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详细统计结果已经揭晓。
在这一众群众当中,想要学习大棚建设的仅有 10 人,而选择学习蔬菜种植的则非常多,可以说几乎是人人都报了名。这是因为种植这种技能,除了在蔬菜基地能够派上用场之外,在自家种菜种庄稼时同样也能应用得到,所以几乎人人都报名参与了蔬菜种植的学习。
除此之外,剩余的像蔬菜的采收以及蔬菜的初级加工,这个班也有 150 人报名,相比较而言人数就比较少了。
至于营销和仓库管理,许多老百姓都有一种守家在地的情结,不太愿意出门远行。所以一提到要到县城去管理仓库,报名的人就寥寥无几,只有 5 人而已。
最后是营销这一块,竟然没有一个人报名。或许是因为要到县城甚至县外去开拓市场,这对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过艰难,他们都不愿意去尝试。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协商之后,当场就做出了决定,在明天白天直接开设大棚建设的培训班。
这种做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我们拥有一块校田,尽管面积不算大,但用于教学却是非常合适的。其次只有建设好大棚才能考虑下一步的种植班。
大棚建设的教学方式与普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局限于教室里的授课。我们直接在校田里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和建设,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像杜小平、韩三平这些想要学习大棚建设的人,非常喜爱这种教学形式,因为它更加直观,而且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技能,更深入地理解大棚建设的原理和过程,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天清晨,李艳科和李晓阳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正准备弄点吃的,这时杜小平、韩三平以及几个曾经从事过建筑工作的人就已经来到了这里。
李晓阳看到来的人如此少,便疑惑地问韩三平:“怎么来的人这么少啊?我记得咱们村里干建筑的人挺多的呀。”
韩三平回应道:“咱们村里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人确实不少,但是现在农活都干完了,而建筑工地上正是最繁忙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建筑工地忙碌着,实在是抽不出空来。而且关于学习大棚建设这件事,我们几个人学会了就可以了。反正就算那几个人来了,他们也只是打下手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去搞设计,都去当老板呀,是吧?”
李艳科听了韩三平的话后说道:“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不可能所有人都当老板,你说得对。那你们先稍微休息会儿,我们先吃点东西,吃完后咱们就开始。”
杜小平听了之后说道:“李老师,我们不忙,我们先把现场收拾收拾,再把工具整理整理。”
杜小平接着说道:“李书记、李老师,你们先去吃饭吧,我们来准备上课要用的东西,比如钢卷尺、皮尺、铅笔,还有用来草绘的本本之类的。我看咱们办公室好像没有这些,我家里倒是有一些,我这就回去拿过来。”说完,他便领着其他人转身回家去取东西了。
李晓阳看到群众们的热情如此之高,也不好意思再拖延时间,赶忙到厨房快速弄了两碗挂面汤。结果两个人不到 5 分钟就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饭。
李艳科和杜小平以及一众学员们齐刷刷地站在校田的边缘处,李艳科表情严肃地开口说道:“蔬菜大棚建设啊,这首先得确保选址合理,大家一定要注意,要避开那些低洼且容易积水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排水能够顺畅进行啊。大家想想,因为大棚里的蔬菜如果干旱了可以浇水,但一旦被水泡了可就麻烦了,必须马上排水,否则这些蔬菜就会被淹死啊!”
说到这里,李艳科停顿了一下,然后抬起手指向远处小河边的位置,接着说道:“大家看看那边,那些与小河距离太近,甚至就在河道里,而且石堾十分低矮的地块,一旦遇到下大雨的情况,很可能会被淹没,或者直接被水冲毁,这样的地方绝对不能选择啊!”
众人听了李艳科的话,都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表情,其中一个学员说道:“李老师说得对,这些地方确实不能选,不然可就麻烦了。”另一个学员也说道:“是啊,排水真的很重要,不能马虎啊。”一时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接着,李艳科指着眼前的地块说道:“大家看这块地,非常不错,它目前大概长 30 米,宽 10 米,特别适合建设蔬菜大棚,一点也不浪费地方。”
“一般来说,大棚的宽度最好不要超过 12 米,不然会因为跨度太大,导致棚顶承受的压力不够,在大雨天或大雪天的时候,很可能会压塌。”
“大棚的边高不能少于 1.5 米,中间高不能少于 2.7 米,这样大棚里才有足够的空间让蔬菜生长,同时也能有一定的空间容纳热气,避免蔬菜被烧坏。”
“我们把这块地的大棚建成宽 10 米,长 30 米的大棚,在两头留下 1 米宽的门,做成对开的形式,这样两头的门同时打开就能快速通风。”
“为了保证棚顶的承重能力,顶上的龙骨应该选择一次成形的弧形钢管,间距以 1 米为宜,同时侧面也相应地建议设立立柱来支撑顶梁龙骨。”
“因为这个棚的跨度不大,选择直径 25 毫米的钢管就可以了,这样它的抗风能力和载雪能力基本上就能够满足要求。”
“钢架搭建完成后,为了使其更加牢固,要纵向拉住,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加剪刀撑,甚至在棚内加设立柱,不过这个棚倒不用这么麻烦。”
“最后就是覆膜,第一层是塑料膜,不能用太差的,要能抗风抗氧化,还要有良好的透光性。第二层是防晒膜,也就是遮阳网。这两层膜都要能分能卷,卷到棚顶,以便调节棚内的光线、温度、湿度。需要加装卷帘装置。”
“这个简易的塑料大棚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大家在计算立柱的时候要考虑好埋地部分,别算错了导致无法使用。”
李艳科非常认真地在指导着这几位农民建设蔬菜塑料大棚,他们讲得认真,听得也很认真。
现在虽然还没办法实际进行大棚建设,但他们在地上比比画画,倒也能让这些人理解具体的施工步骤、选址要求以及大棚预算的做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讲解,杜小平和韩二平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蔬菜大棚的建设要领。
“下面你们几个各自画一个草图,并计算所用物料,算完后交给我。”
这个时候,李艳科又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分别根据李晓阳的这块地自行设计蔬菜大棚,并做出预算以及购置材料的清单。
这几个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常年从事建筑工作,对于相关的知识和计算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他们回到小学教室,从李晓阳那里借到笔和纸,便开始各自计算起来,并且还在草纸上绘制出自己的设计示意图。
大概又过了一个多小时,他们的设计草稿都完成了,纷纷请李艳科过目并指点他们的设计。
李艳科对他们的设计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尽管设计各有不同,但基本上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尤其是杜小平设计的各种骨架钢架的预算非常精确,他对承重以及钢材的型号都有更为明确的标注,这样使得花费的预算更少,而且他的预算也更加准确。
杜小平设计的是全钢架的双面塑料大棚,也就是呈半圆形的塑料大棚。
而韩二平和韩三平设计的则是直角型的塑料大棚,也就是在背风朝北的一面设计一堵土墙,与地面形成一个 90 度的夹角,只在向阳的一面搭建钢骨架和塑料薄膜。虽然他对钢材价格的估算不是很准确,用料也稍大一些,但在土砖建设这一块的计算反而更为准确。
其他几个人也都设计了自己的大棚,虽然他们对物价了解不多,但数量的计算基本正确,只是偶尔会少一些小的配件,这方面考虑得有些不足,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下一步就是实践了。
李晓阳决定让大家先拿这块校田做实验,同时李艳科在一旁指导。于是,大家被安排一起到县城去采购所需的物资。因为要建设塑料大棚,需要一些加工设备,比如钢材切割机、砂轮锯、角磨机、电焊机、电钻等。但杜小平和韩三平以前只是在工地干活,这些设备他们并没有,这让他们犯了难。
李艳科提议道:“你们这里有没有租赁建筑设备的地方?我记得我们那里有租赁模板的,还有租赁搅拌机、震动棒之类的。像这类切割机之类的,有没有租赁的地方呢?你们可以去相关地方看看。”这一番话一下子让建筑工人们有了思路,他们连连称是,觉得可以去碰碰运气,如果有出租的就租下来。
这次,李晓阳没有插手,而是安排这帮工人自行前往县城采购并运回来。关于所需费用,他提前给杜志刚打了电话,让杜志刚跟他们一起采购,把需要的收据、发票等相关东西都收集齐全,方便入账。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搭建塑料大棚,也是一次实验。
打发这帮工人离开后,李晓阳和李艳科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等着工人将材料采购回来,进行大棚的试建设了。
在这个闲暇时间里,李晓阳又思考起大棚建设完成后的事情。他意识到,在种植环节,水是不可或缺的,蔬菜需要靠水来浇灌,没有水是种不出好蔬菜的。
随后,他想到了之前安排杜顺义与老百姓沟通水利建设的事,不知道进展如何。刚好李艳科也在,他便想让李艳科一起帮忙参谋一下水利建设的计划是否可行。
于是,李晓阳给杜顺义打电话,让他到村委会来商量水利建设的事。
其实,杜顺义早就对水利建设项目有了想法,只是这两天大家都特别忙,不是在设计谋划销售中心,就是李晓阳上山陪旅游团旅游,再加上昨天的见面会忙到很晚,一直没机会跟李晓阳说这事。现在李晓阳打电话让他过来,正合他意。
三人在李晓阳的办公室坐定,开始商量水利建设的事。李艳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蔬菜种植的经验,在一旁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谋划,水利建设终于定稿了。
巨石村虽然河里常年有水,很少遇到特别干旱的季节,但水在沟里,要想把水引到山上和地里,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这里山的落差较大,且有以前修建的明渠,但现在作为蔬菜种植基地,用水量会激增,水资源的宝贵性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那样太浪费水源。
因此,有必要将所有明渠改为管道,而要做到这一点,包括阀门、小水池、水窖、水泵等在内的所有东西都需要重新购置安装,成本一下子就增加了。
经过粗略估算,总费用需要五十来万,这让李晓阳感到很心疼。
之前费尽心思多方拉关系才搞到一百多万,一个水利项目就要花五十万,实在舍不得,但不做又不行,这让他十分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