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已经有一甲子时光了,估计如今已经突破了,只是在巩固修为,他今后突破化神机会都不小呢!
他年轻时和你一样,都是天赋异禀的天才,但性格却比你更为洒脱、意气风发些。”
“乾阳师兄加入我们云天宗之后,其实力便开始逐渐展露无遗。
他在筑基期时,曾在顿悟状态下使出神通,一举斩杀了一只紫府后期的妖兽;
而当他晋升至紫府境界时,更是越阶斩杀了一名金丹修士。
甚至在结婴阶段,他也轻松突破,首次尝试就成功结成元婴,这等成就,就连我与李师弟这两位灵体修士都自愧不如,更别提其他修士了,完全被他远远甩在了后面,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啊!”
“这些年,他引领着我们云天宗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
尽管他突破到元婴后期还不足千年,但在如今的修仙界已声名远扬。
得益于他的引导和帮助,我成功突破元婴中期,否则至少还要虚度三五百年光阴,运气不佳甚至可能会卡在此处千八百年之久,如今我也有一些希望突破元婴后期了。
此外,宗门近来又增添了两名元婴修士,这都是他通过夺取结婴灵物悉心培养而成的。”
“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我们云天宗逐渐崛起并成为三大势力之首。
如今,我们的实力足以对抗其余两大势力的联手攻击,即使他们联合起来,也注定会失败。”
“目前,我们云天宗正全力以赴地支持乾阳师兄,期望他能够成功突破至化神神君境界。
如此一来,我们云天宗将成为修仙界的一大巨头,无论是势力划分还是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都将带来巨大的利益,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走出这个修仙星球了。”
罗正明静静地站在一旁,并没有打断刘銮生的话,而是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所说的每一个字。
当刘銮生讲到这里时,他突然停下了话语。
对于罗正明来说,这些事情不宜听太多,这些是他这实力的修士该讨论的,罗正明再多听下去也不会有太大的益处。
毕竟,他现在的修为还远远不够,至少要等到元婴期才有资格去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然而,罗正明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恭敬地向刘銮生请教道:“师傅,我如今已经领悟了灵源,甚至还领悟到了一部分真意,但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尽管罗正明对这些都已经有所领悟,但这都是他自己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得来的,还有顿悟来的,其中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他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些修行知识,因此对其本质和原理仍感到困惑不解。
刘銮生听到罗正明的问题后,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原本,他打算在罗正明突破紫府之后再详细讲解这些知识,但既然罗正明提前提出了疑问,那么让他提前了解一下也是好事,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提升感悟。
于是,刘銮生开始耐心地为罗正明解释起灵源和真意的含义和作用。
他缓缓开口道:“正明,你现在已经领悟到了灵源和真意,这实在是令人震惊的一幕。
既然你已经闻到了,那我便给你详细讲讲吧。
所谓灵源,其实是一种极为抽象的概念。
它可以简单理解为天地间的那些法则,漂浮于天地之间最为浅显的存在,也是最容易被感悟到的。
只要是开辟了紫府的修士,都有机会接触到。
然而,由于每位修士的差异,他们所感悟到的灵源深度和种类也各不相同。
但无论如何,一旦感悟到灵源,就相当于拥有了撬动一部分天地之力的能力。
例如,伪神通就是灵源的作用体现。
在炼气、筑基阶段,我们修炼的法术和灵术只是对灵气的简单运用,而当我们学会运用灵源之后,就能提升某些特性。
比如说,让火焰燃烧得更强,温度更高,附带爆炸等等。
也就是说,从紫府开始,修士们开始逐渐了解这个世界,并能够将其中的法则和规律领悟并加以运用。”
“所谓灵源感悟,其实就是对世界万物的一种理解和感悟,当你能够接触到灵源时,就能通过它来感受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对于紫府修士来说,修行就是一个不断感悟灵源的过程,如果能够跟得上灵源感悟的步伐,那么紫府修炼将会变得相对轻松许多。
然而,灵源感悟并非易事,许多修士都因为无法突破灵源感悟的瓶颈,而被困在了中期或后期的境界。”
“而到了金丹修士阶段,他们所感悟的则是真意。
简单地说,就是在紫府时期的灵源感悟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更深入地感悟这个世界,让自己的意志触碰到这个世界的真谛。
这便是真意一词的由来。”
罗正明听到这里,认真的点了点头,比倒是自己知道了。
刘銮生又接着说:“以你为例,你所领悟的太阳真意和太阳剑意,正是在你对灵源的感悟之上,逐步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并运用自己的意志去触摸天地间的法则,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真意。
这种真意不仅代表着你对世界的认知深度,更是你实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不断的感悟与探索,才能真正掌握真意的力量,实现修为的突破。”
“而真意的表现在于的就是神通,这也是神通可以帮助修士领悟真意的原因,神通就是真意的体现。”
“金丹修士进行天人交感就是去用自己的意志去深入感悟灵源,来提升自己的真意。
而众多修士感悟的真意等都是不同的,就比如火之法则中也是包含万千真意,像烈火真意,阴火真意,爆火真意等。
不过最让人领悟的就是烈火真意了,这时众多灵源感悟不足,实力较弱的修士感悟出来的真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真意,不管常见可不代表弱,这样看在那个修士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