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秋天,慕容耀武踏入了初二的门槛。原本在班级中处于中游位置的他,因后排学生的一句“近视眼,看不清黑板”,意外地被调到了最后一排。这一调动,不仅仅是座位远近的问题,更意味着他将被卷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班级的最后一排,仿佛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角落,这里聚集着那些被认为处于学习边缘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这些学生们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不在焉和走神状态,他们似乎对知识的传授毫无兴趣。然而,一旦下课铃声响起,这个角落就瞬间变得活跃起来。掰手腕、跳远比赛、力量角逐,甚至还有打架斗殴等行为频繁发生。
王龙龙、许亮等人经常与另一帮人约定好时间,然后在学校的某个角落里展开激烈的争斗。与此同时,姚笛、孙东方这伙人也毫不示弱,他们甚至在夜晚的时候仍然聚众斗殴。有一次,王龙龙在一场打斗中失败后,竟然直接选择了辍学,离开了校园。
不仅如此,班级内也发生了一些激烈的冲突事件。慕容新广和刘龙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肢体冲突。甚至连食堂这样本应平静的地方,也时常上演着打群架的戏码,让人不禁感叹这个环境的混乱。
慕容新广、慕容耀雪、王雨、姚笛等9人,曾结拜为兄弟,打架时他们总是并肩作战。姚笛曾两次无故扔掉慕容耀武的作业本,这让慕容耀武心中不悦,幸好王雨及时出面调解,才避免了一场冲突。慕容耀武心想,如果你们九兄弟真的对我动手,我回到慕容村庄,定会找你们算账。然而,最终他们还是因为一次大规模的群架事件,导致好几个兄弟都选择了辍学。慕容耀武虽然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参与过打架,但初中的氛围已经开始变得动荡不安,许多次打架都会见血。
这一年,慕容耀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眼睛视力也日渐模糊。尤其是生物课,每次上课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个小黑板,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五彩斑斓的小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天书。从此,慕容耀武对生物考试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有时生物单科考试成绩竟然滑落到倒数几名。有一次数学考试,慕容耀武压根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全靠同桌抄写后再做题。考试成绩公布后,满分120分,有三个人考了110分,其中一个就是慕容耀武。而他丢掉的那10分,正是因为同桌抄错了数字。对慕容耀武成绩影响最大的还是英语,他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整个初二年级他再也没有取得过好成绩。虽然是最后一排学习最好的学生,但他已经明显落伍了。
慕容耀武虽然学习成绩不佳,但仍有两位女同学对他心怀好感。其中一个女孩名叫高婷,她的相貌与历史书中描绘的北京人颇为相似;另一个女孩名为王静,她的模样让人联想到明星魏敏芝。慕容耀武擅长各种运动项目,然而这些优势并未让他在与女同学的相处中更加得心应手。事实上,他在与女同学交往时显得格外笨拙,即使心中对某个女同学充满爱慕之意,也难以表达出来。
2002 年的秋天,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在这个季节里,慕容耀隆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报名参军入伍。他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福建的征程,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从此,家中只剩下慕容耀武这一个孩子。
家庭条件本来就十分拮据,生活的压力让慕容耀武过早地体验到了现实的残酷。有好几次,班里要订作业本,需要交 14 元钱,但慕容耀武却始终无法向家里开口。他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艰难,每一分钱都显得格外珍贵。于是,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份压力,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慕容耀武的困境,他关心地询问他为什么不订作业本。慕容耀武沉默不语,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最后,老师要求他回家拿14块钱来订书,并告诉他如果不订书就不要再来学校上课了。面对这样的要求,慕容耀武感到无助和困惑。慕容耀武回到家后,立刻放下书包,拿起农具,投入到繁重的农活中。他用自己的双手,默默耕耘着这片土地,希望能为家庭分担一些负担。
2003 年,发生了好多事。春天非典肺炎流行,好多务工人员都返乡了。西塘中学开始对校园环境进行病毒消杀。有一天晚上,校长亲自带队排查所有走读的学生是否接触外来务工人员。校长问慕容耀武:“你是哪个村庄的?”慕容耀武说是慕容村庄的,又问旁边的同学是哪个村庄的,他说代庄的。问来问去,问的人太多了,校长自己都问乱了。又问慕容耀武是哪个村庄的,他说他是慕容村庄的。校长直接给慕容耀武一巴掌,说:“你刚才不是说你是代庄的吗?”慕容耀武受着委屈说不出话。
也是在一年,慕容富成趁着务工返乡人员很多,盖起了“新房子”,其实就是外表的墙是新的,里边房间用的砖都是旧的,那都是家里长工刘贵起和慕容耀武扒别人的旧房子拉来的旧砖,甚至包含扒别人的厕所的砖块。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慕容耀武也曾用他的文字感动过老师。他写过一篇题为《我的父亲》的作文:“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留......”在这篇作文中,他深情地描述了父亲的不易和艰辛。班主任曾做过一项统计,班里77个学生中,只有1个人是独生子女,普遍都是二胎或三胎家庭。然而,他从未见过像慕容耀武这样,家中有五个比他还小的弟弟的情况。这篇作文不仅展现了慕容耀武的文学才华,也让老师对他的家庭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