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年世兰见到年羹尧后,就像小时候一样,立刻飞奔进了他的怀中。
“哥哥太好了,没想到这辈子,世兰居然还能见到你。”
虽然早就知道年羹尧一直好端端的活着替太子办事,可是只有她真的见到自己哥哥的那天,这颗心才放了下去。
年羹尧笑着拍了拍年世兰的肩膀,这个在战场上英勇无双的将军,此刻的声音放的很低,生怕吓到了妹妹。
“好了好了,你都多大了?还和小姑娘一样对哥哥撒娇。你看,哥哥现在不是活的好好的吗?”
年羹尧故作轻松地说道。
年世兰抽了抽鼻子,一脸激动与欣喜的拉着年羹尧上下左右的仔细看了看。
“哥哥,你瘦了。虽然你不说,但是我知道在军中的生活一定很辛苦,当初都是我不好,若不是我,也不会差点害死你和年富年兴,都是我………”
年世兰说着说着,又忍不住流下泪来,看的年羹尧心疼不已。
他伸出了手,想要为年世兰擦去眼泪,可是想了想,还是小心翼翼的从身上掏出一块干净的手绢。
“这有什么可哭的,都是胤禛那个薄情寡义的混账东西害的,可你又有什么关系?再说了,现在咱们在新皇手下做事,新皇是个明白人,咱们一家子如今也团圆了。”
年羹尧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人也不像当初的那般嚣张跋扈,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成长。
新皇知道年羹尧是一个可用的将帅之才,便让他留在了西北驻守边疆,保卫大清的国土。
“世兰,快别哭了,我去把年富和年兴那两个臭小子叫来。如今那老东西刚死,你为了避嫌,也只能暂时在这西北呆上一年半载,等到风头过去了,哥哥就派人送你回京。”
年羹尧一边说着,一边吩咐人去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叫来。
年富和年兴得知姑姑来了后,也都十分高兴,虽然他们出生后,年世兰已经出嫁了,两个人对年氏兰并不熟悉。
但是年羹尧不停的在自己两个儿子耳边念叨着年世兰这个姑姑对他们有多好,等年世兰进宫做了妃嫔后,更是时常教诲两个儿子一定要有出息,这样才能做姑姑的靠山。
年富和年兴对年世兰这个姑姑十分尊敬,他们听说姑姑喜欢金银首饰,便将之前的战利品都带了过来。
姑姑只怕来的路上并没有带太多的金银细软,姑姑向来喜欢这些,把这些送给姑姑,她一定会高兴的。
他们兴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帐内,将那些金钗首饰都拿了过来,这样一来一回的自然就浪费了不少时间,年羹尧都等着急了。
见两个儿子这么长时间才来,年羹尧没好气的给了两个儿子一人一脚。
“男子汉大丈夫,让你们办点事儿,磨磨唧唧的,若是今天敌军来犯,让你们调兵遣将也这么磨叽吗?”
两个人慌忙将带来的金银首饰举过头顶说道:“我们这是为姑姑去取东西了,这才耽误了一些时间。”
年羹尧看他们如此有心,这才不再生气。
他冷哼道:“算你们有心,快去见见你们姑姑吧!记得给嘴巴放干净一些,说些好听的,要是惹你们姑姑伤心,看老子收不收拾你们!”
等到年富年兴冲冲的带着礼物进了帐子后,年羹尧这才注意到一个熟悉的人影,慢慢向这里走近。
苏筹手摇折扇,眉眼含笑地说道:“年大将军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两个人也算是年轻时便互相看不上,等到胤禛登基两个人更是水火不容,年羹尧没想到最后救他的人竟然是苏筹。
这些年,年羹尧也思考了许多,他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多么的狂傲自大和愚蠢无知。
看到老熟人后,年羹尧忍不住有些羞愧,可他的自尊却让他翻了个白眼,冷哼道:“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苏大人,就您这小身板子,奔波这么些时间,没把骨头颠碎吧?”
苏筹轻笑一声,两个人便又开始了互相斗嘴。
新皇知人善用,朝中大臣虽然各抒己见,看似打得火热,实际上却是一片欣欣向荣。
清凉台
沈眉庄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再见到甄嬛,她激动的和甄嬛紧紧相拥,泪水忍不住夺出眼眶,道:
“嬛儿,没想到居然还能再见到你,我还以为………”
温实初在一旁有些着急,现在沈眉庄还大着个肚子,就这样大悲大喜的,容易影响身体啊!
可他也知道沈眉庄和甄嬛之间的感情,因此便是紧张的捏起了拳头,还是没有说话。
果郡王知道现在自己和温实初两个人在这里不大方便她们姐妹二人说话,便提议道:
“本王听说温太医的棋艺甚佳,恰好本王也偏爱此道,不知可否向温太医讨教一二?”
温实初点了点头,“王爷谬赞了,棋艺甚佳倒是谈不上,只能陪王爷随意下两盘。”
两个人一边下着棋,果郡王一边向温实初讨教他是如何得到沈眉庄的芳心的。
虽然当初自己投靠了太子,换来了自己与甄嬛的长相厮守,可是果郡王知道甄嬛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和他在一起。
果郡王真心爱慕甄嬛,他想让甄嬛心甘情愿的和自己在一起,而不只是出于感恩。
温太医轻笑道:“甄妹妹是个重感情的人,且心思细腻。有句老话说的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希望王爷可以不改初心,总有一日便会得偿所愿的。”
果郡王回头望了一眼屋子的方向,笑道:“不管嬛儿这辈子会不会爱我,但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放开她的手的,一年不行,我就等她一年。一辈子不行,我就等她一辈子。”
…………
安陵容带到孩子足月时产下一子,新皇赐名弘安。
先怀念在这些年安陵容对已修也算是忠心耿耿的份上,便向他说,若是以后红安长大了,便也可以像三阿哥一样封为郡王,并将安陵容接出宫外奉养。
安陵容感激不尽,对宜修和皇上也越发的恭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