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皇后对于“生产力”、“物资”这些的认识不多,但多年陪伴朱棣的经验也让她深切的知道,铁产量越多,大明国力越强!
洪武一朝,铁产量一年在一千五百万斤左右。
分散到每个月,每个区域,其实每个区域每个月的铁产量是很少的。
但现在,光是金陵一地的铁产量就达到了每个月五十万斤,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当中,这效率比以往直接翻了一倍。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大明的国力得到了恢复,而且还在快速的增强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她,也是认为此时的灭倭军事行动并不会给大明造成太大的影响。
……
紫禁城内的动静,外人无从得知。
此时,在金陵,靠近紫禁城的外国使馆之中,一间小房间之内,两个奇装异服的人正相对而坐,一边喝着茶,一边下着棋。
其中一人短发,类似现代人的板寸,身上却穿着僧服。
另外一人穿着华丽的丝绸衣物,类似明人,但头上却是“月代头”,就是中间剃光头,两边和后脑勺留头发的那种。
这种发型,一看就知道是倭国人。
对于此时的大明人来说,这种发型的就是倭寇!
不过,在金陵外国使馆内居住的,自然不是倭寇了,而是来自倭国的使臣。
穿着僧服的是僧人祖阿,剃着月代头的是商人肥富,两人在足利义满的幕府之内并没有担任职务,但确是此次出使大明的倭国使臣。
“大师,你说这次朝贡能否达成我们的目的?”
肥富冥思苦想了一会后,手上落下一子的同时,嘴上同时问起了此次出使的事情。
“虽有阻碍,但问题不大!”
祖阿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道。
啪!
手上的黑子很快落了下去。
肥富眉毛一扬:“大师所说的阻碍是?”
祖阿随口回答道:“不服将军统治的浪人们,他们频繁袭扰大明海边,大明朝野上下非常愤怒。料想此次朝贡,大明皇帝会提及此事。将军要勘合贸易,非得绞杀一批浪人不可!”
“大师高见!”
肥富叹了口气,随即眉头紧皱骂道:“这些浪人死不足惜!”
商人是最懂得趋利避害的,也是最会趋利避害的。
在支持足利义满压倒全国各地大名、真正一统倭国之后,肥富就力劝足利义满和大明展开贸易,最好是定额贸易或者渠道贸易,他掌握一部分份额或者一个渠道。
大明地大物博,只要能够和大明展开贸易,作为商人的他自然是能赚到很多钱的。
掌握了份额或者渠道之后,那更是大赚特赚。
所以在“勘合贸易”这件事情上,肥富非常上心。
前些年,建文帝在位,册封了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贸易还没来得及谈就爆发了靖难之役。
现在永乐帝朱棣在位,之前的一切自然要重新谈过了,所以这一次他代表足利义满出使大明。
肥富对于贸易的开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中国和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在贸易,从未断绝过。
不过,担心也是有的,那就是大明这边的“倭寇”!
这些“倭寇”的成分很复杂,有很多是大明自己的人,肥富也是知道的。但核心成分,还是在倭国境内失意的“浪人武士”。
这些浪人武士要么是在历次战争中失败后流落到大明这边的,要么是不满足利义满的统治而流亡过来的~
当然,还有一些浪人武士是奔着金钱来的,大明可比倭国富裕多了,能够劫掠到的金钱自然也是更多。
对于室町幕府来说,这些倭寇同样是需要打击的对象。
但对于大明来说,这些倭寇和他们室町幕府其实是穿一条裤子的。
所以,勘合贸易要想谈成,肥富自己也明白,倭寇问题必须要给大明一个交代。不敢说彻底剿灭倭寇,至少要杀上一批,给大明这边献上一些倭寇的人头才行,这样才能证明室町幕府其实是和大明站在一边的,是真心实意要朝贡的。
毫无疑问,肥富对于这些倭寇是深恶痛绝的,这些该死的家伙影响了他赚大钱啊!
“阁下可曾注意到大明的变化?”
对于肥富的骂声,祖阿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附和,而是问起了另外的话题。
肥富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大师可是说的红薯、土豆、还有高产粮种?”
祖阿点了点头道:“今日我来时我便听到了明人谈论这些高产粮种,说亩产有上千斤,也不知道真假~”
“我也有耳闻。”
肥富点了点头,随即苦笑道:“可是,当我想派人去购买时,大明鸿胪寺的人却告诉我说这些粮食外国人是不得购买的,违者驱逐出境!”
祖阿轻笑一声,说道:“区区粮种难道还不好买吗?我们可以~”
“噤声!”
他的话还没说完,肥富就抬手制止了他,然后脸色严肃的张了张嘴,无声的说道:“隔墙有耳。”
祖阿脸色一变,随即没再说这个话题了。
两人能成为倭国出使大明的使臣,自然是对大明文化非常了解的人,包括大明特色的密探机构:锦衣卫!
作为洪武一朝洪武皇帝监视百官和天下的密探机构“锦衣卫”,不光是在大明声威赫赫,哪怕是在倭国同样声威赫赫。
两人所处的这里虽然是外国使馆,但两人相信锦衣卫对这里依然有着严密的监控。
所以,一些机密的事情,两人不敢深入的谈论,哪怕他们用的是倭语交流。
锦衣卫监听外国使馆的人,会外国语言有什么奇怪的吗?
“我已派人伺机购买!”
肥富随后用手指蘸水在桌子上写字。
祖阿顿时神色一松,然后没再多说什么。
翌日一早,肥富和祖阿两人率领倭国使团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参加了大明永乐朝的朝会,在临近结束的时候进入皇宫拜见永乐帝。
永乐帝朱棣以及大臣们的反应,并没有超出两人的预料,果然在他们递交了国书之后重点谈及了倭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