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八国军队讨伐楚国。由于楚国大夫屈完的斡旋,最终在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区)签订盟约,楚国同意结盟,并承诺承认周王室的统治地位,答应向周王室称臣纳贡。
等到齐桓公带领八国联军撤退回国,楚成王又反悔了,就不想给周王室供奉包茅(茅草,箐茅)了,也就是不想向周王室称臣纳贡了。
屈完说:“不能对齐国失信。如果我国与周王室断绝了关系,那就是把齐国推向了周王室,使齐国独自受宠。现在就借此机会与周王室交好,那么我国就与齐国共同在朝廷有话语权了(不可以失信于齐。且楚惟绝周,故使齐得私之以为重,若假此以自通于周,则我与齐共之矣)。”
楚成王说:“我和周王都是王,这要是碰在一起怎么称呼呢(奈二王何)?”
屈完说:“那就避开涉及爵位的事,您只自称远臣某就行了(不序爵,但称远臣某可也)。”
楚成王同意了。
于是派屈完为使臣,带着箐茅十车,加上金银财宝,前往京城送给周天子。
周惠王大喜,说:“楚国已经很久不来朝贡了,今天如此忠顺,是先王保佑显灵了吗(楚不共职久矣,今效顺如此,殆先王之灵乎)?”
于是祭告宗庙,并把祭祀的肉赐给楚国使臣(因以胙赐楚),对屈完说:“你们要好好镇守南方,不要侵扰中原(镇尔南方,毋侵中国)。”
屈完再拜,施礼后退出。
屈完刚走,齐桓公派来的使臣隰朋就来了,把收服楚国的事情汇报给周惠王。
周惠王对隰朋更加客气。
隰朋请求拜见太子,周惠王脸色就阴沉下来,很不高兴,但还是让次子带与太子一同出来会见隰朋。隰朋暗中观察周惠王的神色,似有仓皇无主的意思。
隰朋回到齐国,对齐桓公说:“周王室将要发生变故了。”
桓公问:“为什么呢?”
隰朋说:“周王长子名郑,是已故皇后姜氏所生,已立为太子多年了。姜皇后死后,次妃陈妫(gui)受宠,继立为皇后,有个儿子,名带,皇子带善于溜须拍马,周王很是喜爱,称之为‘太叔’,于是就想要废太子而立带。我观察周王神色仓皇,必然这事正在预谋之中,恐怕‘小弁(bian)’的故事,今后又要重演了。主公您作为盟主,不能不干涉一下呀。”
注:【小弁;出自《诗经》中的《小雅.小弁》。这是一首充满着忧愤情绪的哀怨诗,抒情主人公遭受父母抛弃,而内心忧愤哀怨,诗中写了主人公的孤独、流浪、失落、痛苦、思考、质问。】
齐桓公于是找来管仲出谋划策,管仲回答说:“我有一计,可以保全太子。”
桓公问到:“啥计策?快说出来听听。”
管仲回答说:“太子受到排挤和质疑,且势单力孤,主公您现在写个奏章,就说‘诸侯愿意与太子沟通一下感情,请太子出来会见诸侯!’太子一旦出来,与众诸侯在一起,那么我们拥戴他,尊敬他,行君臣之礼,确立他的威望,那么周王就是想要废掉他,也很难办到啊。”
齐桓公赞成。
于是邀请各路诸侯,约定明年夏天,在首止(河南雎阳县东南。当时属于卫国地盘)召开同盟大会。
又派隰朋去见周惠王,说:“诸侯愿意跟太子联络感情,以表达尊重君王的情分。”周惠王本来不想让太子郑参加聚会,可是齐国说话有力度,且名正言顺,不好拒绝,只好同意了。
次年春,齐桓公派陈敬仲(陈国公子完)先去首止,建筑公馆用以接待太子驾临。
注:【陈敬仲:陈国公子完,在齐国任职,齐桓公很宠爱。公子完采邑在田邑,后改为田氏。田氏四世孙驱逐齐国宗室和国、高氏,发动政变,取代齐姜氏】
公元前655年,夏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齐聚首止。
周太子郑也到了,齐桓公率领众诸侯叩拜。
子郑再三谦让,想以宾主之礼相见。
齐桓公说:“小白(齐桓公的名)等忝(tian)在藩室(惭愧地居住在封地),见到太子如同见到周王天子一样,哪敢不磕头呢?”
子郑答谢,说:“大家都休息去吧。”
当晚,子郑邀请齐桓公来到自己的卧室,述说太叔带阴谋夺权的事。
齐桓公说:“我小白邀请各位大臣、诸侯订立同盟,共同拥戴太子,请您放心。”
子郑感谢不已,就留下齐桓公同住在行宫。
各诸侯也不敢回国,各自安排食宿,轮番陪伴太子,进献酒菜,并为随行人员提供一切开销。
子郑怕时间太长,一直在劳烦诸侯,就要辞别返回京城。
齐桓公说:“之所以留下与太子相处这么长时间,就是想要周王天子知道我们爱戴太子,不舍得分开,用以破坏他们的阴谋。如今正是夏季酷热,稍微等到秋季凉爽,我们就护送太子回到京城。”
于是定下秋八月回程。
却说周惠王见太子郑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回来,知道是齐侯爱戴,就心里不痛快,加上皇后与叔带天天在身边说太子的坏话,心中更加烦闷。
太宰周公孔来见,周惠王就对他说:“齐侯名义上讨伐楚国,实际上没能使楚国屈服;现在楚国供奉顺服,今非昔比,也不见得楚国的威望就不如齐国。齐侯又带领诸侯容留太子,不知道是何用意,他还把我放在眼里吗?我想麻烦太宰写一封密信给郑伯,让他离开齐国而投靠楚国,告诉楚君,同我周王室搞好关系,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好意。”
太宰周公孔上奏说:“楚国的供奉顺服也是在齐国的努力下才这么做的,吾王怎么能够抛弃老交情的伯舅(指齐侯)而亲近刚归顺的蛮夷呢(楚之效顺亦齐力也,王奈何弃久昵之伯舅,而就乍附之蛮夷乎)?”
周惠王说:“郑伯不离开那个联盟,诸侯就不会散去,谁能保证齐国没有什么阴谋呢?我已经决定了,你就照办吧。”
太宰没话说了。
周惠王写了一封加盖玉玺的密信,封贴牢固,交给太宰周公孔,太宰不知道信中写的啥,只得派人星夜给郑伯送到了。
郑文公(捷)拆开信,信中写到:“子郑(太子)违背父命,结党营私,不能接替王位了,朕想要立次子带为太子,叔父(郑伯)你如果能够离开齐国的同盟而投靠楚国,与楚国共同辅佐次子,朕愿意委任你主管朝政大事。”
郑伯大喜,说:“我先君武公、庄公,几代人在朝廷为官,领导诸侯,没想到被小国(指虢国)给抢走了位置。厉公有接纳、复位周王的功劳,也没得到重用,如今周王单独授权给我,朝政大权就要来了,诸大夫诸侯都得向我讨好了。”
大夫孔叔劝谏说:“齐国为了解救我们,出兵伐楚,如今您要背叛齐国而结交楚国,是有悖道德的。况且保护、爱戴太子,是天下的大义,您不能够特立独行啊。”
郑伯说:“追随霸主不如追随周王,况且周王的意思想要废了太子,我还拥戴太子干什么?”
孔叔说:“周朝廷的王位继承,只能是嫡子或长子。周幽王宠爱伯服、周桓王宠爱子克、周庄王宠爱子颓,这几件事的后果您都是知道的,人心不附,身死无成。您不顺从大义,而重蹈五大夫的覆辙,您一定会后悔的呀!”
大夫申侯说:“天子的命令,谁敢违抗?如果追随齐侯结盟,是违抗王命,我们离开齐侯后,诸侯必然心疑,心疑就必然离散,那样这个结盟就不会成功了嘛。”
郑文公听从申侯的意见,假借国内有事,不辞而别。
齐桓公听说郑伯私自逃走,大怒,就要奉太子前去讨伐郑国。
管仲上奏道:“郑与周(王室地盘)接壤,这一定是周王室有人引诱他,一个人的去留,不足以阻挡我们的计划,况且结盟日期快到了,等结盟之后再讨伐他吧。”
齐桓公同意了。
到了约定结盟的日期,就在首止原有的高坛上,齐、宋、鲁、陈、卫、许、曹,共是七国诸侯,歃血为盟。
太子郑亲自参加,但是不参与歃血,以表示诸侯不敢与太子平起平坐。
盟词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结盟仪式完毕,太子郑走下台阶拱手道谢,说:“诸君以先王之灵,不忘周室,昵就寡人,自文武以下,咸嘉赖之!况寡人岂敢忘诸君之赐?”
诸侯都磕头拜谢。
次日,太子郑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国都派出战车兵士护送,齐桓公与卫侯亲自送出卫国边境,太子郑垂泪而别。
史官有诗赞云:
君王溺爱冢嗣危,郑伯甘将大义违。
首止一盟储位定,纲常赖此免凌夷。
这就是“首止之盟”。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55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