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在书房之中忙碌了整整一下午,直至晚膳时分才将诸事忙完。
恰在此时,陶清婉与方明修一同归来。
陶宏远陪着钟云溪去更换一件厚些的衣服,厅中便只剩下陶久喜、陶清婉与方明修三人。陶
久喜见状,心中已然明白,此前陶清婉是错怪了方明修,他根本未曾背叛自家。
于是,陶久喜看着方明修满脸疲惫,忍不住开口问道:“探花郎,这是怎么了?瞧你近来似乎过得很不如意呀。”
方明修苦着脸应道:“嗯,确实不顺。”
这时,陶清婉接过话头说道:“他拒绝了宋姑娘的示好,之后在翰林院便一直遭受排挤。又因寻不到我们一家,便去寻了陛下,可陛下也只说此事与他无关。在翰林院被排挤之后,宋姑娘还曾再度找到他,结果他依旧拒绝了。如今,他一人要做着三个人的活儿,还时常被人欺负。”
陶久喜看着可怜兮兮的方明修,心中满是同情。
安慰道:“再忍忍吧,父亲过两日便要上朝了。”
陶久喜心想,待父亲上朝之后,翰林院的人即便不看陶宏远的面子,也得看沈之翌的面子,想来便不会再为难方明修了。
方明修却摆了摆手,说道:“无事,你们能平安回来便好。安平县主,你近来可还好?”
陶久喜笑着回应道:“如今可不能再叫我安平县主啦,得称我安平郡主了!过几日,我便去求陛下,让你随我一同忙活育婴堂的事儿,这样你也不用在翰林院被欺负了。”
“郡主?”
“是呀,今日陛下亲封的。”
“恭喜安平郡主。”方明修赶紧道贺。
陶清婉听闻此言,不禁兴奋地问道:“昨日起草的方案有用?”
陶久喜点头答道:“嗯,陛下已然认可,多亏了姐姐辛苦为我书写。”
陶清婉听闻,不禁欢呼道:“太好了!”
此时,陶久喜忽然想起了半年前一同入狱的赵慕儿一家,便开口问道:“去年与我们一同入狱的赵家,你可知道后来如何了?”
方明修应道:“赵家与御史中丞孙大人那两家,入狱之后,虽未查出与叛国案有牵连,但却查出他们暗中勾结、中饱私囊,诸多脏事被一一查出,如今已然被罢了官,家产也被没收,两家之人皆被流放了。”
陶久喜闻言,点了点头,她还以为,那两家也是被冤枉的。
方明修神色坦然,眼眸中透着一抹不容置疑的笃定,扬声说道:“我可以向你保证,在你家书房,我可从未放置过任何东西,自始至终,都与我毫无干系。”
话说到此处,他眼角的余光看似不经意地朝身旁的陶清婉扫了过去,那眼神里,藏着几分委屈,还有些许嗔怪之意。
陶清婉被这目光一触,顿觉脸上热意泛起,双颊瞬间染上了一抹羞怯的红晕。
回想起今日两人碰面之际,内心纠结许久的疑虑终究是压不住,她还是鼓起勇气,将心底的怀疑问出了口,此刻见他这副模样,更是觉得难为情。
陶久喜在一旁将两人这番微妙的互动瞧得真切,瞧着他们这带着点小别扭又满是在意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笑意怎么也藏不住,只觉得这二人之间的相处实在有趣。
“在我家书房放置那些伪造信件的幕后黑手,你也知晓是何人?”陶久喜问道。
“于一个月前,已经查出,眼下满朝皆知,是赵太尉派人所为。此事绝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早在你家着手装修府邸之时,他们便暗中布局,处心积虑设计了一切,所以才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出一个带有暗格的柜子安置在陶大人的书房当中,作为藏匿伪证、栽赃嫁祸的工具。如今,赵太尉一家已是深陷囹圄,正关押在狱中,只等朝廷发落了。”
说到此处,方明修像是想起了什么,神色忽然一黯,语调也变得哀怨起来,抬手抚了抚胸口,故作伤心地长叹一声,“哎,我本是一心向着你们,日日夜夜满心牵挂、苦苦思念,不曾想,竟一直被当成了内奸,当真是冤屈啊!”
陶清婉见他这般模样,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也顾不上什么矜持,忙不迭地伸手抓住方明修的袖口,轻轻摇晃着,连声音都带上了几分软糯的哀求意味:“咱们不是在下午就已经说好了嘛,你答应过不生气的呀,可不许再提这茬,这般计较,可不像你啦。”
方明修本就是佯装生气,不过是想逗逗她,见她这般撒娇卖俏,软语央求,心都化了,哪里还绷得住。
“好好好,我也就是随口一说,逗逗你罢了,往后啊,可莫要再无端怀疑我了。”
-------
在之后的日子里,陶久喜每日都投身于育婴堂的改革事宜之中,因着忙碌,日子便好似那离弦之箭,过得飞快。
而时不时从朝堂传来的捷报,支撑着陶久喜的每一天。
那两封沈之翌寄来的信,被陶久喜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只是偶尔她也会忍不住胡思乱想,担心沈之翌在回来的路上会不会带回一个路边救下的女子,每每想到此处,她的心中便会生出些许不安。
待陶宏远重新回归朝堂之后,朝中对方明修的排挤也渐渐有所减轻。
方明修终于得以喘息,凭借自身的才学做出了不少成绩,在朝堂之上也再无人敢随意排挤他了。
后来,方明修终于鼓起勇气,登门向陶宏远求娶陶清婉。
陶宏远欣然应允,不久之后,两人便喜结连理。
方明修的婚礼虽说算不上盛大奢华,但他也竭尽了自己所能,而陶清婉本就并非那种喜好攀比之人,能够与方明修携手,她已然心满意足。
陶久喜本欲将“仙品斋”送给陶清婉做嫁妆,却被陶清婉婉言拒绝,最终陶久喜买了别的两个铺子送给她。
因着钟云溪怀有身孕,这些事宜便皆是由陶久喜一手操办。
在陶清婉的婚宴之上,陶久喜遇见了许多熟人,此次在众人面前,她再也不是因着沈之翌才受到关注,甚至还有不少不认识的人前来与她搭话。
曾经那些欺负她的人,如今也都不见了踪影。
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只是偏偏沈之翌却不在身边。
期间,沈凝秋曾亲手做了几次吃食送给陶久喜,陶久喜也只是客客气气地收下,并未有过多的亲近之举。
有一次,陶久喜在外面偶然遇见白氏与沈木雅,两人一见到她,知晓她如今已是郡主,赶忙行礼之后便匆匆跑开,生怕再被陶久喜收拾。
时光宛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又逢秋日。
这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朝廷大军于妙香国之战大获全胜,已然凯旋,不日便将班师回朝。
那漫长的烽火硝烟,终是在岁月长河里落下帷幕,化作京城百姓口中的一段传奇,可于陶久喜而言,这一年的日日夜夜,皆是望眼欲穿的煎熬。
陶府依旧是往昔模样,朱门绮户间藏着独属于她的悠悠情思。
今夜,万籁俱寂之时,一位“不速之客”悄然翻上了陶府的屋檐,熟稔地避开护卫、家丁,径直朝着那心心念念的方向而去。
陶久喜的房门,在夜阑人静的后半夜,被轻轻推开,发出极细微的“吱呀”声响。
似是心有灵犀,原本浅眠的她瞬间惊醒,猛地坐起身来。
屋内一片昏暗,可她却毫无惧意,相反,心口涌动的皆是难以言喻的期待与欣喜。
这些日子,她每夜皆怀着这般期待入眠,盼着那个熟悉身影能在夜半推门而入。
“阿翌!”她脱口而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带着积攒了一年的思念与牵挂,打破了夜的静谧。
沈之翌身形一僵,立在门口,歉意说道:“是我不好,我声音大了些,竟把你吵醒啦?”
陶久喜听闻那熟悉的声线,她眼眶一热,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簌簌滚落,打湿了面庞。
屋内昏暗无光,沈之翌瞧不见她满脸泪痕,却敏锐察觉到她的异样。
不及多想,他赶忙卸去身上那身冰冷坚硬、沾满征尘的铠甲,他怕铠甲的硬朗边角磕碰到她分毫。待铠甲落地,他一个箭步上前,将陶久喜紧紧拥入怀中,似要把这一年的分离、思念与牵挂,皆揉进这一个拥抱里。
“怎么还哭了?可是想我想得紧了?”
沈之翌下巴轻抵着她的发顶,喃喃低语,手臂收得更紧,似要把她嵌入自己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