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立国嫁娶的习俗一般就是男方准备六礼和聘金。
六礼一般是指:两只鸡,两匹布,两包红糖,两壶酒,两包红枣,两包糕点。至于聘金,则根据双方家庭自行决定,一般乡下女子是3两,哥儿是2两。
当然了,以上的聘礼聘金都是最基础的,若是家中富裕,你也可以多拿些聘礼和聘金。
在没考上秀才之前,贺谨书家里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贺谨书抄书赚的钱和贺奶奶做绣活赚的钱。
考上秀才后,贺谨书因为是在禀生之列(第1到第10名),所以每个月可以去衙门领一两银子和一石粮食的朝廷补贴。
除此之外,他名下有30亩田地可以免税,于是他就让别人把田地挂到他的名下,每亩地每年收取300文的挂名费。
这样的做法对于读书人来说,难免会被人诟病,说读书人怎可为五斗米而折腰。
但贺谨书却不在意这些,他们家没有田地,也没人会种田地,自然不能靠田地收入来维持生活。
但是是个人就得要吃喝,吃喝就得要花钱,更何况他还要读书,以后考举人考进士要花钱的地方只会更多,所以这挂名费他收的也是心安理得。
更何况他收的费用也不高,临歙县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收割两茬,每亩地的产量在400斤左右,东立国的税收是十税一,那每年每亩地的税收换算成银钱就是800文左右。
他收取的费用连一半都不到,所以贺谨书就更不会觉得收费用这事有什么可丢脸的了。
今日的聘礼贺谨书就打算按照最基础的买,至于聘金他打算给3两银子,他们家日子不富裕,他目前能做到的也就这么多。
到了镇子上后,沈瑱先将马车停到了牲畜区,然后就和贺谨书一起往铺子里走去。
今日他也要买些东西,因为沈母告诉他,贺谨书来下聘礼,他们也要回礼才行。
回礼一般也是双数,所以沈瑱决定等一下去首饰铺子去给阿书买两块玉佩,读书人都喜欢佩戴玉佩,但他发现阿书腰上没有佩戴,所以就决定给他买两块佩戴一下。
然后再去书店给他买两块好的砚台,买两只好的毛笔。
零零碎碎的买完东西后,沈瑱又将贺谨书拉去了一家布庄,然后跟老板说要定做两套时下最流行的婚服款式。
贺谨书不愿在这里定做婚服,因为定做的婚服都很贵,一套就要几两银子,有那钱他可以买了布匹回家让贺奶奶给做一套婚服。
“阿书,一辈子成亲就这一次,咱们一定要穿的美美的成亲才行,你听我的,咱们在镇上订婚服,不用你付钱,我有钱。”沈瑱对贺谨书劝说道。
贺谨书听了沈瑱的话后,沉默着没有吭声,但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跟着沈瑱去让老板给量了尺寸。
东西都买完后,俩人就准备回家。
路过包子铺的时候,沈瑱问贺谨书道:“阿书,你想不想吃包子?这家包子做的很好吃的。”
贺谨书摇摇头说:“不用,直接回家吧。”
沈瑱见状就没再强求,驾着马车就回了家。
到吴家村的时候是巳时,钱阿么已经在家中等着贺谨书了,准备等他收拾一下就和他一起去沈瑱家提亲。
把人送到后,沈瑱也没停留,就直接回了沈家。
回到家后,沈瑱就将今日买的回礼交给了沈母,然后对她说道:“娘,这些东西等下你记得回礼的时候给放到里面,这些都是我给阿书精心挑选的。”
“行,我知道了,等下小秀才来提亲的时候你就在屋子里待着吧,不要出来了。”沈母一边接过东西,一边对沈瑱嘱咐道。
本来成亲前男女双方很少会提前见面的,都是媒人和父母相看,相中了才开始走婚聘流程,直到成亲的时候才会正式见面。
哪会像沈瑱这样,行事作风如此大胆,连人都是自己追求回来的,买聘礼都还要把人给送到镇子上。
虽然沈母已经被他的行事风格给震惊到麻木了,但为了不让他再出什么幺蛾子,沈母还是特意交代了一下,还是让他少出面为好。
沈瑱这次倒是没有反对,反正阿书已经答应娶他了,最难攻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自然可以放心交给沈母处理。
巳时三刻,钱阿么和贺谨书坐着牛车来到了沈瑱家中。
沈母沈老爹,沈大哥沈二哥全都坐在了堂屋里。
沈大哥和沈二哥看到贺谨书的样貌后,都忍不住在内心哼了一声,这人除了个子比瑱哥儿高了一点,还有哪一点配得上自家哥儿的,也不知道瑱哥儿到底看上了他什么,非要嫁给他才行。
贺谨书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只遵循礼仪打了声招呼后,就坐在了凳子上一言不发,让钱阿么跟沈父沈母沟通。
不过沟通也没什么可沟通的,毕竟是自家哥儿非要上赶着嫁给人家的,再加上贺谨书在一旁也不说话,问一句才会答一句,其余的一点也不会多说,一时间整个堂屋里都弥漫着一种尴尬。
即便是钱阿么与沈家比较熟识,但依旧觉得这场面可真是有点不好掌控,所以这次见面也没聊几句,双方就互换了庚帖和回礼,然后钱阿么就和贺谨书离开了沈家。
送走了钱阿么和贺谨书后,沈二哥就对沈母抱怨道:“娘,你看那人是什么态度,好像是我们欠了他一样。”
“行了,别抱怨了,是你弟弟非要嫁给他,可不是我们欠了他。”沈母脸色也有点不好看的说道。
沈老爹这时在一旁说道:“我看这秀才虽然为人清高了些,但举止礼仪还算不错,你弟嫁过去后应该也不会吃亏,毕竟是咱们家理亏在先,人家态度有点不好,也能理解。”
沈二哥听了这话就没再说什么了,有时间他得去敲打一番那个小秀才才行,若是成亲后敢对瑱哥儿不好,他肯定饶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