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即便调派了兵力,那秦天已有防备,我们也未必能轻易取胜。万一再战败,大人您的威望和仕途恐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啊。”
周知府眉头紧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内心十分纠结。
一方面是对儿子的担忧和对秦天的愤怒,让他恨不得立刻踏平希望之城。
另一方面,师爷的话也并非毫无道理。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周知府停下脚步,看着师爷问道。
师爷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支支吾吾地提议。
“大人,我们不妨先与秦天进行谈判。派一位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希望之城,向秦天表明我们的诚意,要求他释放公子和官兵。”
“同时,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比如保证不再无端干涉莱阳地区事务,以此来换取和平解决此事。”
“谈判?”
周知府一脸不屑,
“你觉得秦天会轻易答应吗?他连本官那一万多官兵都不放在眼里,还会在乎我们的谈判?”
“大人,如今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了。”
师爷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秦天此人,据我们所知,他行事并非蛮不讲理,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莱阳百姓。”
“我们若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既能救出公子,又能避免一场大战,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谈判过程中,暗中观察秦天的虚实,为日后做打算。”
周知府沉思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行,本官怎能向那秦天低头!我儿还在他手中,本官若示弱,他必定会更加张狂。本官意已决,定要上奏朝廷,调兵攻打!”
师爷见周知府如此固执,知道再劝也无用,只能暗自叹息。
周知府心意已决,正要着手准备上奏朝廷的事宜,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走进来,神色紧张地禀报:
“大人,莱阳县城县令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是秦天所写。”
周知府眉头一皱,心中满是疑惑,挥手示意侍从将信呈上。
他接过信件,只见信封上字迹刚劲有力,落款正是秦天。
周知府缓缓拆开信件,展开信纸,上面的内容让他的脸色愈发阴沉。
信中,秦天详细阐述了周康率军进犯希望之城的前因后果,言辞犀利地指责周康妄图以朝廷之名谋取私利,不顾莱阳百姓死活,无端挑起战火。
而且还特意强调周知府能够约束好自己的儿子,莫要再做出此等荒唐之事。
倘若朝廷依旧派心怀不轨之人前来扰乱,他秦天必定不会坐视不管,定会全力反击。
周知府看完信后,将信纸狠狠摔在桌上,怒喝道:“这秦天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指责我儿,还威胁朝廷!”
师爷小心翼翼地捡起信纸,仔细看了一遍,沉思片刻后说道:
“大人,秦天这封信虽然语气强硬,但其中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如今公子在他手中,若我们贸然调兵,只怕公子会有性命之忧。”
周知府咬着牙,眼中满是不甘:“难道就任由他这般羞辱我儿,羞辱本官?”
师爷支支吾吾地说道:“大人,这秦天就是在赤裸裸拿公子的性命威胁您,所以我们还是要小心行事啊。”
周知府怒目圆睁,狠狠瞪了师爷一眼,“难道本官就这般被他拿捏?我儿在他手上,本官怎能咽下这口气!”
周知府心中又气又急,一方面担忧儿子的安危,一方面又觉得秦天如此行径是对他权威的极大挑衅。
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何时受过这般羞辱,若就此妥协,日后在同僚面前,他该如何抬头?
师爷见周知府依旧怒火中烧,赶忙又劝道:“大人,小的明白您心中愤懑。但此时冲动行事,对公子并无益处。”
“秦天既然写信过来,说明他也并非想与朝廷彻底决裂,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师爷心里清楚,一旦周知府执意上奏调兵,莱阳地区必将陷入战火,到时候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而他作为师爷,也不愿看到自己辅佐的大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周知府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他心中虽不情愿,但也知道师爷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此时若贸然行动,儿子的性命恐怕真会有危险。
师爷赶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人,我们不妨先按兵不动,表面上答应秦天的要求,派人去与他谈判,拖延时间。”
“同时,暗中联络朝廷中的人脉,看看能否在不引发大规模战乱的情况下,给秦天施加压力,让他乖乖交出公子和官兵。”
师爷心中盘算着,只要能稳住秦天,再借助朝廷的力量,或许能不费一兵一卒解决此事,既能救出公子,又能维护周知府的颜面。
周知府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这法子虽有些道理,但那秦天也非蠢笨之人,岂会轻易被我们糊弄?”
周知府心中对秦天充满忌惮,儿子带领一万多官兵都铩羽而归,可见秦天并非易与之辈,若谈判稍有不慎,只怕会弄巧成拙。
师爷赔笑道:“大人放心,我们选派的谈判之人,必定是巧舌如簧之辈,定能周旋其中。”
“而且,我们在谈判时,可以许以秦天一些好处,比如朝廷对他在莱阳所作所为的认可,甚至可以给他一个官职,先稳住他再说。”
师爷觉得,秦天既然一直强调是为了莱阳百姓,那或许对朝廷的认可和官职会感兴趣,只要能满足他这方面的需求,说不定能化解此次危机。
周知府露出一丝狡黠地笑容。
“哼,给他官职?本官怎能便宜了这小子!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了。你去安排,挑选合适的人去与秦天谈判,务必小心谨慎,摸清他的底线。”
周知府心中虽有万般不愿,但为了儿子的安危,也只能暂且放下身段。
与此同时,在希望之城,秦天也在与老坨子、丁弘文商议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