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夜幕降临,爷四个才肯回家。
三个孩子的鞋子里都是雪,棉衣也有雪。四娘一问才知道,岳屿森带着村里的孩子们打雪仗,三小只哪里是村里那群半大孩子的对手,幸好有四毛看不过去,一直帮忙回击,那群半大孩子没有讨到半点好处。
四娘脱掉了孩子们的鞋子外套,让他们待在温暖的炕上。临睡前再加两块木头,整晚都是暖和的。
一铺好的火炕,可是东北农村过冬取暖的关键。四娘家的火坑可是村里老师傅搭建火墙火炕,热气从火炕内经过,然后再从烟囱排出。这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娘有一种感觉,睡火炕比城里的床舒服得劲。
岳忠华在厂子附近又挖了一口井,用这口井的井水酿酒。这样不用一直往返三儿子家取水了。
虽然四娘一再表示自己不参与村里的分红,但是岳忠华觉得三儿媳的功劳最大,配方技术都是儿媳妇的,她属于无偿捐赠了,时不时他们遇到了问题,还得打电话请教远在阳城的四娘。四娘总是十分耐心的为其解答。
厂子里那口水井刚刚挖出来水质是苦涩,跟四娘家的那口井完全没法比。岳忠华便打电话询问儿媳妇解决的办法。
四娘让他们用老宅内古井的水倒入新挖的井,沉淀三日,那里的水质便会有变化。岳忠华按照四娘传授的方法做了,果然新挖的水井水质变了,甘甜可口跟山中的清泉,酿造的古井佳酿也跟以前一样。
岳忠华特意召开了大会,表示得给儿媳妇格外的技术分红,吃水莫忘打井人,他们生产队的厂子能够如此的成功,离不开四娘的帮助,如果不是她,谁能想到山中的野梨子还可以做成止咳化痰的秋梨膏,漫山遍野的皂荚还可以早成不伤头发的洗发水,纯天然无污染,据供销社的高主任,他们的产品已经买到了京市海市的大商品,顾客们好评不断。甚至有大厂家想要收购岳忠华的手里的配方,他没有同意,一方面觉得大厂买断以后,他们以后就不能做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配方和技术都是儿媳妇提供的,他没有权利转手售卖。
岳忠华代表了胜利大队,将三千元的分红交给了儿媳妇。这笔钱完全是意外之喜,四娘见公公态度坚决,只能够收下,送上门的钱哪有不要的道理。
四娘在大队村委会看了去年一年的账目,她看的很快完全是一目十行,会计赵喜目瞪口呆,心里想着不愧是念大学的高材生,这些账目如果是她,最少得看一天的时间,还得戴上他的缺胳膊少腿的老花镜。
四娘合上了账本。
“爹,去年咱们生产队去掉人工成本还有材料钱,净利润十分的可观,我提议在厂子内原有的商品里面在增加一个润肤膏。”
岳忠华道:“现在咱们厂已经饱和了,厂房也不够用了,如果再增加一个润肤膏,那咱们只能够扩建厂房了。”
四娘自然考虑到了这一点。
“爹,不用扩建厂房,你把秋梨膏的配方转让出去,跟厂家签订合同,让他们优秀收购咱们村的野梨子。厂子只保留洗发水,肥皂,润肤膏,还有松花蛋。还有古井佳酿,这五种的利润最高。”
岳忠华问:“雨黛,那润肤膏一盒能够卖多少钱?”
“20元。”
岳忠华被惊到了,没想到这么贵。
四娘便把她在军区驻点售卖洗发水跟润肤膏的事跟公爹说了一遍,虽然未明说赚了多少,但是岳忠华能够想象得出。
当即拍板决定采纳四娘的建议,跟之前一样四娘技术入股,年底给她算分红。四娘当即便把做润肤膏的配方给了公爹岳忠华,步骤写的十分的详尽。有些草药他们山里就有,有些得需要他们额外去市里药房购买,还有一种办法自己种植,这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获得的纯利润会更多。
岳屿森赶着马车带着娘四个去镇上赶大集,马车是生产队的,作为农村孩子,岳屿森可是从小就会赶马,无需特意学习。
喂养马匹黄牛的人是生产队的二栓子,要不是岳屿森是岳忠华的儿子,二栓子还真不一定把马车借出去。
二栓子小时候去山上玩,意外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脑子,说话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感觉四肢极为的不协调,跟岳大虎同岁,到现在都是光棍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二栓子的家人也认命了,只盼着他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行。
三个孩子包裹都小熊猫似的,第一次坐敞篷大马车出门,小铃铛跟糖葫芦这对小姐弟看起来格外的兴奋,反倒是小土豆睡眼惺忪一副还未睡醒的样子。
胜利大队到红旗镇的路是去年新修的,十分的平整,不到三十分钟马车便驶到镇内。岳屿森直接把马车放在了派出所的院里,他跟这里的所长认识关系还不错。
给马添置好草料,岳屿森带着妻儿直奔镇上的集市。临近年关赶集的人特别的多,有卖糖人的,有卖大包子的,还有卖粘豆包的。
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香气,不远处还有穿着大红大绿唱二人转的人。身处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糖葫芦感觉自己的眼睛不够看了,因为个子矮好多都看不到,吵着要坐在爸爸的肩上。
四娘赶忙出声制止。
“糖葫芦,自己走,别总缠着爸爸。”
糖葫芦虽然不愿意了,但是他知道不能够惹妈妈不高兴。
小铃铛指着不远处道:“糖葫芦。”
四娘顺着小铃铛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老者扛着插满糖葫芦的架子,那糖葫芦色泽透亮看着红彤彤特别有食欲。
那老者不断的吆喝着。
“糖葫芦,好吃的糖葫芦。瞧一瞧看一看,好吃的糖葫芦。”
四娘低头问三小只:“你们想吃吗?”
小铃铛跟糖葫芦同时点头,小土豆则是吃不吃都行。
四娘拉着孩子走了过去,开口询问老者。
“大爷,你这糖葫芦怎么卖的?”
老者答:“一根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