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凝视着四周的士兵,此时方知忽必烈终究是将利益置于首位。
杨过缓缓抬起手,准备抽出血木剑,欲将眼前的士兵全部斩杀。但他转念又想,忽必烈行事果决,若自己如此行事,必将祸及大宋百姓,导致民不聊生。
“要杀要剐随你便吧!”杨过对忽必烈失望至极,遂将手缩了回去。
“将这厮打入死牢!
忽必烈见状,下令士兵将杨过用铁链捆绑起来,随后关进地牢,他则亲自率军攻打襄阳。
杨过置身于暗无天日的地牢之中,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时光匆匆,转瞬已过数月。
一日,杨过正在地牢中闭目养神,忽然,密室之门被打开了,刺眼的光线投射进来。
杨过感到眼睛一阵刺痛,急忙闭上眼睛,过了许久才微微打开一条缝,以此来适应许久未见的光芒。
就在此时,忽必烈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他的面庞之上布满了斑驳的血迹,就像刚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斗一样。
杨过见状,心中暗自揣测忽必烈定是遭遇了败仗,脸色瞬间变得冷峻起来。
“可汗陛下,您莫非是来取我的性命不成?”杨过目光如炬地盯着忽必烈,语气平淡地问道。
忽必烈看见杨过,脸上露出一丝窘迫之色,沉声说道:“襄阳的确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孤派了数十万精兵强将前去攻打,都未能将其攻克。不知杨大侠对此可有什么良策?”
“良策?我怎么会有良策呢?”杨过听后,却是沉默不语,似乎并不想回答忽必烈的问题。
忽必烈见状,心中顿时生出些许不满之意,但也不得不强忍着。
忽必烈声音低沉地说道:“我知道你还在生孤的气,但你必须明白,普天之下,只有孤才能为大宋子民提供安稳的生活!”
忽必烈这番话就像一把匕首,恰到好处地击中了杨过的软肋。
杨过闻言,微微一愣,随后缓缓答道:“襄阳城不仅地势险峻异常,而且还有郭靖精心布置的严密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万夫莫开。”
忽必烈对于杨过的回答显然并不满意,他摇了摇头,不屑地说道:“既然郭靖如此神勇无敌,那为何最终还是被本汗给打败了呢?”
杨过听闻此言,嘴角泛起一抹轻蔑的笑容。他冷冷地瞥了忽必烈一眼,然后说道:“如果不是因为出现了叛徒,就算是百万蒙古铁骑,也休想踏进襄阳半步!”
忽必烈听了杨过的话,一时间愣在原地。他知道杨过说的并不是假话,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于是辩解道:“自古以来兵不厌诈,为了取胜谁还没有点手段。”
杨过原本对忽必烈充满了仇恨,但此刻,他深知已不能够报这个仇。
沉默片刻后,杨过一脸严肃地说道:“可汗陛下找我,无非是想对付耶律齐。如果想要让我帮助您,就请您广贴告示,向天下人承诺,永远会善待大宋的百姓。”
“这…这有何难!过些日子,孤就让人下诏。”忽必烈未经思索便答应了下来,拉着杨过就要往外面走。
然而,杨过却伸出手推开了忽必烈,语气冰冷地说道:“慢!”
忽必烈见状,惊讶地问道:“杨大侠这是何意?莫非反悔了不成?”
杨过摇了摇头,回道:“自古君王都是一言九鼎,还请可汗陛下先下诏。”
“你这是在威胁孤吗?”
忽必烈并不愿意发布告示,也不愿意履行对杨过的承诺。眼下只是为了让杨过出战,才假装答应他的要求。
杨过目光冷峻地看着忽必烈,轻轻一笑,说道:“在下岂敢威胁可汗陛下,只是不想白忙一场罢了。”
跟忽必烈相处的时间久了,杨过早已看透他的品行。
听到杨过的话,忽必烈气得涨红了脸,却只能憋在心里不敢发泄。
两人四目对视,紧张的气氛持续了一炷香时间。忽必烈见杨过意已决,不得不点头答应了杨过的要求。
“来人,拟诏!”忽必烈命人拿来笔墨,很不情愿地将自己的许诺写了下来。
杨过看着忽必烈写下的字,虽然字迹潦草,但意义非凡,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在士兵的带领下,杨过离开了阴暗潮湿的地牢。当湛蓝的天空再次出现在头顶时,杨过内心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想起在地牢中的种种遭。
由于心中牵挂着黄蓉的安危,杨过一刻都没有休息便要踏上了前往襄阳的道路。
刚刚遭遇挫败,令忽必烈对耶律齐的实力十分忌惮。
得知杨过准备出发的消息后,忽必烈心生忧虑,连忙劝阻杨过:“我们是不是应该从长计议,这耶律齐可不好对付。”
面对忽必烈的疑虑,杨过眼神坚定地回答道:“襄阳城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可汗陛下只需做好接应就行。”
说罢,杨过便告别忽必烈,朝着襄阳方向疾驰而去。
忽必烈望着杨过远去的背影,心中十分忐忑,但还是派出五万骑兵,准备随时接应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