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走到咸阳宫内,也是第一时间就把这封劝降书交给了齐王。
坐在大殿之上的齐王,看到劝降书的那一刻,也是没忍住冷笑出来一声。
这太子殿下还真是好算计,可惜,对方注定命丧当场。
要知道,这一个局,布的这么大,左不过,也是为了引蛇出洞。
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出来了,那么,他这边的闹剧也该结束。
他总不可能,真因为一些原因,就敢做那公然造反的第一人。
不过也是被逼无奈。
这一封劝降书,其实也算是一个契机,如果可以,他也想顺势而为
可惜早就已经上了贼船,再想变卦,也是无力回天。
而这边的营帐之内,已经准备了起来,劝降书下发 的当天要是没有任何反应。
那么就默认为对方,没有投降的意思。
如果对方有那个心思,这会早就大开城门,并且叫和使来谈。
既然对方没有丝毫的动作,这表明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既然对方不准备投降,那么就准备战斗吧。
据掌握的资料来看,对方咸阳城内的士军大概是在15万左右。
别以为15万是个小数字,以前多少王侯将相,大概七八万的拥军就敢原地造反。
更别提,也就是一个地方上面的藩王,竟然就能圈养15万的士兵。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一开始苏辰安都觉得这应该是典型背锅的存在,可这么多的士兵,怎么看都不像假的。
不过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所能做的只能够尽量提防,无论如何,太子殿下的安危都是放在首位。
而接下来的几次战役,苏辰安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是几次交锋下来。
对于他的震撼还是挺大的。
以前听过,看过,但都是影视上面看到的内容,真正出现在他眼前,还是无比的残酷。
哪怕他一早就知道战争本来就很残酷,可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还是很难受。
城楼上,风如猛兽般呼啸而过,猎猎作响的军旗抽打着空气,似在发出痛苦的嘶吼。
苏辰安紧攥着城垛,指节泛白,双眼圆睁,死死地盯着城下那片即将沦为修罗场的旷野。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目睹战争,心跳如雷,震得胸腔生疼。
晨曦被铅云遮蔽,天地间一片灰暗,唯有双方主将的铠甲折射出冷冽的光。
马蹄声骤起,如滚滚闷雷,踏碎了战前的死寂。
两方主将纵马疾驰而出,手中长刀高举,寒芒闪烁,恰似两条出海蛟龙,相向扑杀。
我方主将魁梧壮硕,坐下骏马嘶鸣狂奔,手中大刀一挥,裹挟着千钧之力,直劈乙方主将头颅。
对方主将身形矫健,侧身一闪,轻松避开这凌厉一击,反手一记横斩,快如闪电,割破空气,直逼对手咽喉。
二人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交织闪烁,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刺目的火花,金属撞击声震得人耳鼓生疼。
周边的士兵们呐喊助威,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似要将这苍穹掀翻。
然而,这仅仅是血腥开场的前奏。随着主将一声令下,双方士兵如潮水般汹涌向前,瞬间淹没了那片空旷的原野。
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刹那间如火山喷发般轰鸣而起,直冲云霄。
苏辰安瞪大双眼,眼睁睁地看着一名年轻的士兵,不过十七八岁模样,脸上稚气未脱,手持长枪,正慌乱地抵挡着对面的攻击。
可对方人多势众,一刀狠狠劈下,斩断了他的长枪,紧接着,寒光一闪,利刃没入他的胸膛。
那士兵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恐与不甘,嘴唇微微颤抖,似想说些什么,却只能吐出几口鲜血,轰然倒地,溅起一片尘土。
不远处,一位老兵满脸沧桑,眼中却透着决绝,他挥舞着大刀,左劈右砍,身上的伤口越来越多。
鲜血染红了他破旧的铠甲,可他仍在机械地战斗,只为给身后的同伴争取一丝生机。
每一次挥刀,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可他自己也摇摇欲坠,不知还能支撑多久。
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腥气愈发浓重,混合着尘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苏辰安的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胃里一阵翻腾,几乎要呕吐出来。
他明明想过,战争如此残酷,生命在刀剑之下脆弱得如同蝼蚁。
前一刻还鲜活的人,下一刻便成了冰冷的尸体,被随意践踏在脚下。
与此同时,与他一样难受的还有李璟烨,他何尝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
可能,最出格的,也就是他前去天牢之中,审问了几个重犯。
再加上,哪怕是想要处理一些人,自有身边的人去为他处理,不会脏了他的眼睛。
可现在的场景却不一样,那倒下去的,可都是他们大成的子民。
城楼下,尸横遍野,鲜血汇聚成溪,潺潺流淌,在灰暗的大地上蜿蜒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残肢断臂散落各处,与破碎的军旗、丢弃的兵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间炼狱的惨象。
苏辰安与太子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在风中飘散,他们心中满是无力与悲哀。
不知这场杀戮何时才是尽头,也不知自己能否在这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
其实两个人都在极力克制,要不是身为太子,这样的身份,他也不忍心看着这样的场面。
可身为一国储君,有些场面,不是他不忍心,就能够不去直面。
张时安倒是知道很多的兵法,至于为什么不用,那就真的是有点有伤天和。
若有人妄图使出阴损招式,实乃犯了军中大忌,为众人所不齿。
一则,战场之上,最重荣誉。
这些身着戎装、纵横沙场的勇士,多是自幼习武,心怀报国之志,将荣誉看得比性命还重。
他们秉承着家族传承、师门教诲,以堂堂正正之兵、光明磊落之术决胜疆场为荣。
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是为了扞卫家国尊严、守护一方百姓,若使出下三滥手段,即便赢了此战。
也会沦为同僚唾弃、后世诟病的对象,那曾经熠熠生辉的英名,将被玷污得千疮百孔。
再者,军队乃有组织、有纪律之群体。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军规军纪便如紧箍咒般约束着每一个人。
将领们深知,一旦开了使用阴损招式的先河,军队内部必生乱象。
军心不稳,何谈克敌制胜?
倘若有人为求一时之胜,暗中下毒、暗器伤人,必然导致相互猜忌,同袍之间信任崩塌。
本应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的兄弟,会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生怕身边之人何时就会使出阴招。
如此一来,军队凝聚力瞬间瓦解,还未与敌军交锋,便已自乱阵脚。
况且,从长远来看,战争并非孤立的一场厮杀,而是关乎国运、民生的大事。
使用阴损招式,虽可能短期得利,却易引发连锁反应。
敌方若遭此等暗算,报复之心必起,往后交战只会越发不择手段,陷入恶性循环。
如此,战争的残酷性将被无限放大,不仅战场上的将士死伤惨重,无辜百姓也会深受其害,田园荒芜,生灵涂炭。
这等违背天道人伦之举,岂是心怀正义的将帅所能容忍?
两军交战,真正的胜者,当是以谋略布局、精锐之师、英勇无畏在正面战场上一决雌雄。
用赫赫战功书写青史,而非靠那些为人不齿的阴招,去亵渎这血与火铸就的战场,辜负家国百姓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