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震怒
十几天后,金小虎急匆匆进入营帐,报告说杨嗣昌的人马在得胜归途中,遭遇了一支身份不明的官军伏击,形势危急。
张九真闻言,立刻站起身来,命令道:“立即调集援军,支援杨嗣昌!”
身边的李自康,黄昌都是齐齐应是,唯有孙传庭和刘广旭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他们知道这场战斗来的实在是蹊跷,希望是自己多想了。
战场上,杨嗣昌指挥若定,他的人马虽然遭遇了伏击,但在他的带领下,黑风寨的战兵们奋勇作战,逐渐稳住了阵脚。
杨嗣昌心中清楚,这场战斗不仅关乎生死,也关乎他的名誉和未来。
战斗持续了数个时辰,双方都损失惨重。就在杨嗣昌准备发动最后的冲锋时,他突然发现官军的阵型出现了混乱。原来张九真派来的援军及时赶到,从侧翼对官军发起了攻击。
杨嗣昌抓住机会,大声呼喊道:“将士们,寨主的援军已到,随我冲锋!”
黑风寨战兵们士气大振,跟随杨嗣昌冲向叛军。
战斗最终以杨嗣昌的胜利告终,官军首领被杀死,其余官军将士或死或降。
杨嗣昌站在战场上,望着满地的尸体,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胜利虽然来之不易,但也证明了他对张九真的忠诚和能力。
消息传回张九真的营帐,张九真松了一口气,对孙传庭和刘广旭说道:“杨嗣昌不负我望,此战对官军作战赢得胜利,这不但可以证明他的忠诚,对我们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孙传庭点头道:“确实,这次是我们有些太铭感了,但我们也应警惕,不可放松对其他可能的威胁的防范。”
刘广旭则说道:“杨嗣昌此次表现出色,但他的忠诚仍需时间来检验。”
张九真微微一笑,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现在让我们为胜利庆祝,同时也要为接下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杨嗣昌大败,投降了张九真,为张九真出生入死,到处平定匪乱,劝降朝廷官员,成为了张九真的得力手下。
而且就连王承恩也投降了张九真,这个消息传到京城,顿时就让崇祯皇帝气急攻心,险些晕倒,朝廷重臣也是惊讶万分,不敢置信。
朝堂上的气氛格外凝重,崇祯皇帝的愤怒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让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怒火,朝廷重臣们低头不语,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龙颜。
“杨嗣昌、王承恩,这两个叛徒,无耻,可恶!”崇祯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又充满怒意,“他们竟然投降了张贼,还帮着贼人来坏我大明江山,朕的江山岂容他们如此践踏!”
“陛下息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大臣谢升小心翼翼地开口,试图平息皇帝的怒火。
“从长计议?”
崇祯皇帝冷笑一声,道:“朕要的是立刻、马上的行动!难道你要朕忍耐这样的窝囊气吗?张九真不过是一介草寇,竟敢如此嚣张,朕要亲自出征,将他碎尸万段!”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进入大殿,跪地禀报道:“陛下,张九真张贼派来使者,声称有重要事情要见陛下。”
皇帝眼中更是恼火,他气呼呼的说道:“让他进来,朕倒要看看他有什么好说的。”
不久,一名身穿便装的使者被带入大殿,来人正是刘广旭。
刘广旭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陛下,张九真张大寨主有一封信要送给您,希望您能接受。”
“信?”崇祯皇帝冷笑,道:“张贼这是何意?”
刘广旭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皇帝,“这是寨主的亲笔信,请陛下过目。”
崇祯皇帝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复杂。
信中,张九真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并提出愿意归顺朝廷,条件是朝廷必须承认他的势力范围,并给予他一定的自治权。
“张贼这是在向朕示好?”皇帝沉吟片刻,将信递给首辅大臣,“你们怎么看?”
张九真主动服软,这让崇祯皇帝的怒火稍稍平息一点。
大臣们传阅了信件,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轻易表态。
崇祯皇帝让刘广旭先行退下,而后对众臣问道:“此事你们怎么看?”
“陛下,张九真此举或许是想试探朝廷的底线。”大臣姜逢元谨慎地继续说道:“我们不妨先稳住他,再做打算。”
皇帝点了点头,认为现在张九真虽然可恶,但也一时无法真正的战胜他,暂时稳住他是必须要做的。
于是崇祯皇帝召回刘广旭,对他说道:“回去告诉张九真,朕会考虑他的提议。但在朕做出决定之前,他必须停止一切对朝廷的敌对行动。”
“是,陛下,草民一定将陛下的话带到。”
刘广旭恭敬地应了一声,退出了大殿。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内部对于是否接受张九真的归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趁机出兵,削弱张九真的势力,有人则主张接受他的归顺,以稳定局势。
而张九真那边,也在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他知道这对于自己能不能争取到几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很重要。
就在这时,杨嗣昌和王承恩突然秘密返回京城,他们带来了张九真的另一个提议:如果朝廷愿意接受他的归顺,他愿意交出一部分地盘,只保留陕西一省之地,并协助朝廷平定其他地方的叛乱。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充满了风险。他召集了所有重臣,共同商讨这个重要的决定。
“诸位,张九真的提议你们怎么看?”皇帝环视众人,沉声问道。
“陛下,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陷阱。”大臣谢升说道:“张贼必定另有图谋,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陛下,臣认为可以接受张九真的提议,但必须有严格的条件限制。”郑三俊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