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这是郑和七下西洋乘坐的最大船只的后世名称,在大明它叫“大明宝船”,是中国古代船只的巅峰之作!
《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长约四十四丈,宽约一十八丈。
这个尺寸肯定是吹牛的,因为按照一丈三米来计算的话,宝船长约151米,宽约61.6米,这尺寸相当于现代的战列舰了。
哪怕是辽宁舰航空母舰,它最宽的地方也不过是75米而已。
一艘木头船就能造151米长、61.6米宽?
谁敢信?
更何况,这记载还是《明史》记载的,这就更不可信了。
《明史》的可信度大家懂的都懂,也就信一信历史主脉络,朱元璋传朱允炆,朱棣靖难之役这些。
和科技、兵器有关的记载,《明史》是不用看,它甚至还记载了红衣大炮一炮糜烂几十里的战争场面,你敢信?
就算是现代的高超音速导弹,它也没办法做到一炮糜烂几十里啊,更何况老古董一样的红衣大炮了。
估摸着在《明史》里面,红衣大炮就是蘑菇弹一类的大杀器了。
有一些营销号宣传什么郑和宝船肯定是这么庞大的,排水量能达到2万吨,因为郑和宝船用了蒸汽动力,蒸汽机明朝就有了,西方人不过是窃取了我们的蒸汽机……
周飞不想多说什么,愿意相信的就去信,被骗了也是活该。
七八十米的长度,一二十米的宽度,这是工业革命之前木头船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周飞之前就比较相信这个考据的结论,现在看现场,也的确如此。
可惜的是,如此登峰造极的造船技术,大明竟然没有用来搞殖民,在全球跑马圈地,反而搞起了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的愚蠢操作,自废武功的废掉了!
以家天下、君君臣臣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短板太严重了。
“……我打算三天后派他们出征,从金陵行驶到辽东半岛那边的过程中操练,没问题后直接从辽东半岛那边直扑倭国~”
朱棣在旁边兴奋的述说着自己的作战计划。
周飞对军事不了解,更不了解古代海战,但听了他的计划后,觉得没啥毛病。
金陵到辽东半岛,一路航行的距离差不多有上千海里,以盖伦帆船的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大概需要100个小时,也就是5天的时间。
如果算上路上沿途补给、休息的时间,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还是要的。
有十天半个月的操练时间,足够让大明的水师习惯操练这些来自欧洲的盖伦战船,并驾驶这些盖伦战船作战了。
“我很期待你们这一次的行动。”
周飞很是高兴的说道,然后问道:“对了,大炮你们造了吗?”
朱棣自信满满的笑道:“造了,我按照你给的那些资料,造出来了红衣大炮,每艘盖伦船上能配备40门红衣大炮,一次齐射足以让任何敌人灰飞烟灭。更先进的大炮还在研制当中,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明的工匠就能研究出来,到时候再进行更换也不迟。”
周飞听得更是高兴,再一次的竖起了大拇指:“厉害啊!”
他没记错的话,欧洲的盖伦船可没有朱棣这一次命令建造的盖伦船大,能够配备的大炮数量也较少,能装三十门的都算主力战舰了。
但在朱棣这,他批量建造能配备40门大炮的强化版盖伦船!
朱棣摆了摆手道:“如果不是蒸汽机还没搞出来,我都想命人建造铁甲舰了。”
周飞忍俊不禁道:“哈哈,你这是要殖民全世界吗?”
“日不落大明!我可是一直放在心上的!”
朱棣毫不客气的说道。
周飞笑道:“我愿称永乐帝你比你老爹洪武帝强!”
“咳咳~”
朱棣这下没敢接话了,谦虚的表示:“我爹还是比我强的,我万万不敢和我爹比肩。”
周飞打趣他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儿子比爹强是应该的,总不能一代比一代弱吧?那我们汉人还怎么发展壮大?”
朱棣愣了一下,随即若有所思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的确,一代不如一代,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虽然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开国之祖非常强,结果到了后面的守成之君,一代比一代差劲,最后身死国灭!
“能不能带我去试试大炮?”
周飞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了,转而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朱棣回过神来,大手一挥:“走!”随后就把周飞带到了试炮的校场,然后命人把红衣大炮推了出来演示。
朱棣命人制造的红衣大炮名副其实,表面刷了一层红油,让它看上去像是披了一身红衣。
纺锤形,从炮口到炮尾前窄后粗,在重心位置两侧有凸出来的圆柱形炮耳,这是用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红衣大炮没有膛线、要仰角射击才能打出更远的距离。
红衣大炮在历史上也有,不过前期叫做“红夷大炮”,是明朝中后期从西方传入中原的,因为明朝叫西方人叫西夷人,所以叫“红夷大炮”。
后来后金仿制了“红夷大炮”用来对付明朝,在入关之后,因为自身就是蛮夷入关,忌讳这个名字,于是将“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
“这位大人,这红衣大炮是经过多次改进的,一门大炮重两千斤,炮弹可以打到四里地之外……”
大炮推出来后,旁边的炮手小心翼翼的给周飞做着介绍。
周飞一边点头,一边看着“永乐制”红衣大炮,应该是用的铜铁复合金属铸炮法铸的炮,可以清楚的看到大炮外面是铁,里面的芯是铜。
长度大概在3米左右,口径超过了100毫米。
“两千斤的红衣大炮,射程达到四里地,这性能比清末的大炮要强多了!”
周飞看得眼睛放光,忍不住上手抚摸,同时在心底也是再一次的鄙视满清来,实在是没眼看,两百多年过去了,结果大炮还没有明朝的好,真是废物!
眼前的红衣大炮是通过了他输送过来的技术改良的,但在历史上,明末的大炮性能也的确比清末的好,清末还在用明朝造的古董大炮来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