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以为袁怡知道孙策还活着,会坐下来平心静气和他谈判,谁知道此后袁怡直接拒绝沟通,而且开始了她的疯癫行为。
袁怡先带着幼子找到吴夫人,两岁的孙绍还在牙牙学语,在袁怡教导下,孙绍抱着吴夫人的腿哭闹着要父亲,先是丧夫,现在又痛失长子的吴夫人也是触景生情,抱着长孙一度哭背过气去。
闻讯而来的孙权,心生不满,劝慰好母亲,安抚其休息后,找到袁怡“大嫂,我知你伤心,但是拿此事刺激母亲是否不妥?”
“小叔现在日理万机,不这样,我怎么见得到你?”袁怡哭诉道。
孙权心中咯噔一下,强作镇定说道“大嫂要见我,叫人通报我一声便是,我何曾不见大嫂。”
“别的不说,我问你,何时出兵?”袁怡开门见山质问道。
“出什么兵?兵家大事,大嫂你作为一个妇道人家还是少参与。”孙权略有不悦说道。
“曹操是你大哥的杀兄仇人,难道你就打算不了了之?!兖州也是损兵折将,徐州、江东还有兵,为何不出兵为你兄报仇?”袁怡责问着。
“仇一定要报!但是政事不该由大嫂你定夺,我自会与张昭、周瑜两位大人协商。”
孙权不耐烦地说道,语气十分不客气。其实这些时日孙权心中很是不爽,军队基本都听周瑜的,官员多听张昭的,除了程普、黄盖还有孙家几个亲戚支持,孙权更像是一个吉祥物。
“呵呵,一家之主没那么容易做吧?”袁怡直白地揭短孙权“下面的人多尾大不掉吧。”
“你?!”孙权嗔怒地上前一步,举起巴掌,但是最好的理智让他没有打下去。
袁怡自信地望着孙权“你需要抓权,我需要报仇,不如我俩合作!”
孙权狐疑地望着袁怡,来回踱步思考,“我与张昭、周瑜大人同仇敌忾,一心为江东,我不知道大嫂在说什么。”
袁怡翻着白眼,说道“你知道吗?我欣赏你哥,就是因为他果敢、霸气以及决断。你脑子是想得多,但是有时候太多了。长话短说,我帮你找借口拿到部分兵权,并能略微惩戒张昭。你只是要为我夫君报仇杀了曹操!”
孙权被说的怦然心动,犹豫半响后,说道“大哥的仇我是想报的!若时机合适,我定出兵为大哥报仇!”
“好,绍儿就留在府内多陪陪婆婆,剩下事我去办。”袁怡果断转身离去,独自回府。留下孙绍也算给孙权留下做人质。
回到府邸的袁怡感觉到身边监视的人更加多了起来, 甚至多了一些新面孔。她依然不动声色,等到暗子来送夜宵的时候,她悄悄地交给他一份密信,是她对刘辩提的要求。
时隔多日,刘辩拿到袁怡的书信,里面只有简单一句话“下旨加封孙权、张昭。”
刘辩拿着书信,对着曹操、郭嘉等人苦笑道“她居然命令起朕了,众位你们怎么看?”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其用意。
郭嘉出列说道“孙策夫人应该是想合作的,反正就一张纸而已,我等暂且配合,看看她要干什么。”
曹操也起身说道“答应可以,但是也要小小教训下她,免得不知道尊卑。”说着,对着身边兵卒悄声说了什么,不一会,兵卒端上一个小小的锦盒,里面摆着一个刚切下来的大拇指。
曹操解释道“我让兵卒切了一个死囚的拇指,让暗子带去给袁怡,让她知道她夫君是在我们手里的,要识趣点。”
刘辩听闻,予以点头默许,目前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袁怡能配合拖延时间,哪怕放走孙策也不是不可以谈。拇直由暗子带去徐州,同时朝廷的册封使者也从许昌开始出发。
收到回信的袁怡很是开心,一切都在她计划之中。一旁的暗子见时机成熟,悄悄的从怀中拿出那个锦盒递到袁怡面前。
疑惑的袁怡打开锦盒,发现里面是一个成年男子的大拇指,顿时吓得花容失色。但是拿上拇指的时候,她就察觉出来,这不是孙策的拇指,夫妻多年,彼此都很熟悉了。
袁怡明白过来这是刘辩对她的警告,恼怒的袁怡小心的收起锦盒,突然一把掀翻夜宵,指着暗子鼻子怒骂道“你这不长眼地下人,东西都端不稳,散了一地,找打!”
袁怡抄起藤条对着暗子就是猛抽,懵逼的暗子本能想跑,但是此刻他的身份是府邸下人,若逃跑走人属于忤逆主人,那怎么还在府邸呆下去。
面对袁怡地故意找茬,暗子只能忍着疼痛,跪地苦苦哀求“主子饶命,小人不敢了,主子饶命!”
袁怡抽的惊天动地,府邸下人都知道了,围在院外观瞧非议。他们并不知道被打者是刘辩的暗子,只当是袁怡痛失夫君,心情不好,此人倒霉撞上枪口。
袁怡直到抽的自己手臂酸疼才停止下来,将藤条丢在地上,喘着粗气骂道“不长眼的东西!给我滚出去!”
这名倒霉的暗子被抽的皮开肉绽,身上没一块好肉。得到袁怡的命令,若蒙大赦,连连叩谢,艰难的一瘸一拐地爬出房去。
这个插曲过去,没两日,许昌来的特使也赶到了徐州。他代表皇帝宣读册封旨意,加封孙权为徐州刺史,张昭为徐州别驾,对周瑜是只字不提。
议事殿内,众人都知道朝廷的意思,也分成了两拨争执,一拨是程普、孙氏亲属为首的,坚决拒绝朝廷的册封,前主刚被朝廷所杀,接受册封那脸面何在?另一拨是张昭为首的氏族精英,他们认为江东新败刚失去少主,朝廷既然伸出橄榄枝,应该接纳,不然在法理上有亏。而且有官方背书,孙权这个江东继任者也才更加名正言顺。
两拨人争得面红耳赤,当事人之一的孙权则一直沉默的看着,因为他在等一个人,他的大嫂。前几日两人刚谈完,就好巧不巧的来了朝廷册封,他不相信这是巧合,而且多年来袁怡一直是孙策身后的贤内助,孙权相信袁怡干得出来这种事情。
终于,一个兵卒在殿外高声禀报“少主夫人,殿外求见!”,孙权早就恭候多时,点头示意觐见。
众人也都停下争论,安静地望向殿外。袁怡一身孝服,满脸哀荣,抱着孙策牌位走进殿内。众人见状都惊恐跪地迎接,孙权也赶紧离位,迎上袁怡。孙权以晚辈礼节,拱手作揖,恭敬说道“大嫂这是何故?”
袁怡抱着孙策牌位,在殿内扫视众人一圈,哀怨说道“夫君大仇未报,我听闻你们就要在此接受朝廷册封?伯符走了,你们的脊梁也没了吗?”
此话一出,刺痛众人,程普等反抗派各个牙呲欲裂,高呼道“少主之仇不共戴天!”
张昭一看局势不对,忙出列说道“少主夫人,你误会了!少主之仇我等必然要报!我等建议接纳册封不过是缓兵之计,蒙蔽朝廷而已,而且有了册封,孙权大人才能名正言顺呀。”
“哼,左一个朝廷,右一个朝廷。我看你就是想做朝廷的幕僚,而不是我们孙家的!”袁怡直接怼了过去,“这脚下的土地,是靠皇帝册封的吗?是靠着我们孙家打下来的!你们这些想要册封的,不拦着你们,都赶紧去到洛阳,找那个刘辩报到吧。”
张昭被怼的一时语塞,惶恐解释道“夫人,你误会了!我等只是认为...”
不给张昭再解释机会,袁怡抱着孙策牌位,走到孙权面前跪地说道“奴家,跪请徐州刺史发兵,为我夫君报仇!”
袁怡作为孙策的遗孀,此话一出,再加跪地臣服,其中意思不可言喻。这是袁怡代表孙绍发话,认可孙权为主家人。大殿一众人等,包括张昭这边的一些氏族青壮派纷纷跪地,高喊“为孙策将军报仇, 请主公发兵!”
孙权眯眼来回审视着袁怡和张昭,张昭已经面如土色,不敢再说什么。袁怡则一脸自信地回应孙权,仿佛在说,我答应的已经做到,接下来看你的了。
孙权暗道自己的大嫂实在厉害,竟然能布下这样的大局,随心有怀疑,她是不是和朝廷已经勾结,但是这次起兵又是难得机会。孙权可以通过这次高涨的民意调兵,取得更多的支持和从张昭手上拿回些权力。对于袁怡,毕竟不在台前,不露面,根基不深,多加提防她染指权力即可无忧。
孙权下定决心,抽出宝剑斩断案桌,高喊道“来人,杀了来使祭旗!我誓要为兄长报仇!”众人听闻山呼圣明,各个表忠心要做这个先锋大将。可怜那个朝廷使者就这么一命呜呼。
刘辩接到消息气得暴跳如雷,本想让袁怡搞乱江东,延缓出兵,现在居然出兵的更加快!而并州和洛阳的援军还需要一个多月。刘辩在书房内狂摔东西,大骂道“靠!耍老子吗?!来人,给朕先把孙策阉了!让她看看老子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