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
张献忠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在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1] 尽管出身贫寒,张献忠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小时候曾接受过一定的教育,这在当时的边远地区是较为罕见的。据传,他不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
青年时期的张献忠曾有过一段短暂的从军经历。起初,他在延安府担任捕快,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张献忠被革除了职务。失去稳定工作的张献忠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他选择加入延绥镇的军队,成为了一名士兵。
在军旅生涯中,张献忠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因为触犯军纪而面临严厉的惩罚——死刑。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当时的主要将领陈洪范对张献忠的外貌感到好奇,认为他相貌不凡,或许将来能有所作为。因此,陈洪范向总兵王威求情,希望可以饶他一命。最终,张献忠被免于死刑,但受到了一百军棍的严惩,并被除名。
二、反明起义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干旱和虫害,导致粮食歉收,民生困苦。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许多农民无法维持基本生存,被迫走向反抗的道路。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迅速蔓延开来,形成了燎原之势。最初,起义由府谷的王嘉胤和王自用领导,他们在黄龙山建立了根据地。随后,各地响应者纷纷加入,包括宜川的王左挂、安塞的高迎祥、洛川的张存孟等人。其中,李自成也在米脂起义后加入了高迎祥的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了十八寨农民组成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人的起义。他自号“八大王”,因其“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起初,张献忠的队伍隶属于王嘉胤和王自用的联盟之下,但由于张献忠的智慧和勇气,他的队伍很快便自成一体,成为当时三十六营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张献忠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他的部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
张献忠带领着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开始在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辗转作战。他的战术灵活多变,擅长利用远程奔袭、声东击西和里应外合等手法,给明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与明军的对抗中,张献忠多次取得胜利,他的部队也逐渐成为起义军中的核心力量。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战略规划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献忠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反明势力中最为关键的领导人之一。
三、中原混战
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军大部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成为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率部入川,攻陷夔州(今重庆奉节),进而围攻太平。此时,重庆女总兵秦良玉率领她的“白杆兵”赶到,秦良玉的威名让张献忠感到畏惧,他仓皇撤退,秦良玉率军追击并与儿子马祥麟的部队前后夹击,迫使张献忠退往湖广地区。
崇祯八年(1635年),各路农民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农民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决定分兵出击,以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带领下,向东挺进。张献忠的部队作为主力,作战勇猛,连破固始和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张献忠的部队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将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还命令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并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接着掘了皇帝的祖坟,并将凤阳的富户杀得一干二净。
崇祯帝得知凤阳失守的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以示哀悼。崇祯帝撤换了兵部尚书的职务,砍掉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颅,并将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判处死罪。尽管采取了严厉措施,官军仍然无法抵挡张献忠部队的进攻。
攻下凤阳后,张献忠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庆、和州、滁州,一路沿长江打到了江苏的仪征。随后他又回师向西,经英山、霍山,与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接着,张献忠的部队从湖北进入河南,再进入陕西,由商洛打回关中。张献忠转战千里,忽东忽西,选择官军的薄弱环节,打破了官军在中原围歼农民军的战略计划。张献忠回到关中后,与高迎祥在凤翔会合。在陕西,张献忠的部队与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统率的官军进行了几次激烈的战斗,洪承畴手下的大将艾万年、曹文诏等人都被农民军斩杀,官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农民军随即转而直插河南,继续展开攻势。
四、暂受招抚
崇祯九年(1636年)初,农民军已经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在河南会合时,常连营百里,而张献忠的部队就有十万人以上。同年九月,闯王高迎祥在战斗中遇伏被俘,并被凌迟处死。李自成等大部转战于潼关以西地区,而张献忠的部队则成为潼关以东地区官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张献忠的部队在鄂、豫、皖等地辗转作战,多次打败官军。尤其是在攻进河南时,一举占领了许州,并杀了左良玉的哥哥。次年三月,在安庆家店的战斗中,张献忠的部队又击毙了明将潘可大等人。
然而,由于流民军各部缺乏统一部署和协同行动,每部各自为战,到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各路农民军均连遭挫折。特别是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李自成在陕西遭到几次失败,刘国能等也在河南归顺朝廷,这些情况都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张献忠在进袭南阳的战斗中被左良玉的军队击败,本人也受伤,幸亏被部下孙可望力救脱险,随后带着部队退居谷城(今属湖北)。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郧阳,分别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他将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周,分为四个营地,每个营地设一名大将率领。在休整期间,张献忠积极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此外,他还经常请人给他讲解《孙子兵法》,并结合战例,总结经验和教训,等待时机再次崛起。
五、再举义旗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迅速打垮了守备谷城的官军,杀了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拆毁了城垣,劫库纵囚。明朝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张献忠离开谷城时,将官府上下大小官员向他索贿的名单、数额和时间详细地写在城内外的墙壁上,使百姓看清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张献忠再起时,罗汝才、马守应部也起而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会合。隐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农民起义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熊文灿得知农民军再起的消息后,立即调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剿。张献忠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布置了陷阱,并派出一支队伍佯装败退,引诱官军入山,伏兵围攻,官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甚至遗失了军符印信。
崇祯帝得知消息后,一怒之下撤了熊文灿的职,并将其逮捕杀害;左良玉则被降三级,带罪随军立功。接着,朝廷改派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师,总督以下均听其节制,再次展开对农民军的大规模围剿。
杨嗣昌一到襄阳,就实施了他策划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他集结了十万大军,并檄令河南、四川、陕西、郧阳诸抚镇将领,分扼要冲,主要任务是全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起初,张献忠不了解情况,接连失利,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后来通过情报摸清了官军的底细,张献忠说服罗汝才,两军联合,加强了农民军的力量。
农民军采用了“以走制敌”、“避实击虚”、出没无常的战术来对付官军。同时,张献忠加强了情报工作,派出很多机灵的军士扮成商人小贩,四处探听消息。老百姓也常把官军的动向告诉农民军,还常给张献忠的队伍做向导。因此,农民军能及时掌握敌情,迅速采取军事行动,打得官军措手不及。然后迅速转移,使官军摸不清农民军的去向,难以追击。
尽管如此,农民军被困在官军的包围圈里仍十分不利,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危险。为此,张献忠认为必须彻底粉碎官军的围剿计划,跳出包围圈外去作战,才能更有力地打击官军。
六、入川作战
崇祯十三年(1640年)闰正月,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率部突入四川。入川途中,在太平县的玛瑙山又受到郑崇俭和左良玉的夹击,伤亡惨重。接着又受到湖广军、四川军和陕西军的追击堵截,农民军连续遭受重创,退居兴安归州山中,被左良玉等军围困,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绝境,张献忠利用杨嗣昌和左良玉之间的矛盾,派人携带重宝贿赂左良玉,对他说:“正是因为我的存在,朝廷才重用你,你的部下乱杀无辜,朝中早有人看在眼里,如果我不在了,那么离你死也不远了。”这一策略让左良玉斗志松懈,张献忠乘机收聚散亡,在山民的帮助下,走出兴安,与罗汝才等部会合。张献忠又利用四川巡抚邵捷春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宁(今四川开江)。邵捷春根本没有想到农民军如此神速,官军一触即溃。农民军突破新宁防线后,顺利地进入了四川。
农民军的入川打破了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并在军事上从防御转入了进攻。杨嗣昌刚愎自用,满以为官军已把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包围在鄂、川、陕三省交界地区,胜利在握。但实际上,从总督到将帅再到士兵,几乎无人真正执行军令。
张献忠尽量避免与官军打阵地战,而是采取“以走制敌”的策略,一昼夜能行三百余里,快速流动,常常把官军搞得顾此失彼,腹背受敌,疲于奔命。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杨嗣昌眼看无法消灭农民军,就采用“招抚”办法,妄图分化瓦解。杨嗣昌宣布赦免罗汝才罪,归降者授以官职,唯独不赦张献忠,有能擒获张献忠者赏万金,封侯爵。但第二天杨嗣昌驻地的墙壁上就出现“有能斩督师来献者,赏银三钱”的布告。农民军针锋相对的回击,使得杨嗣昌非常沮丧,并怀疑左右都私通农民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张献忠已在四川转战了近半年。这时,农民军在开县黄陵城被官军左良玉部追及,左部参将刘士杰、游击郭开力立即出战,农民军以逸待劳,张献忠抽出一支精兵绕到官军后方出击。左良玉逃走,刘士杰、郭开力被击毙,官军将士死伤过半,农民军获得了全胜。
八、兵指鄂中
接着,张献忠挥师出川,一昼夜急行军,兵锋直指鄂中。当农民军到达当阳时,驻守的官军还在睡梦之中。张献忠还作了一首歌谣嘲笑官军:“前有邵巡抚(邵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廖大亨),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杨嗣昌),离我三天路!”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张献忠率部攻克襄阳。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军需饷银都聚集在城内。张献忠以所获饷银,分十万两赈济饥民,并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等处死。农民军受到百姓的拥护,欢声雷动。至此,张献忠完全粉碎了杨嗣昌的“四正六隅”计划,彻底摧毁了他的“十面网”。杨嗣昌听说张献忠挥军出川,急忙逃回宜昌。在沙市他得知李自成攻破洛阳,杀了福王的消息,自知死罪难逃,因而忧惧而死。左良玉被削职,带罪领兵。
农民军接着又渡长江攻下樊城,与罗汝才合兵北上。四月,攻应山不下,转攻随州,攻克之。六月,张献忠率部打南阳,东略信阳。七月,张献忠又陷郧西,至信阳。杨嗣昌死后,崇祯帝命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任督师,继续围剿农民军。原在一边观望不战的左良玉,亦率部前来追击张献忠。秋八月张献忠在信阳为左良玉部所败,带伤出商城,走英山方向,又被王允成击败。在此之前,罗汝才与张献忠不合,投奔了闯王李自成。信阳败后,张献忠也往投李自成。李自成想把他的部队改编成自己的部队,张献忠不愿意,而李自成反而想要杀他,罗汝才阻止。罗汝才私赠五百骑,张献忠自河南经安徽东下。这时,李自成的农民军正围攻开封。督师丁启睿和左良玉等官军主力,都北上救援开封。年底,张献忠乘间陷亳州,入英、霍山区,与“革左五营”相见,“革左五营”是由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争世王刘希尧、乱地王蔺养成五营联军组成的。从此,农民军的声势又复振。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张献忠率汇合后的农民军,攻陷舒城、六安,进克庐州,杀知府郑履祥。又连下无为、庐江,并在巢湖训练水军。接着又打败了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的官军。张献忠农民军的胜利,使江南大震。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庆巡抚郑二阳被逮治,起用马士英代之。十月,张献忠农民军被官军刘良佐部击败,张献忠率部西走郸水。“革左五营”北投李自成。左良玉为避李自成,尽撤湖广兵东下。张献忠乘机攻占黄梅。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张献忠率部乘夜攻下郸州。三月,农民军连下郸水、黄州、麻城。在麻城,张献忠招募得数万人。五月,农民军西取汉阳,从鸭蛋洲渡过长江,迅速攻占武昌府城。武昌为楚王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守城官吏闻风而逃,楚王所募兵为之内应,大开城门迎接农民军。张献忠处死楚王后,与部下分食其肉,同时把楚王宫里的金银珠宝统统拉走,用了数百辆车子也没拉完。发银六百余万两,召集各地流民。
九、鏖战湖广
在武昌,张献忠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他设置了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并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并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廪膳生四十八名,都授予州县官职。这时,李自成也在襄阳建号称王,并对张献忠占据武昌十分不满。李自成派人带书信给张献忠,表达不满。此时,左良玉的军队再次西上,大西政权的官吏多被擒杀。张献忠面对这种局面十分害怕,考虑去向。两境相接,形成了并立的两大农民军势力。张献忠力弱,无法与李自成对抗。八月,张献忠率部南下湖南,以二十万重兵攻占岳州。随后进攻长沙,明总兵尹先民、何一德投降。
张献忠占据长沙后,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接着,又攻取衡州及其所属州县,所到之处,义军纪律严明。据清人刘献廷记载:“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
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农民军攻占永州,兵威所震,使广东南雄、韶州属县的官兵“逋窜一空”。明分巡南韶副使王孙兰吓得自缢而死。十月,农民军占领杨嗣昌老家常德府武陵县,对杨嗣昌父子及其家族仗势作恶的罪行进行了清算。张献忠发布的令牌上写道:“照得朱(诛)贼杨某,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忍(刃)矣。今过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坟墓在此。只不归顺足矣,为何拴同乡绅士庶,到处立团。合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有捉杨姓一人者,赏银十两;捉其子孙兄弟者,赏千金。为此牌仰该府。”这表明农民军对官绅恶霸的憎恨。
在农民军攻占武陵的同时,张献忠领兵向江西萍乡进攻,陷万载,分兵两路攻下袁州。袁州是江右门户,失去袁州,则“江右全省皆坏,则两广咽喉断,而金陵之藩篱撤矣”。在左良玉官军的反攻下,袁州又为官军夺取。由于左良玉部士兵暴虐,明廷被迫撤回其兵,以招募当地兵戍守。张献忠利用官军调换的时机,突袭吉安,连占吉水、永新、安福、泰和等县,并分设地方官吏,安抚百姓,再次夺回袁州。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在江西总督吕大器带兵反扑下,吉安等县又先后失陷。张献忠在江西受阻后,随即回师再据岳州。明廷急派左良玉移镇武昌,并分兵两路,一攻岳州,一攻江西袁州,两地再度被官军占领。为此,张献忠决定北上,在嘉鱼(今湖北境内)沿江一带埋伏部队,大败左良玉的精锐部队。张献忠又在沿途收降官军,编为新附营,军容较前更盛。这时,张献忠控制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了将来的发展,张献忠决定进军四川。
十、再进四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农民军攻克夔州后,“至万县,因水涨,留屯三月”。接着,连克梁山、忠州和涪州,击败总兵曾英,破佛图关。明朝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兵来战,亦被农民军击败。农民军攻克泸州后,于六月二十日占领了川北重镇重庆。从汉中逃来的瑞王朱常浩、巡抚陈士奇、兵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等一批明朝宗室和官僚,被农民军俘获并处死。七月初四日,张献忠命刘廷举守重庆。他亲自率领农民军,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进。沿路州县“望风瓦解,烽火数百里不绝,成都大震”。四川巡抚龙文光由顺庆驰援成都,又调总兵刘镇藩及附近土兵守城。一时之间,“成都援兵四集,献忠使其众伪为援兵,混入城中,龙文光不能辨”。八月初七日,农民军从四面同时攻城,里应外合,三日之内城池被攻破。
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初九日,农民军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明朝派驻四川的主要官员因拒不投降,均被农民军处死。“初,李自成使马珂入川,攻陷顺庆。”九月,命将马珂据守绵州,张献忠派艾能奇前往攻打,未能攻克,张献忠亲自指挥,马珂败走汉中。十月,李定国攻克保宁;孙可望下龙安,使王运行守之,又率兵攻茂州,克之。接着,艾能奇又攻克雅州。至此,四川大部地区被张献忠的农民军所控制。
十一、建立大西
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了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任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人为尚书。大西政权颁布了《通天历》,设立钱局铸造“大顺通宝”货币流通使用。开设科举考试,选拔了三十人为进士,任命为郡县各官。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还制定了严格的法令,禁止“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将受到严惩。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在军事上,大西政权设立了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农民军分为一百二十个营,其中有“虎威、豹韬、龙韬、鹰扬”等作为宿卫部队,设置了都督来统领。城外设大营十个,小营十二个,中间设置了老营,名为御营,张献忠居住于此。又任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管十九个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个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管十五个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管二十个营。分兵四出,从而控制了整个四川地区。
不久,四川各地的明朝将领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纷纷聚集兵马,袭击大西农民军,屠杀大西政权的地方官员,给大西政权带来很大的威胁。对此,张献忠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张献忠命孙可望前往汉中,但被李自成部将贺珍击败。张献忠亲自前往救援,途经梓潼七曲山时,看到神庙题额为张姓,便称:“这是我的祖先。”追上尊号,称始祖高皇帝,并下令修建庙宇,刻石祭祀。部将刘进忠入据保宁府,部将马元利攻克顺庆并守之。乙酉年元旦过后,张献忠于初三日对部下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于四川,现在我定都于川,如果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听说闯王派遣马爌守汉中,马爌是个庸才,如果不早点取下汉中,将来他被替换为能人,就难以图谋了。”为了保证四川的安全,他派平东、虎威二将军,向北平定汉南地区。又命令都督张广才早日消灭曾英,以便打开东下的道路。十六日,农民军的这两支军队同时出发,但并不知道李自成已经派遣贺珍代替了马爌。结果,大西军的三万兵马被贺珍部击败。
十二、抗清斗争
顺治二年(大顺二年,1645年)夏,南明福王弘光政权灭亡。十一月,清朝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一方面任命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准备进剿四川;另一方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诏书中表示:“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表示谅解,并承诺:“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同时威胁说:“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然而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的决心。此时,何洛会率领的清军被陕西的农民军所牵制,所以一直没有入川。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农民军,除了与明朝在四川的残余军队对抗外,还要同四川的地主武装作斗争。原川陕总督樊一蘅仍任原职,南明政权又任命原大学士王应熊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驻扎遵义,主持对张献忠作战。这一年三月,明四川巡抚马干派副将曾英带兵攻陷重庆。接着,阁部王应熊会兵遵义,副将杨展、屠龙、莫宗文、贾登联等请求恢复川南。“起甘良臣为总统,副以侯天锡、屠龙,合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携溃卒,得三万人。”于三月攻陷叙州,大西农民军损失一千余人。此时副将曹英、参政刘鳞长及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张天相等,都受樊一蘅节制,有兵十余万。他们不断地向农民军发动攻击,妄图恢复失地。
张献忠时驻扎金山铺,欲肃清新附不坚定的人,刘进忠劝谏他不要乱杀,张献忠不采纳建议,反而调刘进忠回金山铺会剿,刘进忠心生疑虑,遂向北走投清军。
顺治三年(1646年)初,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当时,明参将杨展领兵复夺川南州县,率师北指,与张献忠的部队激战于彭山的江口,张献忠大败,退回成都。杨展由南面逼近成都。王应熊又派曾英为总兵,王祥为参将,联师进攻,阻挡农民军的东下。他们对大西农民军进行疯狂的袭击,严重地威胁着大西农民政权。对此,张献忠针锋相对,给予坚决的回击。五月,豪格率清军攻占汉中。
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接着,分其兵为四,并命令四位将军,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九月间,张献忠率部离开成都,北上迎击清军。十一月,张献忠大军扎营于西充凤凰山。
十三、中箭去世
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后,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同明军曾英勾结,后又出保宁(今四川阆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统帅豪格。清军以刘进忠为向导,带领清军进入川北。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农民军发起突然袭击。二十七日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农民军相遇。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指挥农民军马步兵分两面抗击清军。这时,清军统帅豪格率大军继至,遣参领格布库等向农民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农民军左翼。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清军将领格布库等被农民军击毙,农民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发箭射之,张献忠中箭而死,时年仅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
张献忠去世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农民军向南,在重庆受到明军曾英部的阻击,农民军击毙守将曾英后,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之后,他们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结语
从崇祯三年(1630年)到崇祯十年(1637年),张献忠带领的起义军经历了从组建到壮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张献忠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自己是一位能够赢得民心的领导者。通过不断的战斗和扩张,张献忠和他的部队成为了明末动荡时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