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前线的信息时,刚刚上任的赫鲁晓夫就大感头疼。原本还想否定中国的存在,可此时赫鲁晓夫不得不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能看在往日的交情上,帮一帮苏联。
对于苏联的军事实力,赫鲁晓夫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可是后勤实力却由不得赫鲁晓夫不担心。
200多万人的后勤保障,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其他国家还在征兵,如果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前线的部队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刚上任的自己,无论如何也得解决这件事。只有获得前线士兵和部队的认可,自己才能坐稳第一书记的位置。
想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就必须取得足够的成绩。欧洲战场就是展现自己才华的地方。只要自己领导国家打赢了这场战争。自己的地位才能得到彻底的巩固。到时候自己将会超越以前的领导人获得整个苏联人的敬仰。
为了自己的利益,赫鲁晓夫也只能否定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赫鲁晓夫不止向中国求援,也向刚成立的印度求援。
接到赫鲁晓夫的求援,不管是哪个国家都资助了苏联一大批的军用物资,尤其是粮食和被服之类的。
得到这两个国家的承诺后,赫鲁晓夫又派出了数十万援军和大批军用物资。双方的拉锯战又在欧洲战场上继续上演。
看到双方已经打出了真火,何雨柱也没在关注欧洲战场上的事了。凭现在的情况足够他们打上十来年。在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谁都不可能将对方灭掉,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国家越有利。
身处战乱的国家想要获得发展根本是不可能。因为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换到了军事之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欧洲各国备战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呈现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军队在加紧训练,士兵们挥汗如雨,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技能。政府则在积极采购武器装备,加强军事防御体系。
然而,在这紧张的备战氛围中,民间却弥漫着民不聊苦的情绪。人们对战争的担忧日益增加,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商人们担心战争会导致经济崩溃,纷纷减少投资。
工人们则担心失去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一些民众组织起来,抗议政府的军事行动,呼吁和平解决争端。
在一些国家,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渴望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这种情况并不只出现在欧洲,就连苏联也有了这种情。战争带来的伤害都是相对的,没有哪一方能够避免。
战争之下,普通人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境。他们失去了往日的安宁,每天都在恐惧和不安中度过。
人们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漫长的逃亡之路,寻找安全的地方。道路上挤满了人群,尘土飞扬,面容憔悴的人们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疲惫。
城市变成了废墟,街道上弥漫着硝烟和尘埃。商店被洗劫一空,房屋残破不堪,窗户破碎,墙壁上布满弹孔。人们躲在避难所里,拥挤在一起,祈祷着战争的结束。
食物和水源成为稀缺资源。人们排队等待分配的口粮,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孩子们的脸上失去了天真的笑容,他们过早地经历了战争的残酷。
医疗系统崩溃,医院里挤满了受伤的士兵和平民。医生和护士们拼命工作,但医疗资源匮乏,许多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失去生命。
家庭被撕裂,亲人们被迫分离。丈夫被征召入伍,妻子和孩子们在家中默默祈祷他们的安全归来。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心理创伤,许多人患上了抑郁症和焦虑症。
在战争的阴影下,普通人的生活变得破碎和混乱。他们渴望和平,渴望回到曾经的正常生活。但这似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他们只能在战火中坚韧地生存着,期待着未来有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
除了上街游行抗议之外,他们找不到任何办法。普通人并不能理解国家高层的想法。他们只知道自己现在的生活十分困难。
整个欧洲都处于缺水缺粮缺电的状态。很多基础设施早就被苏联给炸完了。孩子们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所有人都在痛苦边缘挣扎。
相对于欧洲的情况,苏联的情况要好一些。毕竟战争并没有发生在苏联本土。除了一些靠近欧洲的城市,其他地方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所有人的生活物资都非常短缺。
前线迟迟没有顺利的信息传回来。让赫鲁晓夫心急如焚,他奔波于各地,竭尽全力筹集粮食和战备物资。他与官员们紧急磋商,下达一道道命令,要求各地迅速调集资源。仓库被打开,粮食和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战略要地。人们忙碌地装载着货物,卡车和火车驶过崎岖的道路,将救命的物资送往前线。赫鲁晓夫亲自监督着这一切,他的目光坚定而决绝。
应对战争的各种紧急命令也纷纷下达。军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士兵们紧张地训练,准备应对可能的袭击。防空警报声响彻城市和乡村,人们匆忙躲进防空洞。工厂加速生产武器和装备,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劳作,为国家的防御贡献力量。医疗队伍迅速组建,准备应对战争可能带来的伤害和疾病。
赫鲁晓夫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紧迫性,他不遗余力地筹集着粮食和战备物资,下达着果断的命令。他坚信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这个紧张的时期,每一个人都被动员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为了能够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赫鲁晓夫只能命令前线的部队发起进攻。
数百万部队一起进攻时,天空好像被厚重的阴云笼罩,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苏联的钢铁洪流在广袤的欧洲大地上推进,坦克轰鸣,步兵冲锋,每一步都充满了决死的勇气。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触碰到胜利的曙光时,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英国的防线,就像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无论苏联军队如何猛攻,都只能换来一片片的尸体和残垣断壁。苏联的士兵们眼中充满了疲惫和绝望,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前赴后继地冲向敌阵。
然而,就在这时,美国的援军如同从天而降的恶魔,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对苏联军队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苏联的进攻开始出现了混乱,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指挥官们焦急地呼喊着,试图重新组织起防线。
但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美国国的炮火和飞机如同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将苏联的军队撕得粉碎。苏联的进攻受挫了,他们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防线,重新整顿旗鼓。
这场战斗,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战胜敌人的决心。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前进,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有了上次的经历,苏联部队的总指挥也有了应对的办法。无数的防空火炮被秘密的派往了前线。
等美国的飞机升空后,一枚枚防空导弹就像烟花一样飞向了空中。当知道对方失去了空中力量后立刻派出了自己的空军部队,对于附近的军事设施进行了新一轮的轰炸。
在获得制空权后,苏联部队发起了不要命的攻击。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
在这种攻击方式下,苏联部队通常会以密集的兵力和强大的火力对敌人发起冲击。他们勇往直前,不畏惧敌人的防线和火力,以迅猛的速度突破敌人的阵线。士兵们舍生忘死,与敌人展开近距离的格斗,用刺刀和手榴弹近身厮杀。
此外,苏联部队还善于运用大规模的装甲和炮兵力量。坦克和火炮会对敌人的阵地进行猛烈轰击,为步兵创造突破的机会。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
要夺取一大片土地,苏联部队会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他们会先集中力量突破敌人的关键点,然后迅速扩大战果。通过连续的攻击和迅速的推进,他们能够迅速占领大片土地,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这种不要命的攻击方式,也伴随着巨大的牺牲。战争并没有所谓的赢家,哪怕是胜利者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可赫鲁晓夫并不在乎这些,他只要前线胜利的战报。只有胜利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才能获得普通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