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皇袍老者那充满杀气的话,饶是一代奇人刘伯温也不由胆寒,他看向皇袍老者连忙解释道:“陛下,大明在您的治理下四海升平,又怎么会出现让臣都惊叹的贪官污吏呢!”
其实刘伯温顺着时间线,向后世推演,早已知晓大明后世是如何,但他不敢说。
听见刘伯温的话,皇袍老者双眸锐利的看向他问道:“这么说,你推演出的贪官污吏不是我大明的了?难道是我大明之后的朝代?”
刘伯温刚想答话,可看见这位那锐利的眼神,一时间又不敢开口。
皇袍老者似乎也看出刘伯温的为难,笑了笑道:“伯温但说无妨,朕也知道,这世上没有万世的王朝,强如汉唐,也依然淹没在历史之中。”
皇袍老者虽然这么说,但刘伯温可不敢这么接,若自己直接告诉这位大明没到三百年就忘了,自己恐怕不用三天就先走了。
沉吟一番,刘伯温这才开口道:“日月落下百余年,清来三代出善保,白银堆积十一亿,古董字画不计数,莫要以为此为最,清去不过百十年,黑水宜林再创新,往后不可再推演,莫名和谐不可测。”
刘伯温说出自己推演的结果,皇袍老眉头紧锁,刘伯温的话他听懂了,这让一向痛恨贪官污吏,穷苦出身的朱元璋不由沉默。
见眼前这位迟迟不开口,朝堂内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良久过后,朱元璋叹息一声问道:“难道这些贪官污吏就不能清绝么?诸位都是我大明栋梁,谁可有办法?”
站于上方的斯文少年这时忽然心中一动,躬身对朱元璋行礼说道:“皇爷爷,孙儿听闻西方有大乘经文,可增长福报,消除罪孽,劝人向善,或可以此来让世间太平,从此再无贪官污吏。”
“哦?”老者轻咦一声,看向自己孙儿笑道:“你皇爷爷我也是出过家的,怎不知这西方的理论有这般神奇?”
见老者的询问,朱允炆连忙说道:“皇爷爷,那是因为如今我东土只是小乘经文,并未大乘经文,孙儿刚好认识一名高僧,有志想前往西方求取真经,还请皇爷爷同意。”
听见自己孙儿的话,朱元璋眼睛眯了眯,露出一丝危险的光芒,朱允炆却不自知,继续说道:“皇爷爷,那名高僧就在宫外等候,孙儿正准备今日将其引荐给皇爷爷。”
朱允炆话音刚落,只听朱元璋笑着说道:“允炆有心了,那就将那位高僧带来,让皇爷爷看看。”
朱允炆闻言,露出欣喜之色,连忙吩咐内侍去将玄藏带进来。
朝堂上那些熟悉朱元璋的大臣,此时都为这位高僧捏了一把汗,这位可是将皇太孙当作继承人培养的,忽然出来一个高僧,让皇太孙推崇备至,这是嫌命长了么?
人群中,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人,看了看朱允炆,露出一抹笑意,神色颇为不屑。
没多久,玄藏便被带了进来,朱元璋看向这个和自己孙儿差不多大的和尚问道:“你就是允炆说的高僧,不知你去西天求取真经为何?”
玄藏闻言说道:“启禀圣上,高僧不敢当,小僧只是听闻西方有大乘经文,而我东土只有小乘经文,这才想西行求取大乘经文,回来度化世人。”
“哦?大乘经文有何用,能让世间再无贪官污吏否?”
“这........”玄藏闻言,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不过片刻,玄藏便恭声说道:“大明在圣上的治理下,四海升平,天下百姓过得幸福,大乘经文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贫僧愿意前往西方,为我大明带回这朵锦花。”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没再说什么,目光扫向下方众人,见众臣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朱元璋目光又看向站在前方的一位留着胡须的中年男人问道:“老四,你说说,这大乘经文能否对我大明有用?”
被朱元璋叫作老四的中年男人正是朱棣,见父皇问向自己,朱棣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只知行兵打仗,不懂治国之道,不过既然允炆认可,想必这大乘经文对我大明是有帮助的。”
朱棣低着头眼中闪过一抹不屑之色,朱元璋听见朱棣的话,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就依允炆之意,让这名高僧前往西方求取真经,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贫僧法号玄藏。”
“嗯~既然你是替我大明前往西方,那日后你就叫明玄藏。”朱元璋用着不容反驳的语气说道。
玄藏不敢怠慢,连忙恭敬道:“多谢圣上赐号。”
“行了,下去吧!”
玄藏闻言,缓缓的退出了朝堂,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等拿到通关文牒便可出发了。
待玄藏离去,朱元璋再次开口:“这大乘经文固然好,但不知何时才能取回,而西行之路危险重重,那小和尚也不一定就能回来,诸位谁还有别的办法可保我大明以及后世无贪腐?”
朱元璋的意思众臣都明白,这位之所以答应玄藏前往西天取经,也是看着皇太孙的面子,不想让皇太孙在众臣面前失去威信,但这位显然对取经一事不抱希望。
朝堂内众臣都是跟着朱元璋一路走过来的,太了解这位了,听见他再次询问,众臣皆是沉默。
朱元璋似乎很明白这些朝臣的想法,目光扫视一圈,淡淡道:“李善长,你向来足智多谋,你来说说。”
被朱元璋点名,李善长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愚昧,这后世之事,微臣实乃鞭长莫及。”
朱元璋也没生气,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目光又看向蓝玉问道:“凉国公,你来说说。”
见圣上点到自己,蓝玉连忙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只是一介武夫,领兵打仗还行,这涉及后世之事,臣却是无能为力。”
朱元璋依然没有多说什么,目光又看向下一位,直到朱元璋问到第十个朝臣后,众人都明白,今日若是不拿出个方案,这朝会也无法散去。
就在朱元璋准备问第十三人时,刘伯温站了出来,没办法,刚刚好几位同僚不停的向他使眼色,意思是这祸是你惹出来的,你赶紧给陛下一个方案,不然今日大家都没法走了。
刘伯温也不想得罪这么多同僚,只能无奈站出来对朱元璋说道:“启禀陛下,臣这里有个法子,请陛下审夺。”
朱元璋闻言,终于露出笑容道:“爱卿但说无妨。”
刘伯温沉吟几秒道:“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组织,世代传承,以守护大明和清除贪官为己任,这个组织不受朝廷管辖,而是由民间有志之士组成...........”
刘伯温说完,立马有朝臣站出响应,朱元璋略微沉吟一番点头道:“这倒是个办法,不过既然是组织,就应该有名字。”
朱元璋话音刚落,朱棣连忙站出道:“父皇,如今乃是洪武年间,儿臣看这组织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也是为我大明和父皇服务,也算是父皇的门生,不如就叫‘洪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