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些日子,川久宝太就已经对警察署内部的大概情况,进行了基本了解。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知道了陈少安和赵敬深,以及秦岩两人的过节,也知道了整个警察署,其实是分成了以下几支力量。
第一支自然是实力最庞大的陈少安,他在警察署呆的时间最长,树大根深,不管是别动队,还有几个探长手下,都有他的眼线。
第二支力量,就是赵敬深还有秦岩两人,他们也算是警察署的老人,和陈少安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前一直是站在陈少安的对立面。
当然,对于川久宝太来说,这种所谓的矛盾,他未必就会相信,甚至还会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怀疑。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两人是自己可以拉拢的人,而且自己刚到这里的第二天,这两人就已经派人通过气儿,表达了想要投效的意思。
他们可以一用,但是不能当成完全的心腹来对待,需要有所保留。
第三支力量,是矢崎为代表的中间派,他们属于对内部争斗基本不闻不问,不倒向任何一方,也不反对任何一方。
当然,矢崎本人倒是和陈少安的私交甚笃,就是不知道这两人有没有什么共同利益,若是有的话,那就可以将矢崎也算作死陈少安一派。
第四支力量,是古月明。
他虽然不显山不漏水,但是川久宝太心中清楚,他应该掌握着一支力量,只是隐藏在暗处。更何况,他还是警察署署长,拥有着最高的决策权力。
如果想要让陈少安调离警察署的话,或许只需要古月明的一句话。只是陈少安背后的力量,也是盘根错节,哪怕是古月明也不会对他轻举妄动。
第五支力量,这就是之前中山康介和自己说的事情了。
其实他和中山康介是老同学,两人的关系不错,正因如此,中山康介才会对他无话不说。
这第五支力量,就是特高课隐藏在警察署内的眼线。
事实上,之前和陈少安抗争的那股力量,主要就是特高课的人,只是后来佐佐木一郎也被弄下去了,特高课的那些人,基本都隐藏在暗处。
考虑清楚这些,川久宝太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
他可以联合的力量不少,包括秦岩,赵敬深这两个探长,还有就是特高课的隐藏力量。
至于古月明,这家伙应该就是一个仲裁者,甚至是乐于看到他和陈少安势均力敌争斗的。
所以,古月明一般不会倾向于任何一方,甚至有的时候,他还会暗中帮助弱势的一方。
只可惜佐佐木一郎这人过于短视和愚蠢,才会在和陈少安的斗争之中败下阵来。
在经过一番分析之后,川久宝太觉得自己的处境不算太差,至少可以为己所用的力量不少。
尤其是特高课的力量,他们和陈少安几乎是势不两立,是可以信任的力量。
至于秦岩和赵敬深,能用,但是不能当做心腹,毕竟是中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川久宝太的想法。
谁知道这两人,是不是和陈少安在演戏呢?
毕竟这么长时间了,陈少安也没有将这两人收拾掉不是?
想到此处,川久宝太决定今天下班之后,就去拜会一下特高课课长平野瑶。
这也是来之前,中山康介提醒自己要做的事情,甚至中山康介当时还给了他一封亲笔信。
陈少安在办公室里面,看着资料上的内容,想要从里面得到一些关键的信息,尤其是关于那些大功率军用电台的。
不过很可惜,这上面并没有相关的情报。
至少警察署负责的部分,只有外围的人员盘查。
陈少安可以知道的,就是这支顾问团抵达的大概时间,还有参加晚宴的时间。
至于电台,陈少安心想,到时候只能让赵东强派人,去盯着港口的客船,看看上面卸下来的货物,都被送到什么地方去了。
毕竟这个年代的大功率军用电台,体积是很大的,需要用卡车运送才行。
盯紧来往的卡车,应该会有所收获。
当然,也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人和电台是分开运输的。
例如人乘坐的是客船,但是那批电台则秘密通过货船运送,抵达港口之后,再进行秘密的转运。
若是那样的话,调查就无法进行了,毕竟港口出入的货物太多,被转运去的地方也很多,陈少安总不能让人盯紧每一批离开港口的货物吧。
那得多少人力物力?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这批大功率军用电台开机运行之后,让秦墨寒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电台位置。
这个难度也很高,而且根据陈少安的了解,只是依靠秦墨寒恐怕还不太够,到时候暗部电讯组的人也得顶上去,还未必就有收获,只能算是最后一个方案。
将资料放下来,陈少安便将周新武喊过来。
“老周,抽调三十名精锐,明天晚上大使馆外围,进行人员盘查。”
“是!”
周新武这样说道。
“对了,川久宝太那家伙,这两天和秦岩还有赵敬深接触过吗?”
陈少安问道。
算起来,川久宝太来警察署也有几天了,这几日几乎都是按兵不动,这让陈少安反倒是有些焦虑起来。
毕竟他不出招,自己怎么拆招呢?
周新武点头道:
“秦岩和赵敬深两人,倒是通过手下的人,向川久宝太示好了。
可川久宝太这人颇为谨慎,并没有给出什么回应。但是我估摸着,他摸清楚咱们警察署内部的情况之后,应该就会有所行动了。”
陈少安听完之后,也说道:
“应该是的,再等等吧,我先去76号了。”
这么说着,他就离开警察署,去往76号。
这天下午,川久宝太来到特高课门口,向卫兵说明来意之后,他还就那封中山康介的亲笔信递过去。
卫兵通报之后不多久,他就进入了特高课平野瑶的办公室。
看着手中信笺,还有中山康介所写的内容,平野瑶也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