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502补了两千字)
贾环这次刑部督捕司的行动很圆满,既揍了冯紫英,又成功抓到了冯时,贾环心情很舒畅。
冯紫英和冯家的几个下人也被贾环以妨碍官差办案为由,一起抓了回来刑部。
回到刑部,将冯紫英和冯时等人都交给朱康,关进了刑部的大牢。
冯唐知道后,急匆匆的来刑部,花了银子赎了冯紫英等人回去,冯时是没办法了,有人证物证证明他参与了顺刀帮的走私买卖,估计要判几年。
冯时不可能去指证冯唐的,只能自己一个人背下这些走私的罪名。
办完了这个案子,贾环就去了王家,继续读书,上门的时候,也买不少礼物上门,毕竟现在是过年。
白莲教头目都剿杀了,案子破了,王慎也可以回王家了。
………
顺天府衙,卜世人告贾琏与刑忠放印子钱的案子,贾琏带人逐一找欠贷的人,已经收了利息的还给他们,还没有还银子的,都免了利息,重新改写一张欠条。
卜世人告贾琏,自然就找不到人证了,还被贾琏反告诬陷。
最后,卜世人只能上门找贾琏下跪求饶,写下欠贾琏六十两银子的欠条,答应半年内还清,贾琏才撤回状纸。
…………
初六、初七两日,贾环都在王家跟王乾读书备考。
贾琏办了卜世人这事,心里高兴找薛蟠饮酒,也乐极生悲了,自己有外宅的事被王熙凤知道了。
初七早上,平儿意外听到两个小丫头嘀咕,说什么“外面的新二奶奶,比家里的二奶奶还好看”,平儿正好奇,哪里来的新二奶奶?
又听到兴儿大声呵斥两个小丫头、禁止她们继续讨论。
兴儿是贾琏身边的亲信小厮,他出面呵斥,这事情,他肯定是知情的。
平儿马上去禀报给了王熙凤。
王熙凤马上派人找来旺儿、兴儿,一番审问下,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方才知晓贾琏已经在外又偷偷娶了一门亲事。
(原着王熙凤为什么要骗尤二姐进府,才收拾她,不是直接拒绝尤二姐进府呢?
因为王熙凤底气不足,当时的时代,对女性很苛刻,妻子没生儿子,都是不对的。
贾蓉曾经给贾琏出主意,娶尤二姐,要以“二婶子没有男孩的说辞。”
彪悍如王熙凤,也知道,会被贾琏捏住这一条“你没生男孩”驳到哑口无言。
只能先骗尤二姐进了贾府,再想办法折磨死她。)
王熙凤知道了尤二姐的事,第一件事就是去东府,大闹一场,把尤夫人骂个狗血淋头,贾珍都躲着不敢出来见她。
王熙凤这步,是要先断了尤二姐的根,没人帮她。
…………
尤家以前给尤二姐是订过婚事的,是曾经做皇家粮头张家的儿子张华。
自从前太子倒台,张家就丢了皇庄粮头的差事,张华又整日吃喝嫖赌,家业就倒了。
尤家老太太给了二十两银子给张家老汉,退了与张华的婚事,尤二姐才嫁给了贾琏。
王熙凤派人去威逼利诱张华,让张华去告贾琏强逼退亲,尤二姐悔婚。
带尤二姐回府之后,王熙凤把尤二姐有婚约的事告诉了贾母,没想到贾母早就知道这事,尤家已经退婚,是张华诬告的。
贾琏还在和薛蟠喝酒,就收到消息,王熙凤已经带人,一番唱念做打,展现当家主妇的大气与胸怀,哄了尤二姐,抬着小轿子接她进了贾府。
贾赦知道后,把丫鬟秋桐赏给了贾琏做妾,这是给贾琏多纳一个妾,让尤二姐不那么显眼,独自面对王熙凤的打压。
原书,王熙凤会挑拨离间,怂恿秋桐去霸凌尤二姐。
可是,这次尤二姐来到贾家,却完全出乎王熙凤的意料之外。
王熙凤带着尤二姐去见贾母。
贾母心中有数,笑着夸奖道:“凤丫头是很识大体的,你是当家奶奶,不比其他人,心胸开阔,这才能显出来你的好。”
话是这样说,贾母却否了王熙凤打算把尤二姐安置在自己旁边的院子里。
贾母将秋桐与尤二姐分开,将尤二姐分到了邢夫人旁边的院子住,贾母送了一个丫鬟给尤二姐,还让邢夫人以后负责管尤二姐。
王熙凤傻了,尤二姐婚约的事,不管了吗?
就算是不管了,秋桐与尤二姐是贾琏得小妾,按规矩应该都给自己管吗?
自己已经展现这么大方了,亲自去外宅接人回来,为何还要防着自己?
还没完,邢夫人也送了两个小丫头给尤二姐,加上尤二姐原来的丫头,尤二姐已经有四个丫头了。
这不合规矩啊?
当年赵姨娘没生探春的时候,只有一个丫头,后来生了小孩,才有两个丫头,一个大丫头,一个小丫头。
邢夫人亲切的望着尤二姐,看向她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心里很激动,人生终于有盼头了,自己也要有孙子了。
贾母安慰王熙凤道:“你一天事情多,身子也不好,要好好休养几日,尤二姐这边,就不用你牵挂了,有你婆婆看着呢!”
邢夫人皮笑肉不笑的道:“是啊,老太太都是为了你好,你一年到头太忙了,尤二姐就交给我看着吧,她生了孩子之后,我会亲自来带孩子的,你就放心好了。”
尤二姐听到自己的孩子,不能自己养,要给邢夫人帮养,心里有些不放心,但是也是没说什么。
贾琏收到消息,也赶了回来,知道贾母与邢夫人这样安排,心里也放下心来。
贾琏也给王熙凤面子,当众给她赔了不是。
王熙凤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接受这个结果,回到自己院子,王熙凤把一套茶壶与杯子全都摔个粉碎。
这事情很奇怪,贾母与邢夫人为何同时偏帮起尤二姐来了,事情完全脱离了王熙凤的掌控。
贾琏回来之后,去找了贾珍,两人去衙门走了人情,上下打点之后,衙门把张华赶了出去,说张华是诬告,如果再敢来闹事,就让他坐牢。
王熙凤担心自己怂恿张华告贾琏的事暴露,想派旺儿带人去杀人灭口。
贾琏已经派人把张华赶出京城,算保住了张华的性命。
………
初八,早上贾环去韩王府,陪同韩王殿下一起去宫门前,等候皇太后出宫。
(今日只写了四千,还是欠两千字,明日再补,明日大伯来家里开年,尽量补。)
昨日初七,燕王府侦破京城小童失踪案子,破坏无生教的血祭,围剿无生教的母教白莲教各地头目的,吏部封赏燕王府的折子上呈给皇上。
无生教也属于白莲教,无生教是京城的白莲教的叫法,白莲教在大雍各地有野心的头目,有的自立门户,给本地白莲教另起一个名字。
康元帝看了吏部的封赏折子,似乎觉得赏不足,提笔改了,加重了给燕王府的封赏,王渊与典仪刘塞都升了一级,牛不屈更是得了一个可以传家的武官小爵,云骑尉。
相比之下,韩王府的属官几次办差,虽然办得很好,但是赏赐得很薄,其中贾环几次立功,积攒起来才获封同样的云骑尉,显得有点不公了。
对于皇上高赏燕王府属官,内阁与马熙、李青秋等重臣心里都能理解。
康元帝经历过九龙夺嫡的惨烈,登基以来,就没设立太子。
太子的位置虽然尊崇,却成了其他兄弟的靶子,所有皇子的心中,都把太子当成敌人,想办法扳倒他。
当太子,想安安稳稳等到能登基上位,实在是太难了。
大雍虽然没立太子,在康元帝心中,燕王现在应该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燕王府侦办无生教血祭此案,表现虽然不佳,可是燕王还年轻,一次丢分,皇上不可能就这样放弃他。
(当年雍正刚刚出宫,给朝廷办差,也是犯了很多错,被康熙批“为人轻率,喜怒不定”。
康熙第一次给皇子们封爵,老大和老三都获封郡王,雍正只得封了贝勒。
后来因为雍正办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雍正在三十一岁的时候,才得晋封为亲王,此时,才开始入了康熙的眼。
雍正传位给弘历,历史有人说弘历是嫡子,也有人不认同,在下也觉得弘历不算嫡子,自己封的不算,如果这样算是嫡子,历史上的每个皇帝,都可以是嫡子了。
雍正自己只封过一个皇后乌拉那拉氏。
弘历的母亲钮钴禄氏,雍正最后只封了皇贵妃,就是电视剧甄嬛的原型。
雍正死后,弘历上台,乾隆给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为“崇庆皇太后”,死后封为雍正的孝圣宪皇后。)
…………
宫门前,燕王、楚王、蜀王、韩王带着各自的属官,在宫门外左边等候。
郎家的老国公,还有众多有份捐款的勋贵在右边等候。
雁七也带着一百多人,在旁边等候。
燕王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楚王有些看不惯他,扭头望向另外一边。
蜀王见两人不合的样子,眼中闪烁着狡黠的笑意,对燕王道:“恭喜皇兄了,听说皇兄侦破了无生教的案子,围剿了白莲教头目,昨日皇兄府里获得了父皇的封赏,皇弟真是佩服。”
平时,只有燕王与楚王起过正面冲突,蜀王虽然对大位有野心,却没有燕王与楚王表现得这么显眼,还算含蓄的。
燕王面带微笑,指了一下王渊与牛不屈,道:“也算不得什么,都是他们办差用心,围剿邪教拼命,才立下微功。”
楚王在一旁呲笑道:“皇兄,你也知道是微功?已经围住了棺材铺内的无生教,小童还死了三十多人,听说整个棺材铺内,血流满地,这些小童死得是真冤啊?”
听楚王说这话,蜀王脸上露出笑意,燕王怒目相视,道:“小童虽牺牲了一些,但是,这是为了追查白莲教头目,为了消灭邪教为祸,清除未来的大隐患,要成大事,自然免不了有所牺牲,岂能尽如人意。”
楚王轻蔑的道:“说得好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藏在城外道观的白莲教头目,真的是你们查出来的呢?”
听到楚王如此说,燕王忽然心虚了,扫了一眼雁七、韩王府等人。
幸亏几位皇子距离勋贵与大臣距离不近,他们听不见。
王渊过来附耳低语了几句,不一定是雁七与韩王府的人说的,燕王府当时也带来两百名护卫去围剿道观,护卫里面如果有人被楚王收买了,也是有可能的。
见燕王不出声,蜀王奇怪的问道:“四皇兄何出此言?朝廷都给三皇兄封赏了,这案子不是燕王府破的,还能是谁破的?”
楚王冷哼一声,道:“谁让人家有个好皇弟,属下的人都围了道观两个多时辰,愣是不进攻,生生等到他们来领功!”
蜀王笑了,道:“四皇兄,还有这事?……”
蜀王不理燕王脸色难看,还想继续煽风点火,此时宫门大开,皇太后的仪仗列队出来了。
蜀王只好停住不说了。
众人下跪迎接皇太后。
皇太后的队列有三百护卫,燕王府两百人,楚王两百人,蜀王一百五十人,韩王只带了一百人,还有雁七的一百人,还有勋贵与臣子的人,浩浩荡荡的往南城外去。
…………
京城城门外半里,有一座迎宾的亭,叫习礼亭,是一座黄琉璃瓦顶、六角形的建筑,它建在两层台基之上,南北两面都有石阶,北阶三步,南阶六步。上层台基为石质。亭子采用单檐攒尖式设计,黄琉璃瓦屋面搭配金龙枋心旋子彩画,显得庄重典雅。朱棂门窗精致大方,其中面北一方为隔扇门,其余则为槛窗,下层台基为砖砌。
次亭建于前朝,维护下来,这处专为初次来京的文武官员、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贡使等演习朝觐皇帝礼仪的地方,因此得名习礼亭,亦称演礼亭。
习礼亭左边,立着一个高大的功德碑,用一张红色的布裹着,有一条黄色的绸缎绑着。
前两日已经宣传开来,皇太后会在这里放粮,已经有一两万名百姓等候在这里。
王诺老爷子携众文官士子,还有捐款的富商都这里等候了。
韩王府的五百骑兵,也早早布置这里了,还搭建在习礼亭旁搭建了几个大的临时棚子,放有十口大锅,蒸饽饽,煮粥,粥白菜汤,还有分成三斤一袋的粮食,堆成一堆。
王贞儿带着几十个妇人,几十个下人正在忙碌着煮粥,煮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