不知你是何时开始有了这等本事的?”崔尧微微一笑,略作思考后回答道:“我啊,稀里糊涂的,说不上来,想来是天授吧。”
要让他承认是厚积薄发是绝不可能,他的积累并不厚,勃发是万万不能的。
李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那崔尧至今已经出过哪些作品了呢?是否有刊印过自己的诗集呀?”崔尧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惭愧惭愧,小弟不才,虽然今日有些文思,但尚未有一首诗词面世。”说完,脸上露出一丝谦逊之色。
聊完这些关于文学创作的事情之后,李泰看似不经意地将话题一转,试探性地询问起崔尧对于公主的看法来。只见他嘴角微扬,轻声问道:“崔尧,你觉得新城公主如何呀?”
崔尧微微一怔,显然没想到会突然谈到这个话题。不过他稍作思索后,还是认真地回答道:“公主殿下自然是金枝玉叶、仪态万千。”
李泰笑着继续追问:“那么对于世家与皇族的联姻之事,你又有何见解呢?”
听到这话,崔尧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看来皇族中人嘴上说的是下嫁,可对于世家子弟的看法还是分外在意的。毕竟明眼人都知道李世民他们家是否出自于陇西李氏,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世人大多断定,这一家估计是血脉混杂的胡姓出身,起家以后冒认的可能性更大。谁让他家的人都长的那么返祖?毛发卷曲,瞳色不详的,打眼一看就不像中原人士。
再加之二代皇后长孙氏,乃是根正苗红的鲜卑贵族,所有李泰的相貌可想而知。若不说他是大唐皇子,胡子再茂盛些,扮个安禄山也不是不可以。
相较李泰,身份清晰的鲜卑贵族后代------长孙冲反而进化的更彻底一些,若不仔细观察,倒可称得上华夏正统,自有一番中土文人气质。
崔尧心想大概是因为长孙氏一直进行血脉改造,而皇室嫡子乃是胡上加胡的原因才导致的吧?
“妹婿,你对我小妹是怎么看待的?放心大胆的说,本王不是自夸,虽然小妹大你几岁,但是她自小有些娇憨,而你又早熟的过分,想来是般配的,你又什么想法可以和本王说说,若是想要代为传书,本王也可代劳!”
崔尧看着魏王殿下有些错愕,首先,他并不觉得说人娇憨是一种夸奖,另外你是堂堂的亲王,怎么底气这么虚弱?一点没有你老子的霸气呀。
人家是怎么说的?话一出口,直接一句谁赞成谁反对?反对的人老夫直接带走你!唬的春宫画家连个屁都没敢放,老老实实的准备彩礼,一点不敢耽搁。
怎么到你这里反而露怯了?你当不成太子是真不亏,喜怒哀乐都在脸上,一点城府都没有,怨不得史书上会说出杀子传弟的荒唐话。
崔尧想归这么想,可从骨子里的习惯告诉他,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看重你的人,哪怕是历史上注定失败的人。前世二十年的屌丝生涯,让他不敢忽视任何一个人,甚至觉的哪怕是一坨臭狗屎,可能也有某一点比自己强的地方。
“多谢殿下关心,我对这桩婚事没有什么意见,对于陛下与公主的垂青也十分感激。另外公主人长的很美,颇有些,呃~~~异域风情,挺好!”
李泰闻言反而有些犹豫,不确定的说道:“真心话?你这么大一个才子,不觉得委屈?”
崔尧压根也没什么偶像包袱,偷来的东西能用上就不错了,要是因此再把自己端起来,就有了大病了。
于是笃定的说道:“殿下,我从来没有觉的续写上这些诗词有什么了不起,开篇都是先人们早已拟定好的,我只是续写了几句话而已,并不算什么本事。我自己本身也还小,也并未有什么诗词问世,想来还是阅历不够。殿下莫要把我捧的太高,小子受之有愧呀!
而且我觉的殿下是不是有些太过于看重文事了?虽然小子倍感荣幸,但小子目前毫无建树,只是续写了几首残诗就被殿下如此看重,还是让小子有些惶恐。”
李泰满不在乎的说道:“崔尧,你还小,还不懂诗词文章的分量。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捧到何等高处都不为过。你可知,今晚过后,等到那些诗篇传遍长安,你将会受到多少追捧?又会有多少闺中小娘扎我妹妹的小人?
文章千古事,每一个留下不朽篇章的人都会在史书上记上一笔,虽然你都是续写的,但你才几岁?神童崛起而不遭天谴的,古往今来才几个人?你知道这有多大分量吗?”
崔尧嘴角抽搐,合着以前的神童都不得好死呗,真正留存下来的恐怕都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吧?我这靠文抄成名还未归西的还成了少数了。
长孙冲站在旁边,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的确就是这样没错,崔尧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你和家父之间那点小摩擦不过只是几句言语上的争执罢了,想来以家父的豁达胸怀,早就将此事抛诸脑后啦。改天等有时间了,我亲自邀请你来我家做客,也好让我郑重地给你们相互介绍一下。话说回来,咱们俩这关系可不一般呐,你娶了新城,而我又娶了长乐……从这个层面上讲,咱们可是实打实的连襟呢,说是正儿八经的亲戚一点都不为过。所以等到你登门的时候,可千万不能小气哦,要是不留下一首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的好诗来,我第一个不答应!”
看着长孙冲也在对自己示好,崔尧彻底麻木了,这是世界对文化人这么友好?不是说大唐以武立国吗?怎么以武勋起家的长孙氏也如此呢?
想来思维混乱的崔尧又犯了经典错误,忽视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前的华夏是怎样的文化荒漠。在宋朝以前,世家未消失殆尽之时,整个华夏平均下来,人均学历胎教肄业真不是一句玩笑。
偌大的国度之中,识字的人还占不到一成,能顺顺利利的读下来千字文就可以说是人上人了。最起码出去找个活计,有的是人抢着要。
要是再会些计算画图之类的杂学,恭喜你!你甚至都可以去兵部报到了!军队的后勤部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你说你还会吟诗作对?那哪能行?待在军队太屈才了,最低也得去县衙里混个师爷当当!没准混几年就从流外官混到体制内了!
要是这等人才放到勋贵之家,别管是嫡出庶出,高低也得找人弄个荫官当当,起步就得入了品级!
因为教育的稀缺性,唐以前,但凡是能名留青史的文人骚客,王侯将相,除了那些绝世猛人,九成九的都出自世家!这就是世家的底蕴!
而今,现在的大唐,也是门阀世家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