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清,小锋今年多少岁了,快十五了吧!”刘婶对陈锋的年龄很关注,毕竟是她心目最优秀的资源。
这样的好男孩,在四九城都不多!
老太太都说发过话,只能娶同等次的军门侯女,这要是在古代,妥妥的将门虎女。
“哪有,上个月才过十四岁。”
“虚岁十五嘛,那也是十五!”刘婶的目光看得陈锋浑身不自在,颇有种老虎看绵羊的感觉。
这女人上过战场不成?陈锋心里嘀咕一声,居然让他都有点顶不住。
他其实想得没有错,这位热情的大婶在十几年前,还真开过枪、参加过战场。
“大婶,你还没说你来干嘛呢?”
“我能来干啥?”刘婶看一眼他的书房,说道:“刘海中、阎埠贵等几家都托我过来询问张小花,想给他们家的长子问问小花意见。”
“这么年轻就成了科长,了不得,将来岂不是最低也是个处长、副厅长什么的。”
原来是这样。
陈锋明白了,这件事他也不好说这条鱼进了自己的碗,可被这些人骚扰,也有些烦人。
“现在虽然不讲究门当户对,可隔壁什么名声,大婶你也是知道的,你拿他们来问,不怕坏了你的名头?”
把摩托车开进了大堂里,陈锋走出来,靠近葡萄架后低声问道。
“嘿嘿!”
说到这个,刘婶就忍不住笑起来:“我也说了,可他们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万一成了呢,这可是一位科长,将来还可以继续往上升的。”
“反正我这一趟也不冤,不管成不成,都有一条活鱼。”
“小花姐说没说条件?”陈锋很好奇这件事,有些心态特殊,忍不住问道。
老太太给他倒了一杯茶,笑道:“说了,那个条件啊,估计附近没有几个年轻人可以达到。”
陈锋越发好奇。
“什么条件这么难?”
“不是难,这是根本不可能!”
刘婶刚想说“这辈子可能都嫁不出去”,看到陈锋又改口道:“我给你说说。”
刘婶扳着手指头说道:“第一,必须是最高大学毕业,青华、燕大,二选一,低了就不行。”
“就这一个,附近就没有人能成!”
陈锋惊讶道:“不能吧,我们四九城的大学,还没有人能进?”
刘婶摇头道:“你还没上大学,不懂,虽然学校在我们四九城,但现在九成的学生都是外地的天才,”
这句话不是很准确,但在50年代、60年代北大70%是农村学生;2010年,这个比例已经不足1%。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代是寒门崛起最好的年代!
虽然寒门在这个年代太苦!
起码后世的牛马,还可以吃饱喝足,可以顿顿有肉有牛奶。
“不能吧,我们城里的学生,还考不赢外地?”陈锋不清楚外地教育资源,但四九城的确享受了全国最好的待遇,以公交车为例,南京、上海的公交车都拉了过来运行。
这是真正的全国资源倾斜,各省支援建设!
“那你说说,南锣鼓有几个大学生,有几个青华燕大的?”刘婶反问道。
“额···没结婚的,还真没有。”陈锋一翻记忆,本地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中专毕业,大学都没几个,更别说最高学府。
当然,初中生毕业也很不错了!
进厂都是技术员助理待遇,一个月二十多块钱!
从某个方面来说,现在的初中生相当于明朝的秀才,中等学历等同举人,大学、大专等高等学府毕业差不多就是进士了。
“第二呢?”
“第二,必须是神枪手,三百米可以打中一个硬币!”王胖子抢着说道:“青华燕大毕业生,一枪打中一个硬币,还是三百米,哈哈,我觉得师父就是在故意刁难人。”
胡八一看了胖子一眼,觉得他在故意装傻!
陈昊整个真傻子点头道:“这就是要文武双全,文第一,武第一,不然根本别想上门求亲。”
“这两个是有点难度,但努力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陈锋觉得青华燕大肯定有学生可以符合,现在学校的军训都是玩真枪真炮的。
红星轧钢厂的民兵一年都要打个几十炮,顶级学府的武德那就更加充沛,隔壁的戏剧学院还要去城外靶场集体打炮,进行防空、军训。
说不定青华燕大还真有天才,通过参加学校的军训成为神枪手。
刘婶伸出第三根手指头:“还要长得俊,不能超过二十五。”
第四根。
“家里必须是参过军的,这样有共同爱好。”
第五根。
“懂得烧火做饭,体贴女孩子,因为她有时候要执行特殊任务。”
···
等刘婶说完了九个条件,陈锋就不追问了。
依照这些条件,现在肯定不可能有人达标,陈锋也不行,他还没进入大学呢,后天还要去五中报名。
“爷爷呢?”
在正堂没看到老爷子,出来也没看到人。
说了半天,都没看到老爷子回来,看样子也不是去外面走动。
陈昊立马回答道:“上午九点多,来了一个军车,说是请爷爷去看病,爷爷就去了。”
王胖子、胡八一在军队待过,先后补充道:“开车下来请的人是一位少校,对爷爷很客气,但请爷爷的态度很坚决。”
“他们而且还是最精锐的军人,我爹以前带我参加过军演比赛,只有那种拿到冠军的兵王才有那种眼神。”
胡八一小声道:“得病的人肯定级别很高,就算是我爹的上司谭司令配的警卫员,都没办法调来这样的人物贴身保护。”
比一个军区司令还高级?
陈锋面色不改,对着他们几个笑道:“别乱传出去,不然当作成泄密,成了特务同伙,那就麻烦了。”
刘婶赶紧点头。
识时务、懂势利是成年人的共性,胡八一他爹是什么层次,在场基本都知道,被胡八一这么一分析,还真不敢乱说。
“我先走了,你们聊,我去找刘海中要我的鱼去。”
“刘婶,我送你。”周清、老太太同时起身。
路过石像,刘婶还拜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