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魏政权建都于长安,其西面与洛阳非常接近,而洛阳的南面又十分接近南梁国,高欢为了国家安全着想,就决定将都城迁去邺城。
高欢于朝会上问一众大臣:“诸位臣工,都城洛阳现今和西面的宇文泰都城长安十分接近,与南面的梁国又是相距不远,故本王打算将都城迁往邺城,诸位有何见解?”
高欢的亲信司马子如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大王,臣认为此举可行,只是这迁都是大事,可有定下日期?”
其他一众亲信都出列说:“司马尚书所言之事,臣等附议。”
高欢见众人没有意见,就说:“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定于三日后起行,诸位回家自行收拾准备迁都吧。”
在场的大臣听后都一片哗然,只是敢怒不敢言,散朝后急急忙忙跑回家中宣告这个消息,吩咐下人婢仆连夜收拾打包行李细软杂物。
一时间,整个洛阳都城都是连夜赶工,灯火通明,全都城上至皇帝后宫,下至臣民百姓,都是日夜不停地整理家中物件,收拾打包,人们内心怨声载道,只是都不敢违抗高欢的命令。
高欢的命令下达后,三日后即时起行,洛阳都城里的四十万户民众拖儿带女,狼狈不堪、只见路上长长的人龙都是显得十分忙乱。
其中有些百姓背地里暗骂高欢:“大丞相这次是不是怕了宇文泰?害怕他就近攻打过来,所以着急迁都,一刻也不敢停留?
其他怕事的人听见后连忙示意他们禁言,压低声音说:“快快收拾好就起程赶路,莫要胡乱妄言,小心祸从口出。”众人于是低头赶路,不敢再出声说话。
为了将邺城(今河北临漳)建设成为东魏的首都,高欢又下令将原都城洛阳的大小宫殿一并拆除,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这座300年的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
经过一年多的不停建造,邺城的都城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皇宫也建造得金碧辉煌,颇具规模。孝静帝正式搬入了乾坤殿,议政殿是其中最大的宫殿之一,是群臣每天上朝议事的大殿。高欢命令自己的死党孙腾留守邺城,与他共执朝政。
高欢的王府也建设得堪比皇帝的宫殿,是整个邺城都城最大的府第,高媚也跟随着家人一起搬来了邺城长住,因为她是先帝的皇后,所以娄昭君给她安排了王府中最大的一座院子中居住。
而彭城王也是搬来了邺城长住的,他的王府就座落在皇宫的东南面,离高欢的王府只有几条街,距离不算远。
因而元韶偶尔就会去高欢的王府做客,籍着向娄昭君请安,也顺便见一见高媚,两人依旧融洽相处、感情日渐升温。
孝静帝已经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他跟着皇宫中的侍卫统领学习骑射,因为朝政大小事务均由高欢处理,他就是一个闲散皇帝,所以十分空闲。
孝静帝因此也经常与侍卫们一起去皇宫后面的山上打猎散心,有一天,孝静帝元善见带着侍卫宫人打猎完毕赶回皇宫,途中遇见了娄昭君带着女家眷从山脚经过赶回王府。
娄昭君见到了皇帝的车队,就连忙带着一众女眷回避,她立在路旁,下跪向孝静帝问安。孝静帝连忙下马扶起娄昭君说:“王妃娘娘不必行如此大礼,这儿又不是皇宫,无须下跪。”
孝静帝又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这时数昭君身后一名大约十岁左右的小姑娘问:“阿娘,他就是小皇帝吗?”
娄昭君一听,急忙向孝静帝解释说:“陛下勿怪小女莽撞,她是第一次面见君王,不懂礼仪规矩,还望陛下宽恕!”
“阿意,快快过来向陛下请罪。”娄昭君说着拉过高意的手,摁着她跪下向孝静帝请罪。
孝静帝微笑着摆了摆手说:“王妃娘娘不用太过客气,想必这位就是府中的二小姐意小娘子了。”
“正是臣女,臣女高意冲撞了君王,还望陛下恕罪。”高意边说边叩头请罪。
“高小娘子无用惊慌,朕恕你无罪,你起来回话。”
“臣女谢陛下圣恩。”高意说完后站了起来。
“高小娘子可有教习宫中礼仪的嬷嬷?”
“回陛下,阿娘还没有找宫中的嬷嬷到府上教导臣女,臣女才会不明规矩冲撞陛下。”
“哦,原来这样,所谓不知者不罪,朕明日派遣宫中的教习嬷嬷到府中指导小娘子学习宫中礼仪可好?”
“臣女谢陛下恩典。”
“好,王妃娘娘,既然意小娘子同意了,朕明日就派遣两名嬷嬷前来府上教导宫中礼仪,娘娘意下如何?”
“臣妇叩谢圣上隆恩。”娄昭君听后哪有推辞的理由,只好点头谢恩。
“来人,摆驾回宫。”孝静帝一声令下,众侍卫和宫人连忙开路,打道走回皇宫。
娄昭君拉着二女儿上了马车,就对高意说:“阿意,方才陛下的话里话外是有纳你进宫的意思了,你可是想清楚了?”
“阿娘,女儿年纪尚小,不想进宫,这事能和阿父说吗?”高意紧张地问。
“嗯,这事肯定要得你阿父同意才能成事的,待阿娘回府后与你阿父说吧。”
娄昭君回到王府,将这件事说与高欢知,高欢听后就说:“阿意尚未年满十岁,不适宜婚嫁,此事暂且搁下再议。”
高意知悉了父亲的意思后,就放下心来跟着宫中的嬷嬷学习宫中的礼仪规矩,她知道自己进宫是迟早的事,但能陪在阿娘身边多些日子自然是目前最想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