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佬偷摸过来摸黑扫雷把自己给炸飞了?
马拉申科千算万算最终没算到结果居然会是个这,原本甚至都想好了保不齐可能是啥弹药库意外爆炸一类的情况,但你要说德国佬蠢到这份上自己把自己给炸上天去了,那马拉申科可是真真正正的没想到。
“行吧,扫雷本身也就是个玩命的活儿,能把自己给扫炸了仔细想想倒也不算太离谱,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有些情况可就有意思了......”
内心嘀咕寻思着的马拉申科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些什么,德国佬能大半夜里摸黑过来扫雷,这本身就是个足以说明问题的特殊情况。
你要说德国佬没啥特别的行动、第二天啥也不干的情况下,大半夜里摸黑跑过来就单纯只是为了扫雷而扫雷。
马拉申科觉得这样的批话说去哄鬼大概鬼都不信,开辟雷场通道这种事不管放在当下的二战,亦或是未来的现代战争都是风险极大,哪怕未来世界有着极为先进的扫雷设备辅助,也常见到工兵在雷场排雷扫雷被炸死炸伤。
大半夜里跑来做这么一件风险极高、极其容易暴露的事, 那必须要有能与之相对应的回报搁那儿摆着,让德国佬产生想要将之达成的欲望并甘愿来冒这个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和局势综合分析来看,马拉申科觉得能让德国佬这么干的原因只有一个:为短短数小时后即将发起的进攻做准备。
这个准备可能是为装甲部队开辟雷场通道,当然也可能是提前开辟出雷场通道之后送进来个小队,摸摸红军阵地的布防情况探明虚实、再或者是给稍后到来的炮火准备提供校准坐标。
不管是哪种原因、因为什么,总之马拉申科能肯定德国佬这么大黑天后半夜扫雷必然没安好心、不干好事,而且可以借此更加确定德国佬即将在稍后的拂晓时分发起进攻,至少德国佬原本的计划应当是这样。
至于什么因为扫雷失败、暴露目标而放弃整个进攻计划,马拉申科觉得不大可能。
德国佬动员起八十多万快九十万的兵力搞集团战略进攻,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必然相当之高。因为一个战术上的小失败而取消掉整个战略行动,马拉申科觉得这还不至于这么离谱。
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按马拉申科过去以往和德国佬反复拉扯交手的经验来判断,咱老马同志觉得德国佬八成会继续头莽攻过来。
排雷失败、奇袭不成,那我就退而求其次地执行预备方案玩铁头功,库尔斯克战役那时候德国佬就没少干这种头铁破事,装甲集群强闯雷区对于德国佬来说那是早就轻车熟路的家常便饭。
既然现在基本弄明白了状况并得出了如上的预判分析结果, 马拉申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那就已经是答案显而易见了。
“通知部队准备战斗,德国佬这下暴露之后搞不好要发疯!提早进攻不是没可能。他们现在已经失去了奇袭的突然性, 再想暗地里偷摸搞破坏侦查情报是不可能的事,他们不会不知道我们能从中分析出些什么,而且我相信这帮德国佬必然也会知道在露馅之后该怎么做。”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马拉申科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的命运和战斗的胜负手,寄托于自己的对手特别弱、废拉不堪这种不能由自己来掌握的事上过。
马拉申科十分厌恶命运和胜负不在自己手中掌握的失控感,所以总是会按照敌人以最强状态、于己方而言的最糟糕局面投入进战场来布置作战计划,并享受这种一切都在预料之内、可以游刃有余地从容应对的感觉。
过去是这样、今天当然也依旧不变,寄托于敌人的拉胯和废物来指望打赢战斗完全是蠢猪式的指挥,马拉申科过去不会干这种事、今天不会、以后也是一样。
从马拉申科这儿受领了命令的库尔巴洛夫,是立刻将战备等级提高到了“敌人随时可能来袭”的时刻准备战斗状态。
这不是警戒可能到来的战斗,而是可以肯定敌人马上就要到来式的战斗准备。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抬手撸起袖子又看了眼腕表的马拉申科估摸着所剩时间已经不多,在安排好了一切之后随即便离开了库尔巴洛夫的旅部、启程返回。
“回师部!待会儿到站下车之后你立刻去通知瓦洛沙热车准备,我去师部交代两句马上就到,然后我们就去干死那些法希斯狗杂种。”
手扶着方向盘已经把车子开到了通向师部的返程路上,大半夜在零下严寒的积雪越野地里开车由不得伊乌什金不小心谨慎,何况这“沃克快乐车”还他妈是敞篷的,真要给翻车开沟里去了那可就成“马拉申科快乐车”了,这可不开玩笑。
“干死那帮法希斯?嘿,等等!我连发生了什么都还不知道。刚才那声爆炸是怎么回事来着?德国佬已经打过来了吗?”
手扶着方向盘把注意力集中在开车这事上的伊乌什金依旧嘴巴不停,知道这小子就这尿性的马拉申科也顾不上骂他批话多,随口一句简短又冷冰冰的命令便把伊乌什金那张还算识趣的嘴给彻底堵上。
“好好开你的车,待会儿上了坦克我会给你细说,现在把嘴巴闭上,给我集中注意力看路。”
“......”
就像马拉申科所说的那样,车子刚一到站之后的马拉申科立刻从车上一跃而下、钻进师部营帐。
而伊乌什金这边也是堪堪把车子停好之后立刻撒丫子开跑,径直向着不远处外停着的“复仇者号IS7”重型坦克直奔而去,他知道马拉申科极少不接他“批话”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快快快!发车,谢廖沙赶紧给咱发车!阿尔乔姆谢尔盖你俩也赶紧上车,车长同志马上就到,咱们有活儿要干!都快点!”