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账单天上来
“人在家中坐,账单天上来”,这句话用在袁纯身上再贴切不过。
“袁老师,门口有人找。”
袁纯是一位小学教师。来电话的是传达室门卫。
校门口没有别人,只有两位警察。
“请问你是袁纯吗?”
“对。什么事?”
袁纯从来没有跟警察打过交道,内心一阵慌乱。
“这是一封挂号信。”
警察递给她一份邮件。
袁纯撕开邮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份越海市滨海商业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账单,说她的信用卡上个月应当归还的金额是5.4万元。
“这是怎么回事?我都不知道有这家银行。”
“因为挂号信被退回,银行打电话你也不接,银行认为你是恶意透支,就向公安局举报,要追究你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
“没有哇,我根本没有接到过银行的电话。”
“这个信用卡是你的吗?”
“我没有这个银行的信用卡啊。”
“你看这上面写的地址和电话是不是你的?”
袁纯接过账单,像批阅学生作业看了半天:“这个地址是我身份证上的地址,但是房子已经卖出去了,电话不是我的。”
“你肯定没有办过这张信用卡?”
袁纯使劲点头:“我肯定。”
警察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你到银行,跟银行交涉一下,如果是你办的卡,你就把钱还了,我们就不追究了,如果是银行错了,我们也可以查清楚。”
袁纯在其他银行办过信用卡,知道应当归还的金额就是透支的钱,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归还信用卡透支的钱要承担很高的利息,如果被银行连续催缴两次,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可是这张信用卡,真的像个幽灵,难道这个世界还有另一个“自己”?不行,必须去银行问个明白。
袁纯来到离单位最近的越海市滨海商业银行泰岳路分行营业部。
“女士,我没有你们银行的信用卡,为什么说我有信用卡,还透支了那么多钱?”
袁纯拿出身份证,对大堂接待员说了这番话。
大堂接待员也许是初次遇到这种事情,接待员拨通了一个号码,一个小时之后,营业大厅走来了一位年轻男子
“我叫范东明,是总行风险控制部的风险专员。”
年轻男子向袁纯自我介绍。
袁纯在细说,虽然语气和缓,但只有她知道,她是在强压怒火。
范东明听后问:“你仔细回忆回忆,有没有可能是你的家人或者亲戚以你的名义申请的信用卡?”
“没有。我问过。”
范东明翻看着袁纯的身份证,有心无心地说了一句:“银行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你寄账单。”
袁纯终于忍不住:“你什么银行?我要举报你们欺诈客户。”
“女士,你别生气,我们先调查。请告诉我你的手机号,有情况我们会及时跟你联系,你先回去吧。”
2.办卡档案
范东明所在的部门经办总行信用卡中心转来的疑似诈骗案件。
就在一个星期前,部门经理王海天把他叫来,分配他调查袁纯信用卡的事。他是部门里的新人,需要锻炼。
王海天嘱咐范东明说:“东明,这件事要举一反三。咱们银行过去对信用卡的审核不严,有的持卡人都不需要到银行亲自办理,代办人直接就办了。哎,这都是业绩压力惹的祸。真身现场核验也是最近几个月才开始实施。所以,我怀疑这个信用卡是袁纯办的,但她自己忘记了。”
“忘记了怎么还会刷卡?”
“很简单,交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经理,我得认真地查查。”
信用卡中心反馈,按照办卡时填写的地址和身份证上的地址给持卡人邮寄账单都被退回。因为找不到持卡人的真实地址,打电话又不接,因此移交风险控制部。
范东明整理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昨天,调查案件的警察说,因为持卡人没有接到过有效的催收通知,因此本案证据不足,决定不立案。
范东明内心是欣喜的,向公安机关举报的目的主要是找到袁纯这个人,这一目的已经达到。
范东明冷静下来了。虽然找到了袁纯,但案件远未结束。为了让袁纯相信她曾经办过信用卡,必须拿出过硬的证据,这个证据就是袁纯办卡的档案。
范东明查到袁纯的信用卡是在桃源街分行办理的。桃源街号称是银行一条街,六百米长的街分布着十六家银行的分行或者支行。
范东明来到桃源街分行。对配合调查的分行职员说:“查一下这个信用卡是什么时间审批的?”
“8月24号。”
“才两个月?”
范东明的惊奇在于,这个审批时间,如果营业员没有违规操作的话,意味着银行对袁纯进行过身份核验,而且可以肯定是真身核验,就是袁纯一定亲自来过。
王海天的猜想似乎是错误的。
“把她办卡的视频调出来我看看。”
从视频看,办理信用卡的顾客是一位女子,范东明又调出袁纯到银行投诉时的视频,将两段视频进行了比对,发现办信用卡的女子和袁纯在年龄、外貌上相似,既不能判定是同一人,也不能否定是同一人。
根据范东明对袁纯仅有的一次面谈的印象,也难以做出结论。
“调出她申请信用卡的档案。”
范东明使出了最后一招。档案中有袁纯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袁纯的职业和手机号,职业一栏写的是“公务员”。申请表上有袁纯的签名。
从表面看,办理信用卡的材料是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