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磨铁读书 >  古邑侠踪 >   第32章 乡音

这秦时月一骑绝尘来到村里最热闹的接峰塘边,马高人俊,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围观者。

一些年轻人和小朋友更是将他当作了天人,围着他和黄膘马端详个不休。

连几只白鹅都来欢迎秦时月,只是模样很凶,“嘎嘎”叫着,伸长着脖子,张着嘴,脑袋贴着地面,摇摆着身子碎步前来,要咬时月的脚脖和黄膘马的嘴,被小孩拎了脖子往旁边甩了几次,它才摇着大脚板往旁边摇去,“扑通”一声跳进了接峰塘,在水上游弋起来……

一只黑狗见来了生人,也“汪汪”叫了几声,经主人喝斥之后,才噤声,在地上东嗅嗅西嗅嗅,不时还抬头看一眼秦时月。

大家听说时月想去登山,纷纷跃跃欲试,表示愿意当向导。可一听秦时月说想去爬甑山,所有人不是摇头,就是闭了口。

时月问原因,什么样的回答都有:有的说太远啦,上下就得十多个小时;有的说太累,回来脚会疼好几天;有的说太险,弄不好就会鸟一样地飞下来;有的说脚底太慌,有刺,有尖石,有柴桩竹根,很容易就将脚扎破了,还有毒蛇……

秦时月想了想,用个激将法,说:“那村里就没有人敢当向导了?”

有人说:“怎么没有?罗四就肯的啊。”

秦时月一了解,原来罗四就是罗三的弟弟。

罗三是谁?鱼桥埠杀大江鱼夫妻者是也,在坐牢。

秦时月便让人去把罗四找来。

有人说:“牛爷,快过来!”。

大家一边叫一边笑,将一个人推到秦时月的面前。

秦时月问:“不是叫罗四么,怎么又成了牛爷?”

大家哈哈笑着说:“哥哥赶骡,叫骡爷;弟弟牧牛,就叫牛爷嘛。”

秦时月不得不佩服村民的智慧,生活中寻找幽默、互相消遣的本事。

是啊,生活多么艰辛,日子多少苦啊,那何不多给自己找点乐子呢?

那好吧,那就让人家“牛”一把吧,他也就入乡随俗,称人家为“牛爷”。

秦时月打量牛爷,也是个矮个子,跟他兄长一样。一张扁平的脸,门牙缺了一个,看上去精干巴瘦,但脸上黑里透红,动作敏捷,一看身体就很棒。

牛爷话很少,动不动就“嘿嘿”地笑。

时月见了他这副老实巴交的模样,打心里就心疼和喜欢。

他也不是见不得油腔滑调、嬉皮笑脸者,只是觉得诚实是最好的美德,所以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秦时月为啥要找罗四?除了需要向导,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上次“骡爷”罗三交待,当时他在甑山上的山涧里捡到金鳖时,弟弟罗四也在。所以,时月这次来,对村民说是来登山,其实也想顺便去看看发现金鳖的现场。

在村民眼里,外来人空脚荡手去山上,就是玩;可在秦时月这里,不是玩,是工作。

甑山事关金鳖的发现,事关其他失踪文物的调查,也事关日本人的失踪,不是一处寻常之地。

他邀请牛爷跟自己一起在接峰塘边的油坊边用午餐。

说是午餐,其实就是随身带的饼干。

他看着津津有味地吃着饼干的牛爷,眼前浮现出“骡爷”的身影。

说心里话,他内心是同情罗三那汉子的。“大江鱼”夫妻通过那种方式图财,实在不地道。

罗三先是酒后乱性,后因激情杀人,并无预谋,而是一个矛盾自然激化的过程,在法律上讲就有活命的理由。加上秦时月想方设法为他开脱,所以法院刀下留人,从轻发落,判处监禁服刑30年。

虽说逃脱了死刑和无期徒刑,但30年过后,骡爷还真是要成“爷”了,七八十岁的老人,风烛残年矣。

这人啊,交朋友可得慎之又慎,否则,一辈子可能就栽在上面。时月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时月看看有个小摊,问牛爷能不能来两碗馄饨?

牛爷说,馄饨摊的生意不好,因此经常不来。老百姓舍不得花钱,平时难得吃碗馄饨。农闲时光,外出割点新鲜肉回来,由老娘擀面做皮子,自己动手包呢。

庙下所说的“老娘”,指的是老婆、婆娘。

这里今天能买到的,只有油灯果和油条。

油灯果是麦粉加水加萝卜丝加辣椒末调成糊,放在一个油灯状的铝皮煎斗中,再放入沸腾的菜籽油中烹制而成,观之金黄,食之外脆内嫩,又香又辣,味道真是好极。

油条略微简单一点,两根湿面条捏在一起,放下油锅,就会变魔术一样的放大成丝瓜那么长和粗了。

秦时月告诉村民,有一种说法,这油条的发明,与老百姓痛恨秦桧夫妇有关。

据说岳飞被害后,气愤的老百姓捏了两个面人,把他们当成秦桧和王氏,抛进油锅里炸,捞出来后吃了。久而久之,就演变成油条这种面食。

村民们听了感到新奇,也对见多识广的秦时月格外敬重起来。

时月与牛爷吃油灯果时,身边围了七八个大大小小的孩子。秦时月便再付了些钱,给孩子们一人一样,要么油灯果,要么就是油条。

孩子们开心得又羞又乐,不论拿到什么,都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一边吃一边看着这个慷慨的小后生。

没拿到果子的,在油灯果摊前又蹦又跳,争着说:“轮到我了。”“下一个是我的了。”

做果子的老婆婆就跟他们讲:“有的,都有的,勿要轧。今朝有好心的客官做东道,你们都成福气伯伯了。”

孩子们于是“哄”的一下笑起来,推着对方,口中说着“福气伯伯”,互相打趣着。

也有胆子大的,当老婆婆把油灯果给他时,他迟疑了一下,指着锅里的油条说:“我要丝加筋。”

秦时月没听懂,问:“什么丝加筋?”

老婆婆笑笑,说:“也不知这孩子哪里学来的北佬腔。”

牛爷笑着拍拍孩子的小脑袋说:“‘丝加筋’啊,是你小脑袋灵过头了吧?城里人叫的‘油条’,我们农民伯伯叫它‘丝瓜筋’,你看看,它的相貌跟豆架上牵着的丝瓜像不像?你的‘丝加’在哪里呢?怎么给你发明出来的?”

人们一齐哄笑。

原来,这地方的土话,“瓜”和“家”的发音是一样的,都念“锅”。小孩一高兴,想表达得斯文些,结果弄巧成拙,把“丝瓜筋”念成了“丝家筋”。

有人告诉秦时月,那个老婆婆,村里人都叫她“阿娇癫婆”。

秦时月打量她,小小的个子,穿着青布大褂,围着同样是青布的围裙。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个髻,但还是有不少发丝飘到了额前。好好的老奶奶,怎么成“癫婆”了呢?

村人告诉他,“癫婆”当然不是她名字,是她的绰号。她的名字没人晓得了。

阿娇癫婆其实一点都不癫,只是命苦。

老公死得早,又没有孩子,五十多岁了,人小,力气也小,砍不动柴,平时只能上山扒些别人不要的松毛丝和落叶,用脚钩(篾制器具,比筲箕更高,容量更大)挑回来当柴烧。

或者砍一根毛竹拖下山,到家后制成扒松毛丝和落叶的柴扒(又名“落叶扒”),拿到这接峰塘头或凤梧街上去卖。

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又用黄泥与铁丝糊个小风炉,下面用松木油伴柴块生上火,上面搁个陶瓷罐,放上半罐菜油,沸上些油灯果和油条来卖。

松木油也是土话,即松明子,是松树上已经油化的那一部分,劈下来可以生火,也可以当火把,夜间用作照明。

既然不癫,还会生活自理,还会做油灯果,那应该叫她“阿娇婆婆”才对,秦时月真诚地对村民们说。

吃完六个油灯果,他用阿娇婆婆提供的毛纸擦了擦手上的油腻。

阿娇婆婆说,当年在朝里做官的董邦达,在皇帝身边吃完肉夹馒头时,也是用这个毛纸擦手的。

孩子们听了,开心得哈哈笑,说她真是“癫婆”,要不怎么会说这样的疯话——皇帝的事老百姓哪里能知道呢?

阿娇婆婆于是很耐心地跟大家讲这个故事。

董邦达此人,秦时月是知道的,秦梦人,是个私塾教员出身的进士,后来官至尚书,工书画。

他年轻时曾在壶溪一带教书,卖大字。

其儿子董诰,也是个书画尚书。

父子俩均享有御赐紫禁城骑马的特权。

但皇帝吃不吃肉夹馒头,时月就不知道了。也许吧,好东西人人爱吃,不分皇帝与平民。

肉夹馒头是壶溪、庙下、凤梧一带最丰盛的食物之一,一般只有婚宴、寿宴和上梁起屋时才能吃到。

这等地方美食,老董与小董推荐给皇帝吃,也是极有可能的,呵呵。

阿娇婆婆能把这样的故事分享给自己和孩子们,想是她今朝开心了。

可她的话马上招来村人的反驳。

有人说:“阿婆啊,侬又是奈个(吴方言,“怎么”之意)晓得人家做官的是用毛纸擦手的呢?”

阿娇婆婆说:“侬阿婆什么东西不晓得?红还晓得,皇帝吃完肉,是用绸缎擦手的,结果越擦越油。他看到董邦达的手干干净净,忙问怎么回事。董邦达说是用家乡的毛纸擦的。结果,毛纸就成了贡品。”

孩子们听了,再次“咯咯咯”笑起来。他们为家乡的毛纸被皇帝看上而开心呢。

有一个机灵的孩子问:“那皇帝用毛纸擦屁股吗?我们都用它擦的。”

“屁股也擦,手也擦,” 阿娇婆婆说,“自从有了红得个毛纸,皇帝只要有擦不干净的地方,都用它擦,一擦就好。”

孩子们“哄”的一声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还重复着“红得个毛纸”这句话……

“红”与“红得个”,都是庙下当地的土话。前者是“我”之意,后者是“我们的”意思。

时月想,这阿娇婆婆其实聪明着呢,还是个“开心果”。见时候不早,便与牛爷告别了老老小小的村民,向着甑山进发。

牛爷也吃得开心,骑了头牛在前面卖力地引路,嘴里叫着“嗨糗嗨糗”。

牛虽然走不快,但牛背上的牛爷一路上给秦时月讲了不少当地的传说。

秦时月故意问:“庙下这地方虽然靠近大山,但也只是个半山区,因为庙下畈不小,老百姓的耕地有保障。当年日本人来过吗?”

“来过的,”牛爷说,“他们将手榴弹往阿毛讨饭头颈里一挂,逼他带路,要去分江关渡口。阿毛讨饭活相(方言,“灵活”之意),将他们带到了凤梧,趁日本人吃饭时钻进了黄山的柴蓬里,逃了回来。”

“后来呢?日本人没有回来报复?”

“没有。那时日本人已经勿大相干了(方言,“不行了”之意),于是又抓了个向导,带去了分江关,却遭到国民党挺进队的伏击。日本人一怒之下,一把火将分江关最大的十间四厢烧了。”

那日本人后来有没有来过这里呢?时月问。

听说后来又来过的,是支小部队,没有几个人。他们在上黑松岭前,还围着某人家的水碓看了老长时间。牛爷说。

水碓是南方山村特有的一种动力设施,用来加工食品。

它常用凿通了的树木或毛竹当管道,将泉水从山上引下来,冲击竹木制成的大圆轮,使它产生旋转,带动一根杠杆,让它产生上下击打,从而达到将稻谷、米粒等舂碎的目的。

水碓对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都很大。那巨大的木桩在哗哗的流水声中产生的上下击打,震耳欲聋,令人胆寒。

面对这种古老的设施和震撼人心的场面,日本人觉得新鲜,很正常。那时,或许他们还意识到了什么吧?譬如中国人的智慧,譬如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文化,等等。时月想。

那后来呢?他问。

后来就上了黑松岭,不见了。应该是往永王或乌龟潭方向去了吧。牛爷说。

也就是说,日军在甑山一带失踪的事,庙下人并不知情。那这事与庙下,估计就没什么关系了。要不没有不透风的墙。时月想。

经过桐荆坞,攀上青草岭,两人在山涧中饮马,饮牛。

时月问牛爷,当年与你哥发现金鳖,是在哪里?

牛爷说,就在前面隔两座山岭的一条坑道中。

那里有人烟吗?有人住吗?

没有的。上下都没有人住。但古时候听说上面有个庙。

那庙还在吗?

小时候上去时,房子没有了,墙脚还在的。庙下老辈手里的人叫它“佛田鸡”。

那上去方便吗?

不方便。那个庙基所在的地方十分特别,下面全是很陡的石塔。只有从南坡上去,登上双弓尖后往北面翻下去,反而稍微容易进一些,但要翻山越岭不少时间。

两人一问一答。

时月想,那今天还是从南坡的古道登山吧,爬到哪里算哪里。佛田鸡的事,下次再说。

此后,他们将牛马放在岭上吃草,钻进林子开始登山。

对于自己的坐骑,秦时月是十分放心的。

这马产自西康甘孜大草原,是匹烈马。他游历时偶然遇见,亲自驯服后带回来的,一般人根本就近不了身。

旧檀有《接峰塘》诗相记:

马蹄南去绝尘垢,

满目青山如画开。

忽遇小儿塘坎立,

童声清越问何来。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神魔帝玉(修真)上仙雏侠浮梦山海间醉里,剑气如霜重生之我的老公是仙帝一步成仙最强道统红尘染雨蛮横的屠夫帝御仙魔靖乾荡坤妖魔路我修仙真的太难了我有一枚空间珠惑心债的麻烦太古剑神呆萌小沙弥赘婿修真在都市师父你做我妻子好不好综武:获北冥神功后我横推无敌嘉靖余福签到聊斋,铸造气运神朝都市神级仙少重生最强仙皇我竟是书中大反派三清师弟穿书之男主修仙小说的小炮灰我有诸天万界图道破万界钓亦有道仙武神皇国师大人一动不动聊斋炼丹师风雨乱江湖长生不死,从洞天福地开始我在网游当大侠我在天道母胎里修炼过我在都市开仙门书咄咄且休休,苒苒物华休顶尖剑客剑妖传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快穿攻略之逆袭成仙这人修炼太恐怖楚天侠义传奇武唐仙综武:我有一剑,其名青萍暗有天日侠少年
磨铁读书搜藏榜:(修真)上仙雏侠浮梦山海间醉里,剑气如霜重生之我的老公是仙帝一步成仙最强道统红尘染雨蛮横的屠夫帝御仙魔靖乾荡坤妖魔路我修仙真的太难了我有一枚空间珠惑心债的麻烦太古剑神呆萌小沙弥赘婿修真在都市师父你做我妻子好不好综武:获北冥神功后我横推无敌嘉靖余福签到聊斋,铸造气运神朝都市神级仙少重生最强仙皇我竟是书中大反派三清师弟穿书之男主修仙小说的小炮灰我有诸天万界图道破万界钓亦有道仙武神皇国师大人一动不动聊斋炼丹师风雨乱江湖长生不死,从洞天福地开始我在网游当大侠我在天道母胎里修炼过我在都市开仙门书咄咄且休休,苒苒物华休顶尖剑客剑妖传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快穿攻略之逆袭成仙这人修炼太恐怖楚天侠义传奇武唐仙综武:我有一剑,其名青萍暗有天日侠少年教主果然没骗我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第一逍遥太平道传奇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综武:开局混入美女聊天群从笑傲开始,杀穿诸天秦时归途斩杀倭奴,使我武学通神追光剑影江湖录一剑九花挽剑愁眠风雪啸银枪千秋客天龙八部之星宿大师武侠之剑神传奇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综武:截胡南宫,李寒衣提剑上门江湖侠侣鬼灭开局一杠枪神雕杨过:芙妹请自重!最伟大的作品!雪中:加钱居士,开局刺杀徐龙像锦衣卫当差,从小旗到帝国守护神诸天:剑出神雕,证道成圣里武侠影视:从神雕能穿到僵约万界游侠青龙传木香花二十年,扞卫天下给老皇帝当差,开局满级九阳神功秋叶涴红刀综武:开局天选,我选择修道天书落江湖卖榜人剑气啸天综武挂机合神功,女主们都惊呆血璨杀戮云之羽:雪重子宠我上天宿命:江湖异人综武,大宋皇子的我总想闯江湖武侠世界行锦衣卫:开局三天,签到百年内力系统加身纵横诸天武侠:从落魄侯府世子到绝世武帝八卦钥匙阿保进京当太监车满香传奇无敌锦衣卫!透视,破案,平天下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我签到在莲花楼武林风云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