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逝水流年。

转眼又是5年。

时间已是1945年9月3日。

在秦梦西境,壶溪往西十多里的庙下村,田畈里的晚稻即将成熟。

风过处,绿油油的稻禾带着饱满的稻穗在轻轻起伏。

起伏的稻穗尖上,露出几处凉亭的黑瓦与飞檐。

正是处暑节气。

处暑,是“止暑”之意,意谓夏天结束,凉秋到来。

再过5天就是白露。

而一到白露,则芦花飞白,清露凝霜,天气就会明显转凉。故《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句。

按理,这个时候,应该要穿上单衣了。可人们依然是夏天的打扮。

女人们穿着汗衫,手中摇着麦草扇。

姑娘们汗衫里面还穿着小褂,小心地呵护着要紧的地方。

男人们仍然打着赤膊。

这天气怎么回事?

农谚讲:“早立秋,凉叟叟;晚立秋,热死牛。”

1945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农历七月十一日,按照传统的判定方式,属于晚立秋,预示着接下去的天气会很热。

果然,之后的三伏天,气温创造了一个高峰,“十八只秋老虎”的凶猛程度,远远大于赤日炎炎的夏天。

“十八只秋老虎” 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有的称谓,意指秋天的“倒炎热”

所谓的“倒炎热”,就是指不该热的时候却热。

可江南很多地方就是这样,不该热的时候,就让你热,而且热个透,让你有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连续的干旱,摄氏40度左右的高温,让高粱这样的耐旱作物也无法承受,最终活活渴死。

此刻,这些过气的高粱,就站在坡度大于30度的山坡上,纵然浑身干枯,枝叶泛白,却宁死不屈,坚决不倒。

在此之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高粱的这种品质,而只知道胡杨。

胡杨生长在西北大漠,据说活要活1000年,死了仍然高高挺立,枝丫伸向天空,好像许多双巨手,向天空再要1000年。倒下后,还得1000年后再腐。

这南方没有胡杨,只有高粱、玉米、大豆、粟米、南瓜等耐旱作物。

而它们也不是最后的强者。

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能够保持昂扬生机,在你面前铺陈出一片坚强的绿色的,只有番薯。

是的,这时,一坡绿油油的番薯,足以吸引所有饥渴者的眼光。

就在正午烈日当空之际,有一支人马,出现在旷野里,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凉亭。

他们来自鹜州日军苏浙总部。出发时为一个小队,共54人,奉命前往秦梦某地,与驻扎沪杭的日军会合,向国民党第三战区某部投降。

走着走着,队伍分成了两拨。体力好的,遥遥领先去了。体力差的,互相照顾着落在后面。转过一些山嘴后,前后两拨就互相看不到了。

也许是怕遭到两岸中国军队的伏击,他们没有浮舟东下,而是走了岸路,而且不是沿江的大路,而是拣了麻绳一般蜿蜒曲折的山乡小道。

桐江、秦梦一带,驿道和村镇间像样一点的道路,用的全是鹅卵石和青石板。

随着连年的战争,在中国境内和整个东南亚的交战过于频繁,日本国的兵力消耗十分严重。

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松沪会战,到1944年的豫中会战,大小二十多次战役,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日本军人战死。

尤其是后两次长沙会战,更是再创高峰,日军伤亡分别有五六万之众。

小小的岛国,又哪里能够补充如此庞大的战争减员?

哪怕在家的夫妻每晚作爱,女人身上背着枕头随便接受陌生男人的示爱,哪怕在龟田、鹤野、竹里、地头、渡边、井上、松下随处交欢,哪怕所有的孕妇都能一次怀孕,10月怀胎,一朝分娩,顺利养育,也跟不上这样的送死节奏吧?

这样的伤亡,直接导致岛国兵力供应的严重不足,老的小的都开始穿上军装渡海出征。

两月前刚刚结束的湘西会战,更是为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

更要命的是,素来被日本人奉为法西斯楷模的德国,已于5月8日签署投降书。

之前的4月30日,纳粹头目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开枪自杀。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则早在两年前就已垮台。

墨索里尼及其情妇的尸体被吊在电线杆上示众。

两名纳粹头目的丧命,让倭国天皇惶惶不可终日,大有兔死狐悲之惊恐。

之后,美国在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成为“压死”天皇的最后一根“稻草”。

8月15日,惊恐至极的裕仁天皇昭告天下:日本愿意无条件投降。各处的日军听到命令,必须一律放下武器接受投降。

早在天皇下旨之前,日本兵已是自感来日无多,于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开始龟缩在碉堡里混日子。

9月2日上午九点,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签字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麦克阿瑟衔着烟斗傲视群雄的照片,一时风靡世界。

宣布投降以后,倭寇是连“缩头乌龟”都做不成了。

随后,处于中国大陆东部的日军各部,接到上级命令,必须于9月4日下午四点前赶到秦梦某地,接受国民革命军的受降。

于是,这支军容不整的队伍,才会出现在山花烂漫的江南山地之间。

但这次出行,与以往已经不能相比,与五年前藤井他们在排潭那次耀武扬威的出击相比,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时的他们,气势如虹,不可一世。可现在,萎靡不振,脚步零乱。

马蹄声仍然“格嗒格嗒”,但兵士的牛皮鞋不再踩出自信的富有朝气的步伐,而是“踢——咔,踢——咔”的极其慵懒乏力,外加“沙啦——沙啦——”的枪托拖地声,在长长的石子路上合奏出一支嘈杂的疲惫的几近颓废的哀兵之曲。

队伍之所以会分成前后两拨,是由于出现了一点情况,有几个士兵患了疟疾,上吐下泻,需要让马驭着走,还要队友在马上和炮车上保护着。

几个体力差的,年纪大的,正好以帮助照护病人为借口,懒散地落在队伍后面。

如此,掉了队的人又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小分队。

小分队走过庙下村溜光的石板街,在一家小吃店吃过包子、馄饨以后,开上了村东的黑松岭。

话说庙下的这个黑松岭,可不是一般的山岭。

先是从名字上看,就与松树有关。

从远处看,就能见到岭上蓊郁的一片,浓密的树冠在风中起伏摇曳,如波涛汹涌。

接近黑松岭后,只听得林涛如潮。

到了岭上,才知道这里有两片大的林子。坡西是松树林,坡东是樟树林。

两片林子一西一东,一黑一绿,泾渭分明。

黑松岭的西东两侧,都是坡度在十几度以上,长达数里的山径,西过庙下后通桐江方向,东去壶溪和永王方向。

南北均是甑山余脉,柴草茂密,虫兽出没,根本不适合人居住。

所以,这一带的老百姓,都选择在靠背朝南的小山脚下居住。

于是,不难推断,黑松岭的这两片林子,当系人工种植,目的就是为了遮风挡雨,减少大风对庙下村的冲击。

换言之,它就是防风林。

当然,也有可能属于风水林。

因为庙下位于甑山余脉围成的一个小盆地内,但四周的山岭偏偏就在西面的白石峧和东面的黑松岭骤然低了下去,这就等于将密闭的盆地撕开了两个深深的口子,直接沟通了东西方向的气流。

于是,一到春天,东北边永王、弯山方向的气流从黑松岭涌入,横扫庙下后通过西边的白石峧,直奔窄溪、桐江方向。

冬天,则反一个方向,造成西风怒号的情状。

为了最大限度地阻挡气流,减小风势,种植树林,自然是一种最简便易行的自我保护方法。

同时,从风水学上讲,在风口植树造林,还可以起到藏风聚气的作用,保护好村庄的气场,固定好村庄的财源。

以上是从理论上分析。

再从外观上看,两片林子系人造的理由也很充足:

一是林木过于均匀。天生林往往会混杂其他树木,而且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树种不会如此单一,树围和高度也不会如此一致。

二是有古庙的存在。两片林子之间,还有一个古老的尼古庵,古老得都不知道哪个朝代开始有的,而庙下秦家、张家等各家的族谱上却都有记载。

也就是说,出家人和在家居士们都有可能参与了这些林子的种养。

既然是天然的风口,这里的一年四季,自然都是树摇枝动,林涛阵阵。

即使烈日当空之时,这个坡上仍然是阴翳蔽日,阴凉彻骨。

这座黑松岭,白天会零零落落经过一些行人,小部分是本地种田锄地砍柴的村民,大部分是匆匆过路的行人。一到晚上,则人迹杳杳。

旧时,夜晚的黑松岭上,常有剪径之事发生。

所以庙下村和其他居于岭脚山边的当地人,过了黄昏,就不会再走这条道,晚上更是绝对不会出现在这里。

外村一些走夜路的,万不得已经过此地,都是浑身骨头做紧,目不斜视,冲锋一样跑过岭去的。

可日军对于这些情况浑然不知。他们在短暂的休整之后,高一脚低一脚地开始登岭,直到消失在黑松岭上。

日军前队下午三点前就到了受降地点,可后队的几十个人再无身影,沿途又没有他们的消息。

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兵,竟然从此消失得跟空气一样。

如果是在早几年,日军必会组织重兵,对壶溪两岸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也很有可能在恼羞成怒之下对当地村民实施报复性的杀戮。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的日本人不啻是秋后的蚂蚱,惊弓的鸟儿,全乎已是过江的泥胎冬天的蛇,整天忙着自保,哪里还有心思对付几十个不知去向的老弱病残?

事情于是不了了之。

可抗战得胜的中国人不是这样。

9月4日,华东战场的日军向国民革命军递交投降书。

中方代表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韩某及省党部、政府代表,日方代表为第133师团参谋长桶脂一治大佐等人。

日军首脑脱帽鞠躬,呈上兵员、武器等花名册和随身佩刀,并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军投降和小股人马失踪,可谓大快人心。

扬眉吐气的国人,自然大加宣扬。

一时,大报小报争相报道,甑山地区成了国人视线的焦点。

上海《申报》发布号外文章,题为《甑山——开启日军恶梦的神秘之山》。

文章不仅缅怀了五年前国军某师阻击日军的英勇事迹,还在文中指出:据有关人士分析,秦梦甑山,可能存在神秘的抗日武装。

而甑山周边庙下、永王一带的民间,却传播着另外一些讲法。

有说是菩萨显灵了,日本佬遭遇了“鬼打墙”,在黑暗的山林中转懵了圈,昏头昏脑掉进了万丈深渊。

有说是日本佬逃进茫茫群山当土匪去了。

还有人说,山中住着一批绿林好汉,专事劫富济贫杀鬼子。是他们击杀了日本人。

在庙下村,更离奇的说法都有,说是山里快要饿死、渴死的“秋老虎”,跳出来吃人了。

老虎们起初只想吓唬一下这些日本佬,想不到日本佬比老虎还要凶,举枪就打,举刀就砍,几只小老虎当即遭了毒手。

这他妈的,原来不光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连老虎也是这样啊!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你们把中华儿女当作“东亚病夫”,难道把中华猛兽也当作“东亚病兽”么?

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之前多少年,这一带的百姓都敬我们老虎为“山大王”,如今来了你们这批乌珠朝天的“日本矮子”,竟然欺侮到我们老虎头上,还灭了我们的虎子虎孙,呀,这血海深仇啊!

今天不给你们个教训,还真不知道我们华南虎的厉害。

老虎说到做到,风一样刮到。

这日本佬的子弹快,可短距离内,哪有老虎的动作快?

老虎犀利的爪子和尖利的牙齿,瞬间撕开东洋兵的胸膛……

讲这故事的,是庙下村的“牛爷”。

他叫罗四,因养了一群牛,人们就戏称他为“牛爷”。

牛爷平时沉默寡言,但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有板有眼,而且一本正经,好像亲历一般。

庙下人听了一愣一愣的,听到最后才如梦初醒,原来人家是在搞笑,要不老虎的内心,他哪里能够知道?

众人于是笑得前仰后合。有人甚至把眼泪都笑出来了。唯有牛爷自己不笑。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把一座方圆几百里的甑山说得神乎其神、云遮雾绕,涂上了一层迷幻般的色彩。

普通人只将日军失踪一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有个人不是。

他就是新任国民党秦梦县保安团副团长秦时月。

如何评述日军失踪事件?

旧檀有《败军行》诗曰:

一入辕门几度春,

青石古道碾车轮。

故国此去三千里,

古木悲风可送魂?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神魔帝玉(修真)上仙雏侠浮梦山海间醉里,剑气如霜重生之我的老公是仙帝一步成仙最强道统红尘染雨蛮横的屠夫帝御仙魔靖乾荡坤妖魔路我修仙真的太难了我有一枚空间珠惑心债的麻烦太古剑神呆萌小沙弥赘婿修真在都市师父你做我妻子好不好综武:获北冥神功后我横推无敌嘉靖余福签到聊斋,铸造气运神朝都市神级仙少重生最强仙皇我竟是书中大反派三清师弟穿书之男主修仙小说的小炮灰我有诸天万界图道破万界钓亦有道仙武神皇国师大人一动不动聊斋炼丹师风雨乱江湖长生不死,从洞天福地开始我在网游当大侠我在天道母胎里修炼过我在都市开仙门书咄咄且休休,苒苒物华休顶尖剑客剑妖传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快穿攻略之逆袭成仙这人修炼太恐怖楚天侠义传奇武唐仙综武:我有一剑,其名青萍暗有天日侠少年
磨铁读书搜藏榜:(修真)上仙雏侠浮梦山海间醉里,剑气如霜重生之我的老公是仙帝一步成仙最强道统红尘染雨蛮横的屠夫帝御仙魔靖乾荡坤妖魔路我修仙真的太难了我有一枚空间珠惑心债的麻烦太古剑神呆萌小沙弥赘婿修真在都市师父你做我妻子好不好综武:获北冥神功后我横推无敌嘉靖余福签到聊斋,铸造气运神朝都市神级仙少重生最强仙皇我竟是书中大反派三清师弟穿书之男主修仙小说的小炮灰我有诸天万界图道破万界钓亦有道仙武神皇国师大人一动不动聊斋炼丹师风雨乱江湖长生不死,从洞天福地开始我在网游当大侠我在天道母胎里修炼过我在都市开仙门书咄咄且休休,苒苒物华休顶尖剑客剑妖传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快穿攻略之逆袭成仙这人修炼太恐怖楚天侠义传奇武唐仙综武:我有一剑,其名青萍暗有天日侠少年教主果然没骗我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第一逍遥太平道传奇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综武:开局混入美女聊天群从笑傲开始,杀穿诸天秦时归途斩杀倭奴,使我武学通神追光剑影江湖录一剑九花挽剑愁眠风雪啸银枪千秋客天龙八部之星宿大师武侠之剑神传奇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综武:截胡南宫,李寒衣提剑上门江湖侠侣鬼灭开局一杠枪神雕杨过:芙妹请自重!最伟大的作品!雪中:加钱居士,开局刺杀徐龙像锦衣卫当差,从小旗到帝国守护神诸天:剑出神雕,证道成圣里武侠影视:从神雕能穿到僵约万界游侠青龙传木香花二十年,扞卫天下给老皇帝当差,开局满级九阳神功秋叶涴红刀综武:开局天选,我选择修道天书落江湖卖榜人剑气啸天综武挂机合神功,女主们都惊呆血璨杀戮云之羽:雪重子宠我上天宿命:江湖异人综武,大宋皇子的我总想闯江湖武侠世界行锦衣卫:开局三天,签到百年内力系统加身纵横诸天武侠:从落魄侯府世子到绝世武帝八卦钥匙阿保进京当太监车满香传奇无敌锦衣卫!透视,破案,平天下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我签到在莲花楼武林风云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