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会
厉云站在讲台上,视线画了一个正方形,目光中透出严厉:“第一位同学,方露曦……”
“好的。”
“看看你的App……这个App,‘诸侯争霸’是什么?”
“一款游戏。”
“那就卸载。还有,这个‘兄弟争雄’是什么?”
“老师,这是一个测试智商的游戏。”方露曦在争辩。
“你是不是在骗我?‘争雄’‘争霸’,一听这名字就是游戏。”
“老师,‘兄弟争雄’真的是……”
“打开App,我检查一下。”
不容方露曦说完,厉云下达了指令,口气不容置疑。
也许是想验证方露曦说的是不是真话,厉云盯着页面念了起来:“请问,第四个图形应当是哪一个?……”
教室里只有一个声音,厉云像是在自言自语。当方露曦打开这个App之后,她不自觉地进入了用户的角色。
她好像找到了答案:“这叫智商测试?不就是第一个图形吗?”
“老师,您选错了。”方露曦站起身,低声回答。
“嗯?你坐下说。”
“这一页有3张图片,分上下两行。上面一行有两个图片,左边是一个圆,右边是一个正方形,左边的圆有两道黑杠,右边的正方形也有两个黑杠;下面一行也有两个图形,左边是一个圆,右边是空白,左边的圆有一道黑杠……”
“这种测试没有什么用途。”
在全班同学面前暴露了智商,厉云紧急“止损”,她打断了方露曦。
“老师,你再点这个‘数字魔方’。”方露曦又举起了手。
也许是想挽回一局,厉云按动鼠标,低声念,像是在自言自语:“8,15,10,13,12,11,请问,第7个数是多少?这……越来越小,不就是‘10’么?”
“老师,第7个数应当是‘14’。”讲台下面传出一个声音。
“嗯?你怎么知道的?”
“老师,这个数列是两组数列交叉排列的,第一个数列是8,10,12,第二个数列是15,13,11。第7个数属于第一数列,所以是‘14’,第8个数属于第二数列,所以是……”
班会的前半程不顺!厉云的智商好像被同学摁在地上摩擦,但她很快调整好了情绪,从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知道了。这倒是和学习有一些关系,那这个App就保留着吧。下一个同学,施逸芸,打开App让我看看。”
施逸芸拨弄着手机。厉云和全班其他同学的动作整齐划一:眼睛集中在共享屏幕上。这里是施逸芸的手机操作界面。
全班同学和厉云的动作从来没有这么协调过。
“这个‘庖丁解牛’App是帮助学生做作业的。它能帮你做作业,但它能帮你长本领么?删了吧。”厉云以命令的口气说。
“好的,老师。”施逸芸回答。
厉云的眼睛停留在屏幕的一角:“这个叫‘巴山夜雨’。一看就知道是交友软件。”
“请问老师,怎么凭名字判断是交友软件?这个‘雨’字是下雨的‘雨’,不是话语的‘语’。”一位同学站起来问。
“李宇翔同学的问题问得非常好,请坐下。这四个字取自李商隐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他妻子的。‘巴山夜雨’这四个字寄托了一种思念,你们还是未成年人……”
话题进入了厉云的舒适区间,因为她是语文老师。
“老师,这是诗词接龙的App,不是交友软件。不信,我打开你看看。”
施逸芸居然抢了厉云的话!
“好。你打开我看一眼……这一道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下一句不就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吗?”
“老师,这道题是问作者是谁。”
“哦,我再看看……下面有4个选项:高适、岑参、王昌龄、孟浩然。这是一首边塞诗,孟浩然不是边塞诗人,可以排除。好像是岑参吧?”
“老师,这首诗的作者是王昌龄。”
厉云又输了一个回合!
“下一首……看这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厉云发现了一个兴奋点。她抬高了嗓门,滔滔不绝起来:“大家看这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首诗是一首千古名篇,而且富含哲理。这首诗的作者你们肯定不熟悉,他叫曹松,是晚唐诗人。发生在曹松身上的,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他考上进士的时候已经73岁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在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老师,这道题是问,这首诗的前三句是什么?”
“那么,前三句是什么?……我请一位同学回答。”
厉云也忘记了这首诗的前三句,曾经她也背诵过这首诗,但在这一刻,她的确卡住了。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问封侯事’。”
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还是施逸芸。施逸芸给厉云解了围。
“回答正确,请坐下。这个App可以保留。”
厉云是越海市第七中学初三年级二班班主任。她是一位人气老师,名声在校内校外都是如雷贯耳。因为她带的班成绩总是排名第一。
厉云人如其名。她有一个执念,对学生必须严管。每当看见学生把很多时间消耗在手机上,那感觉就是自己的孩子被妖魔勾走了魂魄。
她要向“妖魔”宣战!
这次班会的主题是检查学生手机里的App,目的是清除学生身边的“妖魔”,也就是删除学生手机里那些用来玩的App。
她的准备工作很下功夫。尽管对网络设备不熟悉,屏幕共享设备在她“用爱发电”的热情下最终布置完成。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有抵触情绪,这是对你们的爱护。”
至于她是不是很尴尬,可以借用一句网络语言: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