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家福集团的审批结果出来了。
然而,他们惊恐地发现,自己连合适的地点都没找到,更别说与供应商合作了。
华德和沃玛并没有刻意针对家福集团,只是要求自己的品牌不要与对方合作。
一些供应商之前签署过市场保护协议,也不是故意打招呼的。
三个月前,家福集团还在取笑沃玛集团,想不到短短三个月后,自家反而沦为了笑柄。
家福集团前路崎岖。
此时的供销社已经步入尾声。
国营工厂根本不将家福集团放在眼里,更不愿意为其供货。
一些大型国营工厂正在进行改革,诸如服装厂、加工厂和屠宰场等企业,依然需要按上级指示行动。
因此,家福集团上门时,并未受到友好对待,甚至其高层焦急到几乎要崩溃。
经过三个月的谈判,除了少数日用品和大型家电供应商,其余方面毫无进展。
此外,场地尚未确定,原本看好的“七七三”地段因缺乏足够大的地块,只能选择偏离市区的位置。
半年后,家福超市终于开始动工,但供应链问题仍十分严重。面对这一对手,叶川毫不留情。
他对历史走向了如指掌。
自1994年起,供销社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些国营工厂不得不自行寻找销售渠道。
叶川与路易斯洽谈了整个下午,最终决定在华夏增设50家超市。
为此,华德集团和沃玛集团各自追加了投资,叶川需投入5亿元人民币进行扩展。
随后,华德集 ** 遣由夏中原带队的小组,前往那些即将寻找销售渠道的工厂走访。工厂面对华德集团时态度较为友好,尽管依然存在敷衍,但夏中原并未介意,逐一留下了联系方式。
50家沃玛超市落成后,这些工厂的日子估计就不会好过了,届时他们会反过来求到自己头上。
虽然改革开放已历经多年,但市场并未完全开放,1994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一旦市场全面开放,这些工厂将被迫竞争,能适应者继续留存,不适应者则会立即陷入困境。
叶川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安排夏中原提前接触这些工厂。
既然投资了沃玛集团,他决心全力打压对手。
家福集团自然首当其冲。
在他看来,必须在对方刚进入华夏市场时就给予沉重打击,等到市场完全开放,对方会发现,整个华夏的零售市场已被沃玛超市占据。
即使那时家福集团试图加入,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果不其然,叶川的策略逐渐显效。
继大型国营工厂之后,小型工厂也开始面临同样的问题。
供销社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百货大楼也开始出现亏损。
全国各地纷纷出现私人承包或收购百货大楼的现象,原来统销统购的工厂被推向市场。
国营工厂进入市场后,立刻暴露了自身的不足。
由于工厂员工众多,因此工厂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善,厂长无法随意裁员,除非工厂面临极端困境,否则不会出现解雇员工的情况。因此,这些工厂的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售价也普遍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很难降价。众多员工需要养活,这也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开始,工厂曾尝试联系华德集团,给出了自己的报价,但叶川不是傻子,显然不会同意如此高昂的价格。既然华德集团拒绝,家福集团就更不可能接受这种高价,因此也直接回绝了对方。
虽然叶川拒绝了最初的报价,但他派出了夏中原参与谈判。经过多轮交涉,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尽管最终的价格仍比正常水平高出一两成,但叶川还是选择了接受。
这只是刚开始,国有工厂尚未意识到它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叶川需要给他们时间适应,自行解决工厂内多余的员工和复杂的支持设施。新开了50家沃玛超市轻松地吸收了这些工厂的产品,等家福集团意识到问题时,大部分供应商已经与华德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令家福集团在中国的总经理十分愤怒,咒骂叶川和4.5路易斯就像不吐骨头的狼,不留一丝生存空间给对手。
幸运的是,家福集团也成功谈下了几家供应商,暂时解决了危机。他们在中国仅开了两家测试性的超市,原本希望用这两家店试探市场,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现在供应商提供的货量仅够这两家店销售,再增加一家都不够。
这不仅间接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还使得整个中国市场被沃玛超市的影子笼罩。家福超市在中国仅有两家,而沃玛却拥有超过一百家。面对这样的形势,他们如何竞争?
1994年,汽车分公司的天骄系列终于实现了量产。当初样车制作成功后,叶川要求分公司在两年内实现量产,当时马建功并没有太在意,爽快答应了下来。然而,他并未料到从样车到量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
国内能够提供汽车零部件的厂家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没有上级的指令,他们是不可能为其代工的。量产与制作样车有很大不同,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所有零部件要么自行生产,要么由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提供。集团确实找到了一些岛国的代工厂来加工零部件,但最关键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必须自主生产。
这些部件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汽车分公司的机密所在。因此,马建功不得不从零开始建立工厂、调试设备、培训工人。结果,从样车到量产用了接近四年的时间。叶川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马建功表示了理解。
现在汽车分公司管理着几家工厂,生产一辆完整的车之前,工人的数量已超过5000名。每年资金的压力巨大,不过叶川总是毫无保留地支持着。虽然他没有过多言辞,但马建功感到如山大的压力,总觉得没完成集团交付的任务。四年的时光飞逝,他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都是因为操劳所致,当他站在弟弟马建设身旁时,看起来更像个哥哥。
为了建设工厂,蒂诺集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自身强大的资金优势、广泛的人脉和控股地位,在岛国、欧洲乃至北美地区成功收购了不少拥有顶尖机械制造技术的公司。即使在技术被限制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还是迫于蒂诺的压力向华夏出售了技术。权力来源于实力,只要有了足够的实力,技术壁垒便不成问题。对于这些国家的高层来说,批准出口机械也算是给蒂诺集团留了一个台阶。
当得知进口机械可能遭到限制时,叶川早有准备。如果真到了那天,他打算利用蒂诺集团在这几个国家的二级市场上兴风作浪,通过手中的股票造成剧烈动荡,让这些国家吃不了兜着走。还好它们还算通情达理,没有对出口机械加以太多阻挠。
首台成品车辆成功下线后,马建功站在车间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款被称为“天骄系列”的车,共有三种型号:最低配的1.5L手动挡,中等配置的1.6L自动挡和高端版本的2.0L自动挡。“天骄系列”是为替换进口桑塔纳而设计的产品,从引擎到变速系统均可与后者比肩,甚至外观设计也更为出众。当时桑塔纳在国内需要约20万元人民币,成为当时中国富裕阶层梦寐以求的座驾之一,甚至购买还需排期。
叶川则是在新车上市前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市场推广策略,不仅通过国家级电视台和各省频道进行地毯式宣传,还在报纸杂志及广播中频繁亮相,确保信息广泛传播。仅仅三天时间,“天骄系列”及其国产身份便在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之间家喻户晓。尤其定价上显得非常诚恳:1.5L手动版只需10万元人民币,1.6L自动版售价13.5万元,最顶配的2.0L自动版价格设定为18万元。价格公布之际,桑塔纳生产商感到了空前的震撼——因为即便是最基本的低配版本售价也要达到“天骄系列”同配置车型价格的两倍以上。这一现实使得其总部十分紧张,随即派遣代表紧急前往中国,计划出席“天骄系列”新车发布会,意图通过亲自购买试驾车来评估两者之间的差异,以便找到应对之策。然而,就在他们还未抵华期间,关于退回桑塔纳的现象开始显现。起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不过是少量退单不足挂齿;但是第二天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销售点外人群涌动,多数是为了退车而来。
中华这边的总经理内心泛起波澜,但依旧保持傲骨,他固执地认为,一个本土品牌怎么可能和拥有悠久历史的大众相匹敌。
“各位顾客,请务必对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负责!若今天执意退车,你们将会被列入公司的黑名单,将来绝无可能再次购买我们的产品!”
“天骄车系刚上市,能否即刻交车尚且未知,大家是否愿意因这辆前途未卜的车辆得罪大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