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闲着没事,就跑到岐伯那儿去串门。黄帝可是个好学之人,虽然已经是万人之上的大佬了,但还是喜欢钻研些医学知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黄帝一进门,就扯着嗓子问岐伯:“嘿,岐伯老师,你说咱们这五脏六腑啊,它们要是生了病,会不会在脸上或者脉搏上露出点啥马脚呢?我好学学,以后也好给自己做个初步诊断,省得老去麻烦您老人家。”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还真是逗,不过也好,给他讲讲,让他也长长见识。”于是,岐伯就慢悠悠地回答说:“黄帝啊,这事儿啊,其实也不难。你得先学会看五色、摸五脉,这病啊,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哦?快说说,快说说,这五色五脉到底是咋回事?”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课堂:“首先啊,咱们得知道,五脏对应着五种颜色。心脏呢,是红色的代表,就像热情似火的夏天,你要是看到一个人的脸跟红苹果似的,那他的心脏可能就在给你打招呼了。肝脏呢,是青色的,就像春天里刚发芽的小草,嫩绿嫩绿的。要是有人脸色发青,那他的肝脏可能就不太高兴了。
脾脏对应的是黄色,就像秋天丰收的麦田,金黄金黄的。但是啊,你要是看到一个人的脸黄得跟蜡纸似的,那就别犹豫了,他的脾脏可能正在向你求救呢。肺脏是白色的,就像冬天里飘落的雪花,纯洁无瑕。不过啊,如果有人脸色苍白,那可能他的肺脏就有点小感冒了。肾脏呢,是黑色的,就像深夜里的星空,深邃而神秘。但要是有人脸黑得跟包青天似的,那他的肾脏可能就得好好保养保养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点点头:“嗯,这五色还挺有意思的,那五脉呢?是不是也跟五脏有关系?”
岐伯笑了笑,继续说道:“五脉啊,那当然啦。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这切啊,主要就是切脉。心脏对应的脉象是洪脉,就像夏天的洪水一样,汹涌澎湃。你要是摸到一个人的脉搏跳得跟打鼓似的,那他的心脏可能就在告诉你它很激动了。肝脏对应的脉象是弦脉,就像琴弦一样紧绷绷的。要是有人脉搏跳得跟拉二胡似的,那他的肝脏可能就有点紧张了。
脾脏对应的脉象是缓脉,就像秋天的风一样,不紧不慢。但你要是摸到一个人的脉搏跳得跟蜗牛爬似的,那他的脾脏可能就有点慵懒了。肺脏对应的脉象是浮脉,就像水面上漂的浮萍,轻轻一碰就晃。如果有人脉搏跳得跟跳舞似的,轻飘飘的,那他的肺脏可能就在向你展示它的轻盈了。肾脏对应的脉象是沉脉,就像海底的石头,沉稳而有力。但你要是摸到一个人的脉搏跳得跟潜水员似的,沉得要命,那他的肾脏可能就得好好补补了。”
黄帝听完,哈哈大笑:“岐伯啊,您这一讲,我可是茅塞顿开啊。以后啊,我就可以根据这五色五脉,给自己做个初步诊断了。不过啊,我还是得时常来请教您老人家,毕竟这医学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通的。”
岐伯也笑了:“黄帝啊,您这谦虚劲儿,我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不过啊,这医学啊,确实得活到老学到老。咱们啊,就一起努力,把这中医发扬光大吧!”
黄帝闲来无事,便召集了他的医疗团队核心成员——岐伯,准备来一场关于中医诊断的深入探讨。黄帝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问道:“岐伯啊,咱们都知道,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把脉,可以初步判断病情。但是,这脉诊到底怎么个‘别之’法呢?也就是说,怎么通过脉象进一步精确辨析病症呢?”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平时忙于国事,对医学虽然热爱,但终究还是门外汉嘛。不过,既然陛下发问,那当然得好好讲讲啦!于是,岐伯故作神秘,缓缓说道:“陛下,这事儿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咱们得先从脉象的‘缓急、小大、滑涩’这三方面入手,然后嘛,嘿嘿,病变就像变魔术一样,自然而然地就浮出水面啦!”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催促道:“快快快,别卖关子了,赶紧给我细细道来!”
岐伯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爆笑脉诊讲解。
“首先啊,咱们说这脉象的‘缓急’。你想啊,如果一个人的脉象跳得跟小兔子似的,‘砰砰砰’的,那肯定是身体里有股子热劲儿在捣鬼,不是上火就是发炎。反过来呢,要是脉象慢悠悠的,跟老大爷散步似的,那这人八成是气虚或者体寒。这缓急之间,学问大了去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点头称赞:“嗯,有道理!那‘小大’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继续说道:“这‘小大’啊,说的是脉象的粗细。脉象粗大的,就像是河里涨大水,说明这人气血旺盛,或者是有淤血堵在里面。脉象细小的呢,就像小溪流涓涓细流,表示这人气血不足,得赶紧补补。所以啊,咱们中医看病,有时候就跟看河流水位似的,一望便知!”
黄帝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真是绝了!那‘滑涩’呢?这个我可得好好听听。”
岐伯神秘一笑:“这‘滑涩’啊,可是脉诊中的重头戏!脉象滑的,就像是手心里抹了一层油,滑溜溜的,一摸就知道这人身体里湿气重,或者有痰。脉象涩的,就像是走在沙漠里,脚底下全是沙子,走一步滑一步,说明这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所以啊,这滑涩之间,可是藏着大大的学问呢!”
黄帝听得眉飞色舞,忍不住拍手叫好:“岐伯啊,你这脉诊讲解真是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风趣!看来,咱们中医还真是博大精深啊!”
岐伯谦虚地笑了笑:“陛下过奖了。其实啊,脉诊这东西,说到底是经验积累。就像咱们平时炒菜一样,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才能炒出美味佳肴。脉诊也是这样,得多摸、多看、多总结,才能摸出门道来。”
黄帝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咱们聊聊怎么给人调理身体吧!你说这脉诊,到底该咋调呢?”
岐伯一听,嘿,这黄帝今天是想来场学术探讨啊,于是慢悠悠地捋了捋胡子,一本正经地回答:“皇上啊,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您看,要是这人的脉跳得跟打鼓似的,急得很,那他手腕下边的皮肤肯定也是紧绷绷的,跟拉满的弓弦似的。”
黄帝一听,觉得挺有意思,连忙追问:“那要是脉跳得慢悠悠的呢?”
岐伯笑了笑,接着说:“要是脉跳得慢悠悠的,跟散步的大爷似的,那他的皮肤也是松松垮垮的,没啥弹性,感觉就像是放了气的皮球。”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这脉诊还真是奇妙啊!那脉要是跳得跟细线似的,又细又小呢?”
岐伯眨了眨眼,幽默地说:“脉小啊,那就像是皮肤也跟着节食减肥了,不光脉细,连皮肤都显得干瘪瘪的,气儿都不足了,跟饿了好几天似的。”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饿瘦的皮肤,这比喻可真够逗的!那脉要是跳得跟大河流水似的,又宽又大呢?”
岐伯也忍不住笑了:“脉大?那皮肤也跟着起哄,鼓得跟吹满气的河豚一样,看起来特别有劲儿,跟打了鸡血似的。”
黄帝乐不可支:“这脉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脉要是滑溜溜的,像泥鳅一样呢?”
岐伯继续他的幽默讲解:“脉滑啊,那皮肤也跟着学会了溜冰,摸起来滑不溜手的,感觉像是摸了层油。”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那脉要是涩得很,跟生锈的铁链子似的呢?”
岐伯故作深沉地说:“脉涩,皮肤也跟着不灵光,摸起来就像是被砂纸磨过一样,涩得很,让人心里直痒痒,想不去挠挠都不行。”
黄帝听完,拍手叫好:“岐伯啊,你这解释得太生动了!那根据这些变化,咱们怎么判断病情的轻重呢?”
岐伯收起笑容,认真地说:“这变化啊,有轻有重,就像是人的心情,有时候晴空万里,有时候阴云密布。所以,高手调尺脉,根本不用看寸脉;高手摸脉,也不用看脸色。能把这些综合起来看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医学大师,治十个病人能治好九个,简直就是神医在世!”
黄帝一听,瞪大了眼睛:“这么厉害?那中等的医生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接着说:“中等的医生啊,能掌握其中一两项技巧,治十个病人能治好七个,也算是小有成就,算是医学界的‘中等生’吧。”
黄帝好奇地问:“那下等的医生呢?”
岐伯叹了口气:“下等的医生啊,可能就只会一招半式,治十个病人能治好六个,勉强及格吧。就像是考试时候临时抱佛脚,能蒙对几道题,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黄帝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啊!看来,这医学之道,还真是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神医啊!”
岐伯笑着点头:“没错,皇上说得对啊!医学这东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得下功夫,得用心。就像是炒菜一样,火候、调料、食材都得恰到好处,才能炒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咱们这脉诊啊,也是一样的道理,得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才能准确判断病情,给人调理好身体。”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真是太贴切了!以后咱们多聊聊这些医学知识,也让我这皇帝长长见识嘛!”
岐伯也笑了:“皇上愿意听,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咱们以后啊,就多聊聊这医学之道,也让臣有机会为皇上分忧解难。”
于是,黄帝和岐伯就这样聊开了。他们时而严肃认真,时而幽默风趣,把医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就说这脉诊吧,岐伯还举了个例子:“皇上您看,这脉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天气预报员,它一跳一跳的,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里的天气情况。要是脉跳得太快了,就像是天气太热了,咱们就得赶紧喝点凉茶,降降温;要是脉跳得太慢了,就像是天气太冷了,咱们就得多穿点衣服,暖暖身子。这脉诊啊,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黄帝闲来无事,就对岐伯说:“嘿,岐伯,咱们来聊聊脉诊那些事儿吧!你说说,脉象要是急啊、缓啊、大啊、小啊,还有滑不溜丢、涩巴巴的,这些都能反映出啥毛病来?给我细细道来!”
岐伯一听,嘿,这可是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立马正色道:“得嘞,大帝您听好了,我这就给您说说五脏那些‘小情绪’是怎么通过脉象表现出来的。咱们先从心开始聊起哈!”
“要是心脉跳得跟打鼓似的,砰砰砰,急得要命,那这人八成是要抽筋儿,就是我们说的‘瘈瘲’,跟被电了一下似的,全身乱抖。要是稍微急点儿呢,那就是心痛得要命,连带着后背都跟着遭罪,吃饭都没心情,看到美食都得摇头,心里默念:‘美食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啊!’”
“反过来,如果心脉慢得像蜗牛爬,悠悠哉哉的,嘿,这人可别以为他是淡定哥,他可能是要变‘狂笑侠’了,无缘无故就哈哈大笑,笑得你莫名其妙,心想:‘这家伙是不是吃错药了?’稍微慢点呢,就可能长了个‘伏梁’,这东西就在心窝下面溜达,上上下下,时不时还吐点血,吓得周围人一愣一愣的。”
“要是心脉粗得跟水管似的,大大的,那这人喉咙估计得遭罪,说话跟鸭子叫一样,‘嘎嘎’的,咱们称之为‘喉吤’。稍微大点儿呢,就是心痛连带着背也痛,眼泪还特别多,看个电视剧都能哭得稀里哗啦的,别人还以为他情感丰富呢!”
“反过来,心脉要是细得跟头发丝儿似的,小得可怜,这人可能就得经常打嗝了,跟个小青蛙似的,‘咯咯咯’个不停。要是稍微小点儿,那就是‘消瘅’,吃什么都不长肉,瘦得跟竹竿儿似的,让人羡慕又心疼。”
“说到滑脉,滑不溜秋的,就像摸了层油,要是滑得太过分,这人就得老喝水,跟鱼儿离不开水似的,一天八杯水都不解渴。稍微滑点儿呢,可能就是‘心疝’,肚子那儿不舒服,连带着肚脐周围都跟着起哄,小腹还‘咕咕咕’直叫,跟里面有只饿狼似的。”
“至于涩脉,涩巴巴的,跟吃了没熟的柿子似的,要是涩得太狠,这人可能就得变成‘哑巴侠’了,想说话都张不开嘴,急死个人。稍微涩点儿呢,那就是血不老实了,到处乱跑,可能导致鼻子出血、手脚发凉,还有耳鸣,嗡嗡嗡的,跟脑袋里住了只蜜蜂似的,最严重的还可能得颠痫,突然倒地不起,吓得周围人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