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就端着一盏茶,面带笑容的看着女儿跟大儿媳嘀咕,她也没有好奇的意思。
这些年她跟着侯爷,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要是子女愿意让她知道的事情,不用她问,都会告诉她。
要是子女不愿意说的,她开口,就是讨嫌了。
况且女儿能跟嫂子处的好,还能有悄悄话说,金氏只有高兴的意思。
俞氏拉着儿子的手,见大嫂和小姑子两人自顾自的说着什么,也没有要理她的意思。
俞氏心里委屈的不行,俞氏打量了上面的婆母一眼,见婆母也没有注意她的意思。
她就只能稍微用一点力,捏了旁边儿子彦哥儿的手一下,周益彦也只小声的哼了一声。
周益彦虽然哼声很小,但是在场的其余三人还是都听见了。
金氏啪的一下就把手里的茶盏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对着彦哥儿招招手,“彦哥儿过祖母这里来。”
周益彦先是看了一眼娘俞氏,见娘没有反对才向祖母走了过去。
周益彦还挺喜欢这个祖母的,小孩子对谁是真的对他好,他也是有感受的。
金氏等周益彦走到了她跟前,直接就把他抱到旁边的椅子上坐着,还递了一块糕点给周益彦吃着。
金氏安排好孙子,才瞪了俞氏一眼,“有什么事你就说,你捏彦哥儿干什么?那不是你的亲儿子啊?”
俞氏没有想到她的小动作被婆母看在了眼里,但是她也不慌,她只是轻轻的捏了一下而已,连个痕迹都不会有。
俞氏面露委屈的站起来,轻声细语的说道:“母亲这么说,儿媳就没法活了。儿媳只是听大嫂和小妹聊天走神了而已。
彦哥儿是儿媳跟夫君唯一的孩子,儿媳怎么可能不疼他!”
俞氏说完就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
只是她这招也许对周智全有用,但是对在场的三个女的来说,那真正是个笑话。
金氏本来也不是什么温和的性子,在场的也没有外人,她就更加不想给这个儿媳妇脸面了。
“要哭滚回你院子里哭,晦气。”
俞氏闻言,脸上的表情有一瞬间皲裂。俞氏也是能屈能伸的性子,从容的坐了回去,“看母亲说的,儿媳只是好奇小妹跟大嫂在说什么而已。”
俞氏觉得她就差明说在场的人孤立她了。
金氏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忍这个儿媳,“关你什么事?没事你就回你的院子绣绣花,别出来丢人。”
就算俞氏脸皮再厚,被当着小姑子和妯娌的面那么说,怎么也忍不住了。
俞氏站起来就想往外面跑,坐在金氏旁边的周益彦见母亲要走了,赶紧哭道:“娘,娘······”
俞氏本来已经往外面走了几步了,听见彦哥儿的喊声,就又回来抱起彦哥儿就走了。
母子俩都哭着从正院出去,一副在正院受了欺负的样子。
金氏看着这一切,表情都没有变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娶妻不贤,害三代吧!
大嫂程氏才回来不久,是第一次看见俞氏和婆母两个相处,她端庄的表情都差点维持不住了。
程氏忍不住凑近小妹问道:“五弟妹一直这么······”
周琼月刚看了一出好戏,听见大嫂问,赶紧点了点头。但凡慢一秒,都是对这些年她看的这些戏的不尊重。
程氏见此,只在心里感慨,‘这五弟妹可真不像是大家闺秀的样子,连表面功夫都维持不住。’
周琼月一见,就知道大嫂在想什么,“你别看五嫂这副作派,在外面她的名声一直很好,甚至比你我都好多了。”
这下程氏连眼睛都瞪大了,“五弟就这么由着她?”
这周琼月就不知道了,毕竟她一个妹妹,也不好插手哥哥房里的事情。所以周琼月也干脆的摇了摇头。
最后周琼月还怕大嫂误会了她的意思,补充道:“这个我没有问过五哥。”
“全哥儿都快住在翰林院了,那个蠢货还不知道反省,以后有她的苦头吃。”
金氏觉得要不是,她怕给全哥儿塞了妾,会让大儿媳妇多想,她早就想给全哥儿塞几个美妾了。
金氏就不信,有了妾室,俞氏那个蠢货还有精力计较这些有的没的的。
“就是彦哥儿挺可怜的。”程氏这几年日子过的美满,就难免心软了一些。
她不同情俞氏那个作的,她就是担心彦哥儿被五弟妹养废了 ,那可是五弟的嫡长子。
更何况五弟向来对她这个大嫂都挺尊敬的,又对嵘哥儿德哥儿好,每年没少让人送新鲜的玩意去泉州。
程氏也担心五弟将来后悔没有多管管儿子 。
说起这个金氏觉得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们侯府家大业大的,也不能真的跟俞氏胡闹,“我也抱来养过的,俞氏闹腾的厉害,那绝食就是真的绝食,三天都滴水不进。
我们这种人家,要是传出逼死儿媳这种名声,府里和族里的那些男子,以后怕是婚事要艰难了。
颇有点投鼠忌器。
不过你五弟说等彦哥儿六岁,就搬到前院住,到时候俞氏手就伸不到那么长了。”
现在金氏就盼着彦哥儿六岁了。
“到时候怕是也很难!”周琼月听完之后,感慨道。
“到时候如果俞氏还要闹,就不要怪我们侯府不讲情面的。虽然侯府这几代都没有休妻的,但是也不是不能有。”
金氏说到这些,眼神都严厉了不少。反正现在他们承恩侯府可没有什么好束手束脚的了。
程氏见婆母这么生气,笑着打圆场道:“儿媳是第一次有人能让娘这么生气。”
金氏对这个大儿媳向来十分的满意,所以在她们二人面前,金氏也没有端着,“唉,当母亲的都一样,孩子是母亲的逆鳞。你五弟过的不好,我这心气怎么都顺不了。”
“娘说的是,以后儿媳也要向娘学习,当一个好婆婆。”程氏这话虽然是有夸婆母的意思,但是她也是真的这么想的。
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别的府里,当婆婆的有无数种办法磋磨儿媳,但是婆母却一直想让儿子自己做主。
只是五弟自己还没有想清楚,所以这件事情才一直拖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