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的目光如寒星般冷冽,他凑近姬昌的耳边,声音低沉:
“西伯侯,你放心,寡人不会让你轻易死去。
寡人听闻你以圣人之名闻名于世,连你的儿子们也都是孝顺至极。
你不是还有个儿子叫伯邑考吗?
寡人倒是很期待,他是否会为了见你一面,而踏足这朝歌之地。”
帝辛的话语如同尖刀般刺入姬昌的心中,他脸色苍白如纸,颤抖着身躯。
帝辛见状,又是一脚狠狠地踢在姬昌的腹部,直接将他踢倒在地。
然后,他冷声对侍从道:“将西伯侯押入地牢,严加看守!”
侍从们应声而上,将姬昌五花大绑地押解下去。
大殿内,众诸侯和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帝辛冷眼扫视全场,然后步入龙椅之上,开始今日的早朝。
而在终南山的玉柱洞内,云中子自昨晚返回后便一直心绪不宁。
他本是逍遥于天地之间的修仙之人,但此时却难以静下心来修炼。
他站起身,走到洞府门前,望向遥远的朝歌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突然,他感到一股异样的气息从朝歌传来,心中一惊。
他连忙掐指一算,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封神之战乃是天命所归,助周伐商乃是大势所趋。
但如今,姬发被杀、姬昌被囚,这无疑是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童子此刻也从朝歌回来,抬头看着眉头紧锁的云中子,开口道:
“师父,我回来了,大王确实将你赠与他的木剑挂在了皇宫最高层,而且还重新为那大殿命名。
正是师傅,你昨天带回来,表在墙上那首诗名——惜莲。
只不过大王发现我了,但并没有丝毫要伤害我的意思,反而还让我带了一封信回来,让我亲自交给师父你!”
童子话音未落,云中子连忙伸出手来,道:
“什么信,快给为师看看!”
云中子接过信,看都没看,便对着童子道:
“你且回房休息,为师有要事需去处理。”
说完,云中子便腾云驾雾离开了玉柱洞。
童子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疑惑。
师父向来是超脱物外之人,但从昨晚回来就一直心神不宁,就时不时看着那首诗,然后唉声叹气。
师父还从来没有对一个人这么上心过,但不得不说,这首诗写的确实是好,也符合师父高尚的品性!
云中子来到一处险峻的悬崖峭壁,四周云雾缭绕,仿佛与世隔绝。
他静静地站在崖边,感受着山风的呼啸,心中却难以平静。
他缓缓打开信封,里面的字迹映入眼帘,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上。
随着阅读的深入,云中子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帝辛给云中子的原信如下:
仙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寡人不知道为何,一看到这童子,就知道是仙长你身边的人。
可能这就是心有灵犀吧,寡人也将木剑挂在了朝歌宫内高楼之上,并取名——惜莲。
刚刚寡人杀了姬发,并将姬昌囚禁了起来。
这些乱臣贼子罪该万死,本来寡人还因为这件事颇有烦恼。
只不过一看见仙长的童子,寡人不知为何,心中突然没了那么多烦恼,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寡人有很多话,很多事情想和仙长聊,但以字会友,寡人居然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寡人有很多心里话不能于外人谈与,但不知道为何,孤不建议和仙长说道说道。
仙长,寡人希望仙长每天都过得开心,仙长笑起来是真的好看。
寡人虽然不懂修炼,当然人皇也不能修炼。
寡人由衷祝仙长开心每一天,毕竟没什么比开心幸福更重要不是嘛?
见字如面,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云中子回首,眼神透过云雾的遮蔽,遥遥望向那座繁华的朝歌城。
他的嘴角微扬,泛起一抹淡然的笑意。
大王都这番真性情了,自己岂能因此畏惧所谓的封神一事,而止步不前,违背了自己的初心?
意念一动,云中子便化作一道流光,瞬间穿越云雾,来到朝歌城门前。
原本以为会有侍卫上前搜查,却不料那些守门的侍卫一见他,便恭敬地躬身行礼,开口道:
“仙长,快快请进,大王已经吩咐过我们了,但凡看见仙长,不论何时,一定要好好接待。”
云中子点了点头,举步向宫殿走去。
皇宫大门同样守卫森严,但当他靠近时,几名侍卫纷纷低头致敬,道:
“仙长你来了,快快请进,大王昨日让我们已经记住了仙长你的样貌!”
云中子心中不禁感到一丝舒畅,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在几位侍从的恭送下,他踏入了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宫。
沿着走廊前行,沿途可见到许多宫女们忙碌地穿梭其中,她们纷纷对云中子投来敬畏的目光,并纷纷退让至一旁,以示敬意。
终于,云中子来到了一间宽阔的大殿前,殿门紧闭,两名威武雄壮的侍卫守立两侧。
身处大殿后的帝辛,早已察觉到云中子的到来。
自从得到那块神奇的石块之后,帝辛就像是拥有了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对朝歌城内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丝变化都了若指掌。
尤其是对于那些修士和异族,有着与生俱来的警觉性,能够轻而易举地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朝歌城作为天下之都,向来禁止修士在城中飞行。
即使是像女娲娘娘这样的圣人,也只能在朝歌城外腾云驾雾。
帝辛刚刚结束早朝不久,心中还沉浸在喜悦之中。
他对三位伯侯的忠心程度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其忠心度竟然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百!
毕竟,姜王后是他的女儿,而现在她的外孙更是成为了大商的储君,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面对如此局面,东伯侯姜桓楚自然笑得合不拢嘴,甚至连其他两位伯侯都不禁心生懊悔,暗自叹息当初为何没有将自己家的女子送进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