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员外阴沉着脸道:”小子,你太不知礼道!丢尽了秦家的脸!“
卢环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拍了拍文豹的臂膀:”小伙子有把子力气,如果这两年再在招式上精进一下,真得可以天下无敌。大哥就等着你了。“
卢环看看天色已晚,便向老员外和秦文豹提出了辞行。
他向秦员外深施一礼:“老员外、文豹兄弟,卢某此次前来苍梧寨,本是寻找薛霸兄弟。如今既已找到,又结识了文豹兄弟,实乃三生有幸。但卢某身为新梁山次帅,军务繁忙,不能久留于此。望老员外和文豹兄弟见谅。”
老员外闻言,心中涌起一股不舍之情:“卢公子此言差矣。你身为新梁山少帅,能屈身寒舍,老夫三生有幸,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包涵。”
秦文豹也紧紧拉着卢环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大哥,你,你明年,一定回,回来,带上文豹,文豹想和,和你一起闯,闯天下!”
卢环看着秦文豹那期盼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头:”好,大哥答应你,明年就回来接你。“
卢环一行离了秦侯山庄,经过陈州,径直回到汝阳。
卢俊义见卢环又带回来这许多人马和几位好汉,心中高兴。
当即授薛霸为中郎将,薛霸为中军副将。
卢俊义让卢环设宴招待薛霸兄弟一行,说自己感觉身体不适不再相陪。
卢环正要去准备,突然有人报说方腊使者求见。
卢俊义立即请使者进见。
只见一位一身戎装的大汉如一阵风似的步入帅府,此人双目赤红,嘴唇干裂,蓬头垢面,衣甲褴褛,浑身风尘,身上满是血迹。
大汉看到卢俊义扑通跪在地上:”参见卢元帅!“
卢环定睛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眼前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方腊麾下的大将,八大天王之一的厉天闰!
厉天闰是南国四大元帅之一,官拜镇国大将军,镇定杭州。此人武艺高强,一条铁枪纵横江湖,人称铁面寒枪。
今天这个厉天闰亲自来此,而且浑身的血迹,说明江南战事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
卢俊义不认识厉天闰,一时愣在那里。
卢环对父亲道:”父亲,这位便是南国镇国大将军、杭州镇守使厉天闰。“
卢俊义连忙起身搀扶起厉天闰:”将军请起。“
厉天闰又向卢环一拱手:”卢公子,圣公情势危急,特遣我杀透重围,到此求救,还望卢元帅能借我一支人马。“
卢俊义道:”请将军座下慢慢道来。“
众人坐定,厉天闰道:”我一路马不停蹄,跑了三天三夜到现在还没有喝一口水,先给我一口水喝。“
卢环连忙倒了一碗水递给厉天闰。
厉天闰接过水来咕咚咚两口喝完道:”这里有没有大缸?“
卢环指了指墙角:”这里有防火的水缸,不过里边的水是防火用的。“
厉天闰一摆手:”无妨。“
只见他几步到了那口大缸边上,一头扎进了缸里。
厉天闰一口气喝了个饱,立起身来,把浸湿的头发一甩,这才回到座位上。
卢环问道:”现在前线什么情况?“
厉天闰道:”不瞒二位,如今江南的形势十分危急,韩世忠的大军已经连克润州、苏州、杭州,常州也危在旦夕,如今宋军主力将圣公围困在睦州,我拼死杀出重围前来求救。“
卢环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们派去的火枪营呢?“
厉天闰道:”完了。“
卢环一下子跳了起来:”什么?完了!?他们全死了!?汤隆和竺敬呢?“
厉天闰道:”卢公子,且听我慢慢道来,火枪营刚去之时,连克连胜,先后收复了宣州、湖州,又大战独呼松关,消灭宋军上千,无奈这韩世忠诡计多端,在昱岭关用火攻火烧了火枪营,火枪营只有二百余人突出重围,汤隆、竺敬二位将军都身受重伤,现在正在睦州。“
卢环一拳击在桌子上:”好一个韩世忠,厉将军,你莫要急,我现在就带兵和你去睦州。“
厉天闰道:”现在十万火急,不能再耽搁了。“
卢环道:”我这里还有一些事要安排,我先派一支人马与你先行,我率大军随后就到。“
卢环立即传令卞祥、岳鹏带一万人马做为先锋与厉天闰先行,自己随后带十万人马出征。
厉天闰与卞祥和岳鹏刚走,突然府外一名士兵匆匆而来:“报!杨志将军求见,说是要投奔新梁山!”
卢俊义一听杨志来了,霍然站起:“你说是杨志到了?”
士兵道:“正是梁山大将青面兽杨志。”
“快快请进。”
卢俊义说着快步向外走去。
刚走出府门,只见杨志一身风尘仆仆,面容憔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他单膝跪地,拱手道:“卢员外,杨志特来投奔,愿为新梁山效犬马之劳!”
卢俊义连忙扶起杨志:“杨将军能来,实乃新梁山之福!快请入府,共商大事!”
卢俊义拉着杨志的手来到元帅府,卢俊义亲自为杨志泡茶。
卢环也在一旁相陪。
卢俊义问杨志前方战事,杨志叹息一声将经过一一道来:
他说自随宋江前往江南,战事颇为不顺,可谓是伤兵损将。
刚到江南,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和乐和就被朝廷征用,去了东京,做为讨南先锋,这一路打了五场恶仗,一战润州,便折了大将秦明。二战苏州,折了花无绮、黄信、魏定国、雷横、薛永。三战杭州,折了张顺、张横、鲍旭、马麟、陶宗旺、段景住。四战独松关,折了樊瑞、孔明、裴宣、侯健、宋清、朱富。五战昱岭关,折了吕方、燕顺、时迁、郑天寿、孔亮。六战睦州,折了郭盛、戴宗、龚旺、伤了大刀关胜,柴进、吴用病死,李俊、童威、童猛、蒋敬、孟康失踪。如今只剩下宋江、李逵二人。大刀关胜因为伤重被朝廷调到东京养伤。
而宋江的十万人马充当了朝廷的炮灰,到睦州时,十万大军仅余一万余。可是朝廷大军近在咫尺,却不相救,眼见得梁山人马死伤殆尽。
杨志见宋江大势已去,痛恨朝廷不仁不义,便离开宋江,回来投奔新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